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论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耻之,欲信大义于天下。当此时,曹公威震四海,东据许、兖,南牧荆、豫,孔明之恃以胜之者,独以其区区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廉隅节概慷慨死义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强臣之,闻孔明之风,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为,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刘表之丧,先主在荆州,孔明欲袭杀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数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夺之国。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曹、刘之不敌,天下之所共知也。言兵不若曹操之多,言地不若曹操之广,言战不若曹操之能,而有以一胜之者,区区之忠信也。孔明迁刘璋,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为仁义之师,东向长驱,而欲天下响应,盖亦难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奋其智谋,以绝曹氏之手足,宜其屡战而屡却哉!
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汤、武行之为大义,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此仁人君子之大患也。吕温以为孔明承桓、灵之后,不可强民以思汉,欲其播告天下之民,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诛之。”不知蜀之与魏,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而又决不能事魏,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可言而不可用也。
诸葛亮论翻译文
用仁义取得天下,用仁义守住天下的,是周朝。用欺诈的手段取得天下,用欺诈的手段守住天下的,是秦朝。用秦取得天下的方法去夺取天下,用周守天下的方法去守卫天下的,是汉朝。仁义欺诈的手段都使用来夺取天下,这是孔明失败的原因啊。
曹操乘东汉末年衰微的局势,用狡诈的手段实现了他的邪恶的目的,孔明以此为耻辱,想在天下伸张正义。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威震四海,向东占据了许州、兖州,向南统治了荆州、豫州,孔明用来依靠的且胜过别人的地方,只是那一点点的忠诚信义,还想用它来激励天下的民心。天下那些品行端正能够慷慨赴死的有节操气概的人,本来不是发自内心地佩服曹操,只是因为受威力胁迫才勉强向曹操称臣,(他们)听说了孔明的品格,就是远在千里之外也有响应的,像这样,(孔明)即使没有安身立命的地方,天下的人都可为他所用。何况杀了一个无辜的人来得到天下,这样的事情不会去做,然后天下的忠臣义士才会乐意为他效全力而死。刘表死的时候,先主刘备在荆州,孔明想偷袭杀掉刘表的孩子,先主刘备不忍心。后来刘璋以交好的态度迎接先主来到了蜀地,没过几个月,孔明就扼住他的咽喉,击打他的背,夺取了他的土地。这种做法和曹操有什么区别呢!曹军和刘军军力不相当,天下人都知道。就军队而言不如曹操的多,就土地而言不如曹操的广阔,就打仗而言不如曹操的战斗力强,但是有一点可以胜过他,那就是忠诚信义。孔明放逐了刘璋,已经辜负了天下有志之士的期望,这时才开始治理军队振奋士气,成为仁义之师,向东长驱直入,再想着让天下人响应,大概也很难了。
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立为君主,这个时候,完全可以使用计谋攻破曹营。为什么呢?曹操临终的时候,召见曹丕、曹植并嘱咐他们,还以谭、尚的事情作为警告。可是曹丕和曹植最终相互残杀到如此的地步。他们兄弟之间尚且成为仇人,更何况能够得到那些天下的英雄的心呢?这时有了可乘之机,只不过需要拿出几十万钱,让那些大臣和兄弟内部都互相残杀,然后派兵讨伐曹丕,这正是汉高祖刘邦灭掉项羽的办法。孔明既不能保全信义让天下人信服,又不能施展他的才智来断绝曹氏兄弟的手足之情,他当然就屡战屡败了!所以敌人有可乘之机却不去利用,商汤、周武王做这样的事情那是施行大义,不是商汤、周武王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就是丧失时机。这是仁人君子最担心的。
吕温认为孔明承袭桓公、灵公,不愿强迫百姓去怀念汉朝,并且想让他的思想让老百姓都知道,并且说:“曹操要是对你们有利,我就去替他做事;要是害你们,我就杀了他。”不知道蜀和魏之间,果真有那么大的过节吗?如果没有那么大的过节,又一定不能去为魏国办事,那么天下人怎么会因为一句空话而对他肃然起敬呢?唉,这是我作为一个书生所说的话,只能说说而没什么用。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诸葛亮论拼音版/注音版
zhū gě liàng lùn。
诸葛亮论。
sū shì。
苏轼。
qǔ zhī yǐ rén yì,
取之以仁义,
shǒu zhī yǐ rén yì zhě,
守之以仁义者,
zhōu yě。
周也。
qǔ zhī yǐ zhà lì,
取之以诈力,
shǒu zhī yǐ zhà lì zhě,
守之以诈力者,
qín yě。
秦也。
yǐ qín zhī suǒ yǐ qǔ qǔ zhī,
以秦之所以取取之,
yǐ zhōu zhī suǒ yǐ shǒu shǒu zhī zhě,
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
hàn yě。
汉也。
rén yì zhà lì zá yòng yǐ qǔ tiān xià zhě,
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
cǐ kǒng míng zhī suǒ yǐ shī yě。
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cáo cāo yīn shuāi chéng wēi,
曹操因衰乘危,
dé chěng qí jiān,
得逞其奸,
kǒng míng chǐ zhī,
孔明耻之,
yù xìn dà yì yú tiān xià。
欲信大义于天下。
dāng cǐ shí,
当此时,
cáo gōng wēi zhèn sì hǎi,
曹公威震四海,
dōng jù xǔ yǎn,
东据许、兖,
nán mù jīng yù,
南牧荆、豫,
kǒng míng zhī shì yǐ shèng zhī zhě,
孔明之恃以胜之者,
dú yǐ qí qū qū zhī zhōng xìn,
独以其区区之忠信,
