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海帖拼音版/注音版
dù hǎi tiē。
渡海帖。
sū shì。
苏轼。
shì jiāng dù hǎi,
轼将渡海,
sù chéng mài,
宿澄迈,
chéng lìng zǐ jiàn fǎng,
承令子见访,
zhī cóng zhě wèi guī。
知从者未归。
yòu yún,
又云,
kǒng yǐ dào guì fǔ。
恐已到桂府。
ruò guǒ ěr,
若果尔,
shù jī dé yú hǎi kāng xiāng yù bù ěr,
庶几得于海康相遇;不尔,
zé wèi zhī hòu huì zhī qī yě。
则未知后会之期也。
qū qū wú tā dǎo,
区区无他祷,
wéi wǎn jǐng yí bèi wàn zì ài ěr。
惟晚景宜倍万自爱耳。
cōng cōng liú cǐ zhǐ lìng zǐ chù,
匆匆留此纸令子处,
gèng xià zhòng fēng,
更下重封,
bù zuì bù zuì。
不罪不罪。
shì dùn shǒu,
轼顿首,
mèng dé mì xiào gé xià。
梦得秘校阁下。
liù yuè shí sān rì。
六月十三日。
fēng náng shǒu qǐ,
(封囊:)手启,
mèng dé mì xiào。
梦得秘校。
shì fēng。
轼封。
渡海帖评析
苏轼《渡海帖》,行书,元丰三年(1100),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为信札一则。凡12行,封囊一行,计98字。28.6厘米×40.2厘米。封囊—行,4.2厘米×28厘米。此帖又名《致梦得秘校尺牍》。
东坡《峻灵乇庙碑》:“绍圣四年七月,琼州别驾苏轼,以罪谴于儋,至元符三年五月,有诏徙廉州。”于足,东坡辞别与之生活了几年的儋州父老友朋,启程经澄迈,到琼州渡海到廉州,于址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诗。此帖署人川十二日,其时正在澄迈,有《澄巡驿迪潮阁二首》等诗。因之,编年应在元符二年。
帖中“梦得秘校”乃赵梦得。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广西有赵梦得,处于海上,东坡谪儋耳时,为致中州家问。坡尝题其澄迈所居二亭曰“清斯”,曰“舞琴”。仍录陶渊明、杜子美诗及旧作数十纸与之。梦得以绫绢求,东坡答云:“币帛不为服章,而以圭曰字,上帝所禁。”东坡又有《致赵梦得一札》:“旧藏龙焙,请来共尝。盖饮非其人,茶有语;闭门独啜,心有愧。”赵梦得曾为苏轼奔走中州探望家属,苏轼有好茶则非请赵梦得会饮不可。赵梦得对流落海南几年的东坡关照必多,东坡对之很感激,作书相送,有茶招饮,可谓相知。东坡离开海南,路过澄迈时,适赵梦得北行未归,很遗憾,便留下此札交付其子,盼望能在渡海以后相见,“不尔,未知后会之期也。”流露出对这位患难中帮助过自己的友人的思念。
-
暂无!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西元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西元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西元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