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 过七里濑拼音版/注音版
xíng xiāng zǐ guò qī lǐ lài。
行香子 · 过七里濑。
sū shì。
苏轼。
yī yè zhōu qīng,
一叶舟轻,
shuāng jiǎng hóng jīng。
双桨鸿惊。
shuǐ tiān qīng yǐng zhàn bō píng。
水天清、影湛波平。
yú fān zǎo jiàn,
鱼翻藻鉴,
lù diǎn yān tīng。
鹭点烟汀。
guò shā xī jí,
过沙溪急,
shuāng xī lěng,
霜溪冷,
yuè xī míng。
月溪明。
chóng chóng shì huà,
重重似画,
qū qū rú píng。
曲曲如屏。
suàn dāng nián xū lǎo yán líng。
算当年、虚老严陵。
jūn chén yī mèng,
君臣一梦,
jīn gǔ kōng míng。
今古空名。
dàn yuǎn shān cháng,
但远山长,
yún shān luàn,
云山乱,
xiǎo shān qīng。
晓山青。
行香子 · 过七里濑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中原音韵》、《太平乐府》俱注「双调」。蒋氏《九宫谱目》入「中吕引子」。双调小令,六十六字,有三体:前阕八句四平韵,後阕八句三平韵;前阕八句五平韵,後阕八句三平韵;前阕八句五平韵,後阕八句四平韵。此调短句多,上下阕结尾以一字领三个三言句,前人于此三句中常用相同的字,尤为别致。音节颇流美悦耳,亦可略加衬字。
「过七里濑」:《二妙集》本、毛本作「七里滩」。元延祐本无词题。
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钱塘江两岸山峦夹峙,水流湍急,连绵七里,故名「七里濑」。《一统志·严州府》:「七里濑,一名七里滩,在桐庐县严陵山西。」《元和郡县志》:「在建德县东四十里。」《寰宇记》:「七里濑即富春渚也。」宋·叶石林《避暑录》:「七里滩两山耸起壁立,连亘七里,土人谓之泷。」
「一叶舟轻」句:唐·韩昌黎《湘中酬张十一功曹》诗:「休垂绝徼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
「水天清、影湛(zhàn)波平」句:唐末五代·僧可朋《赋洞庭》诗:『水涵天影阔。』」湛,清澈。
鱼翻藻鉴:此喻水面如镜般平。唐·杜少陵《绝句六首·其四》诗:「翻藻白鱼跳」:藻鉴:亦称藻镜,指背面刻有鱼、藻之类纹饰的铜镜。藻,生活在水中的一种隐花植物。
曲曲如屏:傅子立注:「罗邺《金陵》诗:『江山入图画。』辛寅逊诗:『远岫如屏横碧落。』」刘尚荣按:「此句(罗句)不见《全唐诗》罗邺卷中。罗邺《巴山旅舍言怀》:『家山如画不归去,客舍似仇谁遣来。』见《全唐诗·卷六百五十四》。又按《全唐诗·卷六百六十五》录罗隐《四顶山》诗:『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疑傅干误罗隐为罗邺;又误合肥(四顶山在合肥东南)为金陵,又误『精神』为『江山』也。待考。」又按「(辛)句出《登戎州江楼闲望》,见《舆地纪胜·卷一百六十三·〈潼川府路·叙州〉》,作者题署辛夤逊。傅干《注》误标作者名矣。」
虚老:《二妙集》本、毛本作「空老」。
严陵:《後汉书·卷九十八·〈逸民传·严光传〉》:「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後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後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後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章怀太子注:「顾野王《舆地志》曰:『七里滩在东阳江下,与严陵濑相接,有严山。桐庐县南有严子陵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下可坐十人,临水,名为严陵钓坛也。』」
空名:傅子立注引滕白《严陵钓台》诗:「只将溪畔一竿竹,钓却人间万古名。」刘尚荣按:「《全唐诗·卷七百三十一》滕白集中无此诗,疑乃佚诗也。又按,宋葛立方撰《韵语阳秋·卷十一》引此句,未明作者为何人。」龙榆生注引唐·韩致尧《招隐》诗:「时人未会严陵志,不钓鲈鱼只钓名。」空,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作「虚」。
-
暂无!
行香子 · 过七里濑赏析
此词在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中,寄寓了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
此词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接下来用一个「过」字领下边的「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节奏轻快,使画面飞速地流动起来,高度简练概括地记录了沿途的景色和主观的感受。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霜溪,是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词人用蒙太奇手法,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凄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况味,为後阕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
这是词的上阕,写水;而下阕开头两句写山。作者首先由写江水之清明转写夹岸的奇山异景——「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词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变化,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近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
「算当年,虚老严陵。」东汉初年的严子陵,辅佐刘秀打天下以後,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昔人多说严光垂钓实是「钓名」,东坡在此,也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表达出浮生若梦的感慨: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那么真正能永恒留传的实体是什么呢?「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意思是说,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恒的。这是东坡的一贯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感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下阕以山起,以山结,中间插入议论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但」字转下意,衔接自然。结尾用一「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个跳跃的短句,又与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呼应。前面写水,後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东坡因与朝廷掌权者意见不合,而贬谪杭州任通判期间,尽管仕途不顺,却仍然生活得轻松闲适。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厌倦生活,善于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词中那生意盎然、活泼清灵的景色中,融注着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
暂无!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进士。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一〇六五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〇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