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苏轼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阳关曲 · 中秋月】

苏轼 - []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此夜不,明明年何处看。

【阳关曲 · 中秋月】翻译文

晚间云雾全都收尽,高空中溢出一片清寒。银河悄然无声,上缓缓移动着白玉盘。此的此夜不易始终这样美,明年的明将在什么地方赏观?

网友完善【阳关曲 · 中秋月】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阳关曲 · 中秋月】拼音版/注音版

yáng guān qū zhōng qiū yuè。

阳关曲 · 中秋月。

sū shì。

苏轼。

mù yún shōu jǐn yì qīng hán,

暮云收尽溢清寒,

yín hàn wú shēng zhuǎn yù pán。

银汉无声转玉盘。

cǐ shēng cǐ yè bù zhǎng hǎo,

此生此夜不长好,

míng yuè míng nián hé chǔ kàn。

明月明年何处看。

【阳关曲 · 中秋月】注释

阳关曲:词牌名。因唐王摩诘《送元二使安西》诗「西出阳关无故人」句而得名。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钦定词谱》:「本名《渭城曲》。宋秦少游云:『《渭城曲》绝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曲》。属双调,又属「大石调」。』按唐《教坊记》有《小秦王曲》即《秦王小破阵乐》也,属坐部伎。《阳关曲》,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渭城朝雨裛轻,客舍青青柳色新。劝更进一杯,西出阳关无故人。』『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仄仄仄平仄句,平仄平平平仄平(韵)。』宋东坡词三首,其第二句,一首云:『银汉无声转玉盘』,一首云:『才到龙山马足轻』,则此词『客』字可平也。至第三句『仄平仄仄仄平仄』,苏词三首皆然。若平仄一误,即非此调。按此亦七言绝句,唐人为送行之歌,三叠其歌法也。东坡论三叠歌法云:『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文勋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其声宛转凄断,不类向之所闻。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此。及在黄州,偶读乐《对》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更尽一杯。」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查元《阳春白集》,有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云:『渭城朝雨,一霎裛轻。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休烦恼,劝更尽一杯,人会少,自古富贵功名有定分。莫遣容仪瘦损。休烦恼,劝更尽一杯,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与东坡论吻合,并附录之。」熊梅云按:「《阳关曲》一调为王右丞所创,体式乃折腰体七绝。坡翁本曲子中缚不住者,而此调则持律甚严。细加参校,首句第五字宜入;次句第五、六字当用『上入』;第三句末三字须『入平上』;结句第二字『入』,末三字宜『平去平』。」又按:「首句第四字,王词用『雨』字,苏词则用『尽』、『』、『下』、三字。『雨』与『』字,上声无疑;『尽』,《康熙字典》引《广韵》作「慈忍切」,上声;『下』,《康熙字典》引《广韵》作『胡雅切』,上声,谓『在下之下,对上之称』,方位也;又引《集韵》作『亥驾切』,去声,谓『降也,自上而下也』,动作也;『城下』者,方位也,故当读上声。第二句第五字,《东坡乐府》作『旧』,去声;而《东坡诗集》则作『古』字,上声,此从《东坡诗集》本。」故《阳关曲》谱补订下:「仄平平上入平平,中仄平平上入平。仄平仄仄入平上,平入平平平去平。」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元延祐本作「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明吴讷钞本、《苏公二妙集》本与傅注本同。毛本作「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又按,此首别见于《东坡诗集》,题作《中秋》。

玉盘:傅子立注:「李太白诗:『小时不识,呼作白玉盘。』」刘尚荣按:「句出《古朗行》,见《李太白诗集·卷四》。」

网友完善【阳关曲 · 中秋月】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阳关曲 · 中秋月】评析

熙宁十年(西元一〇七七年)八十五日作于徐州。是年二胞弟苏颍滨与东坡相见,四间陪他同赴徐州,八中秋之后方才离去。这是暌别七年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词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颍滨久别重逢,共赏中秋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网友完善【阳关曲 · 中秋月】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阳关曲 · 中秋月】赏析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自然是写「人」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颍滨久别重逢,共赏中秋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後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首句言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先被雲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光」、「」等字,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的神趣,全是积空明的感觉。

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此夜明显得格外,恰「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朗行》:「小时不识,呼作白玉盘。」此处用「玉盘」的比喻写出儿冰清玉洁的美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两句并没有写赏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

,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此夜」之「」了。从这层意思说,「此此夜不」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是暂还亏一样,人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此夜」之。从这层意思说,「此此夜不」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成。「此此夜」与「明明年」作对,字工整,假借巧妙。「明」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出悠悠不尽的情韵。

这首词从色的美写到「人」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淸丽,意味深。《阳关曲》原以王摩诘《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东坡此词与王摩诘诗平仄四声,大体切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网友完善【阳关曲 · 中秋月】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阳关曲 · 中秋月】辑评

宋·杨诚斋《诚斋诗话》:五、七字绝句最少,而最难工,虽作者亦难得四句全者……东坡云:「暮雲收尽溢春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此夜不,明明年何处看。」四句皆矣。

宋·胡元任《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古人赋中秋诗,例皆咏而已,少有著题者,惟王元之云:「莫辞终夕看,动是隔年期。」苏子瞻云:「暮雲收尽溢淸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此夜不,明明年何处看。」盖庶几焉。

淸·吴子律《莲子居词话》:唐七言绝歌法……至宋而谱之,存者独《小秦王》耳,故东坡《阳关曲》藉《小秦王》之声歌之。

淸·郑瘦碧《手批东坡东府》:「不」字律,妙句成。

网友完善【阳关曲 · 中秋月】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苏轼 -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丰二年(1079年)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阳关曲 · 中秋月|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苏轼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