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苏轼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如梦令 · 题淮山楼】

苏轼 - []

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举手揖吴云,人与暮俱远。魂断,魂断,后夜松江

【如梦令 · 题淮山楼】翻译文

人们朝城上望去,映人眼帘的是高耸的楼台和重叠的山峰。再朝城下望去,只见清澈的淮河和古老的汴河都在静静地流淌。

站在城楼上向着昊的云间拱手致意,人与傍晚的空一样都是这样的遥远。目送朋友离去忧伤已极,待到他日松江的时候,我们还共有一轮明

网友完善【如梦令 · 题淮山楼】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如梦令 · 题淮山楼】拼音版/注音版

rú mèng lìng tí huái shān lóu。

如梦令 · 题淮山楼。

sū shì。

苏轼。

chéng shàng céng lóu dié yǎn,

城上层楼叠巘,

chéng xià qīng huái gǔ biàn。

城下清淮古汴。

jǔ shǒu yī wú yún,

举手揖吴云,

rén yǔ mù tiān jù yuǎn。

人与暮天俱远。

hún duàn,

魂断,

hún duàn,

魂断,

hòu yè sōng jiāng yuè mǎn。

后夜松江月满。

【如梦令 · 题淮山楼】注释

梦令:词牌名。此调本名《忆仙姿》,五代後唐庄宗李存勖(Xù)创调,词存《尊前集》。宋苏东坡用此调时改名《梦令》,其词序云:「元丰七年十二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戏作《梦令》两阙。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梦令》。庄宗作此词,卒章云:『梦,梦,和泪出门相送。』因取以为名云。」周美成又因此词首句,改名《宴桃源》。沈文伯词有「不见,不见」叠句,名《不见》。张东泽词有「比著梅谁瘦」句,名《比梅》。《梅苑》词名《古记》。《鸣鹤馀音》词名《无梦令》。魏道辅双调词名《意令》。此调两个二字叠句,最难处理,而且必须与上下句语意连贯。《词谱》此句第一字作可平可仄,但当依《词律》此句作「平仄」,秦少游作「消瘦」「无寐」「回首」「肠断」「无寐」。此调四个六字句,俱为「仄仄平平仄仄」。两个二字句,为「平仄」。此六句用仄声韵。一个五字句,末字为平声。这样使此词声情低沉凝重。此调于五代仅唐庄宗两词,宋人作者甚众,一般用以抒情,自苏东坡用以游戏和表旷达之情後,亦有用以言志与写景者。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俱未收,唯见明吴讷钞宋曾端伯辑《东坡词拾遗》。

淮山楼:龙榆笺:「《舆地纪胜》:『淮山楼在泗州郡治临淮,其治即旧都梁台也。』」按,临淮故城在今江苏汴洪东南,盱眙对岸,清康熙间没于洪泽湖。

清淮:龙榆笺引《经·卷下·淮》:「淮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东北,过桐柏山。……东,过原鹿县南,汝从西北来注之。……又东北,至九江寿春县西,……又东,颍从西北来流注之。……又东,过寿春县北,肥从县东北流注之。……又东,过当涂县北,……又东,过钟离县北。……又东北,至下邳淮阴县西,泗从西北来流注之。……又东,至广陵淮浦县入于。」

古汴:龙榆笺:「汴渠故道有二,一为隋以後汴河故道。由前故道至商丘县治南改东南流,历安徽之宿县、灵璧、泗县,入淮。」

松江:龙榆笺引《钦定大清一统志·卷五十四·〈江苏统部·苏州府·松江〉》:「松江源出苏州府之太湖,自昆山县东南流入,经青浦县北二十里,北接太仓州嘉定县界。又东经上县北,南与黄浦江合,又东入,曰吴松口。」

网友完善【如梦令 · 题淮山楼】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如梦令 · 题淮山楼】评析

梦令·题淮山楼》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十。第一、二句写泗州城的壮丽和古老,第三、四句写遥望南时的情态以及所见的景物,最後三句是虚拟,想象後夜赶到松江时的情景。该词把咏怀古迹与登临述感结合了起来,篇幅虽,耐人寻味。

网友完善【如梦令 · 题淮山楼】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如梦令 · 题淮山楼】赏析

这首小令把咏怀古迹与登临述感结合了起来,篇幅虽,耐人寻味。起笔「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二句,写泗州城的壮丽和古老。这两句从大处落墨,将泗州城一侧的壮丽光表现无余,像是一幅气势磅礴的油画。「层楼」,暗点题目淮山楼,二句从高大、雄伟的背景上衬托出了淮山楼的壮观。一个「古」字,则给泗州城多少涂上了古老文明的色彩。细加品鉴,会发现「城上层楼叠巘」一句似乎有点不合逻辑:高楼、群山怎么都显现于城墙之上?其实,「层楼」、「叠巘」同城墙都不在一个平上,作者所用的手法类似于「画境的平化」(宗白华语),是作者用艺术家的眼睛和心灵观照外物,移远就近的结果,其妙处与「画栋朝飞南浦云」(王勃句)、「窗含西岭千秋」(杜甫句)等古人诗句相同。

第三、四句写遥望南时的情态以及所见的景物。「吴云」,本义是吴地的云彩,作者当时身在汴州(在今苏北境内),根本无从见到,所以这里用来借指南方的空,而且表示作者将要去的方向,这与柳永的词《雨霖铃》用「楚」一词表示将要南下用意相似。作者对「吴云」「举手」行礼,则是表示友的意思。「人与暮俱远」,是写南方边的远景,对作者此行的目的地来说,也含有望而不见的意思,其心驰神往就意在言外了。

最後三句是虚拟,想象後夜赶到松江时的情景。「魂断」二句,按照词律的要求用了重迭的句式,也强化了主观的感情。这里的「魂断」,与陆放翁诗「远游无处不消魂」(《剑门道中遇微雨》)句中的「消魂」意思极为相近,有令人神往、使人眷恋之意。「魂断」为什么写两次?末句作了回答:「後夜松江。」「」是一个具有多义性的意象:一是表示时间,即当夏历的望日(十五)或「既望」(十六)的时候。二是状写景物,写一轮照耀中的美景。可以想象,此美景再加上松江与之上下辉映,这无疑是大自然的杰作,所以作者要为之倾倒、为之消魂。三是带有某种象征意义,即意味着作者对其前景乐观的展望,在这一意义上,与初唐杨炯《夜送赵纵》诗後两句「送还旧府,明前川」同一机抒。

网友完善【如梦令 · 题淮山楼】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如梦令 · 题淮山楼】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如梦令 · 题淮山楼】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苏轼 -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进士。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一〇六五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〇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如梦令 · 题淮山楼|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苏轼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