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苏轼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阳关曲 · 赠张继愿】

苏轼 - []

受降城下紫髯郎,戏马台前古战场。恨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阳关曲 · 赠张继愿】翻译文

暂无译文

网友完善【阳关曲 · 赠张继愿】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阳关曲 · 赠张继愿】拼音版/注音版

yáng guān qū zèng zhāng jì yuàn。

阳关曲 · 赠张继愿。

sū shì。

苏轼。

shòu xiáng chéng xià zǐ rán láng,

受降城下紫髯郎,

xì mǎ tái qián gǔ zhàn chǎng。

戏马台前古战场。

hèn jūn bù qǔ qì dān shǒu,

恨君不取契丹首,

jīn jiǎ yá qí guī gù xiāng。

金甲牙旗归故乡。

【阳关曲 · 赠张继愿】注释

阳关曲:词牌名。因唐王摩诘《送元二使安西》诗「西出阳关无故人」句而得名。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钦定词谱》:「本名《渭城曲》。宋秦少游云:『《渭城曲》绝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曲》。属双调,又属「大石调」。』按唐《教坊记》有《小秦王曲》卽《秦王小破阵乐》也,属坐部伎。《阳关曲》,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渭城朝雨裛轻,客舍青青柳色新。劝更进一杯,西出阳关无故人。』『仄平平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仄仄平(韵)。仄平仄仄仄平仄句,平仄平平平仄平(韵)。』宋东坡词三首,其第二句,一首云:『银汉无声转玉盘』,一首云:『才到龙山马足轻』,则此词『客』字可平也。至第三句『仄平仄仄仄平仄』,苏词三首皆然。若平仄一误,卽非此调。按此亦七言绝句,唐人为送行之歌,三叠其歌法也。东坡论三叠歌法云:『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文勋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其声宛转凄断,不类向之所闻。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此。及在黄州,偶读乐《对》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更尽一杯。」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查元《阳春白集》,有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云:『渭城朝雨,一霎裛轻。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休烦恼,劝更尽一杯,人会少,自古富贵功名有定分。莫遣容仪瘦损。休烦恼,劝更尽一杯,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梦,眼前无故人。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与东坡论吻合,并附录之。」熊梅云按:「《阳关曲》一调为王右丞所创,体式乃折腰体七绝。坡翁本曲子中缚不住者,而此调则持律甚严。细加参校,首句第五字宜入;次句第五、六字当用『上入』;第三句末三字须『入平上』;结句第二字『入』,末三字宜『平去平』。」又按:「首句第四字,王词用『雨』字,苏词则用『尽』、『』、『下』、三字。『雨』与『』字,上声无疑;『尽』,《康熙字典》引《广韵》作「慈忍切」,上声;『下』,《康熙字典》引《广韵》作『胡雅切』,上声,谓『在下之下,对上之称』,方位也;又引《集韵》作『亥驾切』,去声,谓『降也,自上而下也』,动作也;『城下』者,方位也,故当读上声。第二句第五字,《东坡乐府》作『旧』,去声;而《东坡诗集》则作『古』字,上声,此从《东坡诗集》本。」故《阳关曲》谱补订下:「仄平平上入平平,中仄平平上入平。仄平仄仄入平上,平入平平平去平。」

「赠张继愿」: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苏公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有词题曰「军中」。兹从《东坡诗集》补。

受降城:傅子立注:「汉武帝元封间,命公孙敖筑受降城三所。《唐文粹》吕温作《三受降城碑》云:『景龙二年,默啜强暴。朔方大总管陈仁愿请筑三受降城。』」刘尚荣按:「事详《史记·卷一百一十·匈奴传》:『元封六年……是岁,汉使贰师将军广利西伐大宛,而令因杅将军敖筑受降城。』宋·姚寶之《唐文粹·卷五十·吕温〈三受降城碑铭并序〉》云:『景龙二年,默啜强暴,渎邻构怨,扫境西伐。汉南空虚,朔方大揔管韩国公张仁愿蹑机而谋,请筑三城,夺㨿其地,跨大河以北向,制胡马之南牧。中宗诏许。』傅注盖转述大意,又误张仁愿为陈仁愿也。《旧唐书·卷九十三·张仁愿传》述『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抵突厥者,亦作张仁愿,『景龙二年』则作『神龙三年』。」龙榆笺引《旧唐书·卷九十三·张仁愿传》:「(神龙)三年,突厥入寇。朔方军总管沙吒忠义为贼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忠义统众。仁愿至军而贼众已退,乃蹑其後,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後渡河。时突厥默啜尽众西击突骑施娑葛,仁愿请乘虚夺取漠南之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其南寇之路。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汉已来,皆北守黄河,今于寇境筑城,恐劳人费功,终为贼虏所有,建议以为不便。仁愿固请不已,中宗竟从之。仁愿表留年镇兵以助其功。时咸阳兵二百馀人逃归,仁愿尽擒之,一时斩于城下,军中股慄,役者尽力,六旬而三城俱就。以拂云祠为中城,与东西两城相去各四百馀里,皆据津济,遥相应接,北拓地三百馀里,于牛头朝那山北置烽候一千八百所。自是突厥不得度山放牧,朔方无复寇掠,减镇兵数万人。」