yǒu yǐ jī tiān xià zhī xīn ěr。
有以激天下之心耳。
fū tiān xià lián yú jié gài kāng kǎi sǐ yì zhī shì,
夫天下廉隅节概慷慨死义之士,
gù fēi xīn fú cáo shì yě,
固非心服曹氏也,
tè yǐ wēi jié ér qiáng chén zhī,
特以威劫而强臣之,
wén kǒng míng zhī fēng,
闻孔明之风,
yí qí qiān lǐ zhī wài yǒu xiǎng yìng zhě,
宜其千里之外有响应者,
rú cǐ zé suī wú cuò zú zhī dì ér tiān xià gù wèi zhī yòng yǐ。
如此则虽无措足之地而天下固为之用矣。
qiě fú shā yī bù gū ér dé tiān xià,
且夫杀一不辜而得天下,
yǒu suǒ bù wéi,
有所不为,
ér hòu tiān xià zhōng chén yì shì lè wèi zhī sǐ。
而后天下忠臣义士乐为之死。
liú biǎo zhī sàng,
刘表之丧,
xiān zhǔ zài jīng zhōu,
先主在荆州,
kǒng míng yù xí shā qí gū,
孔明欲袭杀其孤,
xiān zhǔ bù rěn yě。
先主不忍也。
qí hòu liú zhāng yǐ hǎo nì zhī zhì shǔ,
其后刘璋以好逆之至蜀,
bù shù yuè,
不数月,
è qí kēng,
扼其吭,
fǔ qí bèi,
拊其背,
ér duó zhī guó。
而夺之国。
cǐ qí yǔ cáo cāo yì zhě jī xī yǐ。
此其与曹操异者几希矣。
cáo liú zhī bù dí,
曹、刘之不敌,
tiān xià zhī suǒ gòng zhī yě。
天下之所共知也。
yán bīng bù ruò cáo cāo zhī duō,
言兵不若曹操之多,
yán dì bù ruò cáo cāo zhī guǎng,
言地不若曹操之广,
yán zhàn bù ruò cáo cāo zhī néng,
言战不若曹操之能,
ér yǒu yǐ yī shèng zhī zhě,
而有以一胜之者,
qū qū zhī zhōng xìn yě。
区区之忠信也。
kǒng míng qiān liú zhāng,
孔明迁刘璋,
jì yǐ shī tiān xià yì shì zhī wàng,
既已失天下义士之望,
nǎi shǐ zhì bīng zhèn lǚ,
乃始治兵振旅,
wèi rén yì zhī shī,
为仁义之师,
dōng xiàng cháng qū,
东向长驱,
ér yù tiān xià xiǎng yìng,
而欲天下响应,
gài yì nán yǐ。
盖亦难矣。
cáo cāo jì sǐ,
曹操既死,
zi pī dài lì,
子丕代立,
dāng cǐ zhī shí,
当此之时,
kě yǐ jì pò yě。
可以计破也。
hé zhě cāo zhī lín zhōng,
何者?操之临终,
zhào pī ér shǔ zhī zhí,
召丕而属之植,
wèi cháng bù yǐ tán shàng wèi jiè yě。
未尝不以谭、尚为戒也。
ér pī yǔ zhí,
而丕与植,
zhōng yú xiāng cán rú cǐ。
终于相残如此。
cǐ qí fù zǐ xiōng dì qiě wèi kòu chóu,
此其父子兄弟且为寇仇,
ér kuàng néng yǐ dé tiān xià yīng xióng zhī xīn zāi cǐ yǒu kě jiān zhī shì,
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间之势,
bù guò juān shù shí wàn jīn,
不过捐数十万金,
shǐ qí dà chén gǔ ròu nèi zì xiāng cán,
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
rán hòu jǔ bīng ér fá zhī,
然后举兵而伐之,
cǐ gāo zǔ suǒ yǐ miè xiàng jí yě。
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
kǒng míng jì bù néng quán qí xìn yì,
孔明既不能全其信义,
yǐ fú tiān xià zhī xīn,
以服天下之心,
yòu bù néng fèn qí zhì móu,
又不能奋其智谋,
yǐ jué cáo shì zhī shǒu zú,
以绝曹氏之手足,
yí qí lǚ zhàn ér lǚ què zāi gù fū dí yǒu kě jiān zhī shì ér bù jiān zhě,
宜其屡战而屡却哉! 故夫敌有可间之势而不间者,
tāng wǔ xíng zhī wèi dà yì,
汤、武行之为大义,
fēi tāng wǔ ér xíng zhī wèi shī jī。
非汤、武而行之为失机。
cǐ rén rén jūn zǐ zhī dà huàn yě。
此仁人君子之大患也。
lǚ wēn yǐ wéi kǒng míng chéng huán líng zhī hòu,
吕温以为孔明承桓、灵之后,
bù kě qiáng mín yǐ sī hàn,
不可强民以思汉,
yù qí bō gào tiān xià zhī mín,
欲其播告天下之民,
qiě yuē cáo shì lì rǔ wú shì zhī,
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
hài rǔ wú zhū zhī。
害汝吾诛之。
bù zhī shǔ zhī yǔ wèi,
”不知蜀之与魏,
guǒ yǒu yǐ dà guò zhī hū gǒu wú yǐ dà guò zhī,
果有以大过之乎!苟无以大过之,
ér yòu jué bù néng shì wèi,
而又决不能事魏,
zé tiān xià ān kěn yǐ kōng yán sǒng dòng zāi wū hū cǐ shū shēng zhī lùn,
则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动哉?呜呼!此书生之论,
kě yán ér bù kě yòng yě。
可言而不可用也。
诸葛亮论评析
《诸葛亮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早期作品,对于有关诸葛亮的史料是做过不少蒐集思考的工作,有不少确当的论述,但还没有对于诸葛亮这一人物作出符合于历史的评价。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西元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西元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西元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