紫髯郎:傅子立注:「《三国志》:『张辽问吴降人:「有紫髯将军,下,是谁?」答曰:「是孙会稽仲谋也。」』」刘尚荣按:「《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传〉》裴世期注引《献帝春秋》:『张辽问吴降人:「向有紫髯将军,下,便马善射,是谁?」降人答曰:「是孙会稽。」』

戏马台:傅子立注:「彭城西南有戏马台,卽项羽所筑。刘、项尝战此地,故曰『旧战场』。」刘尚荣按:「参见《〈经〉注·卷二十五·泗》:『按《汉书·项羽传》,历阳人范增未至彭城而发疽,不言之居巢,今彭城南有项羽戏马台,台之西南山麓上,卽其冢也。增不慕范蠡之举,而自绝于斯,可谓褊矣。推考书事,墓近于此也。』别见《元和郡县图志·卷九·〈河南道·徐州〉》:『戏马台,在县东南二里。项羽所造,戏马于此。』」龙榆笺:「《太平寰宇记·卷十五·〈河南道·徐州·戏马台〉》:『戏马台,在县南三里,项羽筑戏马台于此。宋武北征至彭城,遣史王虞等立第舍于项羽戏马台,作阁桥渡池。重九日,公引宾佐登此台,会将佐百僚赋诗以观志。作者百馀人,独谢灵运诗最工曰:「季秋边朔苦,旅雁绕。凄凄阳卉腓,皎皎寒潭洁。良辰感圣心,云旗兴暮节。鸣笳戾朱宫,兰卮献诗哲。饯宴光有孚,和乐隆所缺」云云。宋于台上置寺。』《东坡文集·上神宗书》:『彭城三,独其南可通车马,而在戏马台焉。其髙十仞,广袤百步。若用武之世,屯千人其上,凡战守之具,与城相表里,虽用十万人,未易取也。』《东坡诗集》王注:『次公曰:「戏马台在徐州彭城县,项羽所筑。宋武建第舍,重九日引宾客登台赋诗。自春秋以来,乃用武之处。春秋郑伯取宋彭城,而汉髙祖、项羽皆起于此。後汉吕布自下邳相持,筑城于彭城。」』《钦定大清一统志·卷六十九·〈徐州府·戏马台〉》:『戏马台,在铜山县南。晋义熙中刘裕至彭城,九日大会宾僚赋诗于此。宋元嘉二十七年,魏主南侵至彭城亦尝登之。《〈经〉注》:「彭城南有项羽戏马台。」《元和郡县志》:「戏马台在彭城县东南二里。宋于台上置寺。」《旧志》:「台髙十仞,广数百歩。」苏轼以此为城南之重蔽,今为台头寺有故塔在焉。』」

前古:傅注本、龙本作「南旧」,兹从《东坡诗集》以叶律。

契丹:傅子立注:「契丹,此虏号也。在汉谓之匈奴,在唐谓之契丹。」刘尚荣按:「事详《新唐书·卷二百十九·〈北狄列传·契丹传〉》:『契丹,本东胡种,其先为匈奴所破,保鲜卑山。魏青龙中,部酋比能稍桀骜,为幽州刺史王雄所杀,众遂微,逃潢之南,黄龙之北。至元魏,自号曰契丹。』」龙榆笺引《隋书·卷八十四·〈北狄列传·契丹传〉》:「契丹之先,与库莫奚异种而同类,并为慕容氏所破,俱窜于松、漠之间。其後稍大,居黄龙之北数百里。其俗颇与靺鞨(Mò Hé)同。」

金甲牙旗:傅子立注:「蔡文姬诗:『金甲耀朝阳。』曹子建诗:『髙牙乃建盖。』髙牙,大旗也,立于元帅帐前。」刘尚荣按:「《後汉书·卷八十四·〈列女列传·蔡琰传〉》引其《悲愤诗》中有此句,『朝阳』作『日光』。《曹子建集》中无此句。《文选·卷二十·潘安仁〈关中诗〉》:『桓桓梁征,髙牙乃建。旗盖相望,偏师作援。』疑傅注误。」

网友完善【阳关曲 · 赠张继愿】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阳关曲 · 赠张继愿】评析

这首词作于元豐元年(西元一〇七八年),作於徐州。因为此词是赠张继愿将军的,而徐州是张继愿的故里,故东坡从其家乡联想到楚霸王项羽;而其名字与唐名将张仁愿相近,东坡遂用其事。

网友完善【阳关曲 · 赠张继愿】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阳关曲 · 赠张继愿】赏析

暂无赏析

网友完善【阳关曲 · 赠张继愿】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阳关曲 · 赠张继愿】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阳关曲 · 赠张继愿】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苏轼 -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西元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西元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西元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阳关曲 · 赠张继愿|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苏轼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