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苏轼

浣溪沙 · 缥缈红粧照浅溪

苏轼 - []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浣溪沙 · 缥缈红粧照浅溪翻译文

隐约可以看见红妆照映着浅溪,薄薄的云带着稀稀的雨洒在地上不成泥。送地在何处?在戏马台西。

干涸的塘昨夜后积,茂密的树林深处,晚莺啼叫不止。行人断肠之处,青草是那样凄凉迷离。

网友补充:
    暂无!

浣溪沙 · 缥缈红粧照浅溪拼音版/注音版

huàn xī shā piāo miǎo hóng zhuāng zhào qiǎn xī。

浣溪沙 · 缥缈红妆照浅溪。

sū shì。

苏轼。

piāo miǎo hóng zhuāng zhào qiǎn xī,

缥缈红妆照浅溪,

báo yún shū yǔ bù chéng ní。

薄云疏雨不成泥。

sòng jūn hé chǔ gǔ tái xī。

送君何处古台西。

fèi zhǎo yè lái qiū shuǐ mǎn,

废沼夜来秋水满,

mào lín shēn chù wǎn yīng tí。

茂林深处晚莺啼。

xíng rén cháng duàn cǎo qī mí。

行人肠断草凄迷。

浣溪沙 · 缥缈红粧照浅溪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後蜀赵崇祚《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庙,洗药浣纱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另有仄韵体,始于南唐後主。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句,名《小庭》;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院春」句,名《院春》;有「东拂栏露犹寒」句,名《东寒》;有「一曲西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後黄菊自开」句,名《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髙枝」句,名《广寒枝》;有「春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里绿荫初」句,名《清和》;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古台:龙榆笺引《东坡诗集》王注:「次公曰:『戏马台在徐州彭城县,项羽所筑。宋武建第舍,重九日引宾客登台赋诗。自春秋以来,乃用武之处。春秋郑伯取宋彭城,而汉髙祖、项羽皆起于此。後汉吕布自下邳相持,筑城于彭城。』」又引《钦定大清一统志·卷六十九·〈徐州府·戏马台〉》:「戏马台,在铜山县南。晋义熙中刘裕至彭城,九日大会宾僚赋诗于此。宋元嘉二十七年,魏主南侵至彭城亦尝登之。《〈经〉注》:『彭城南有项羽掠马台。』《元和郡县志》:『戏马台在彭城县东南二里。宋于台上置寺。』《旧志》:『台髙十仞,广数百歩。』苏轼以此为城南之重蔽,今为台头寺有故塔在焉。」

网友补充:
    暂无!

浣溪沙 · 缥缈红粧照浅溪评析

《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送别之作。全词大半写景,写景却栩栩,或视、或听、或声、或色,描绘一幅真切动人的送别场景,上阕先写在戏马台西送别友人时的眼前景物,下阕拓展意境,进一步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加深了依依惜别的情意。

网友补充:
    暂无!

浣溪沙 · 缥缈红粧照浅溪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苏东坡交游广泛,又多情善感,自通判杭州以来,已写下了大量的别情词,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词虽然不甚引人注目,却自有其不可掩的艺术特色。

寓情于景。这是这首词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全词大半篇幅写景,有点泼墨云的劲头。上阕先写在戏马台西送别友人时的眼前景物:远处,隐约见到一个女郎的盛装映照在浅浅的溪之中,空云气稀薄,零星小雨仍在下着,路上泥泞倒也无多。而随着词人在郊野上行进的脚步,下阕也拓展了境界:昨夜大雨滂沱,原来乾涸的池沼已经涨了秋已傍晚,茂密的树林深处传来了黄莺的啼鸣,前方还有扑入人的视野的大片入秋枯萎的野草。这种种景物只有「红妆照浅溪」略具美感,而因「缥缈」充其量带有几分朦胧美,其余基本色调则是灰暗、荒凉。所以尽管词中对有关情事仅略予点明——「送」、「行人肠断」,见出送别之意,对抒情主人公触目伤怀,感极而悲的情绪,还是可以深切体认的。质言之,词人是借萧瑟、凄凉的秋景,来写伤别之情。

诗中有画。这体现了词人在创作中的一种审美追求。这种审美追求,来自对唐代诗人与画家集于一身的王维诗、画作品的深入体悟,也与词人持有诗画一律、诗词一体的艺术见解密不可分。在这首词创作中,词人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感官方的功能,运用白描手法,将远近、髙下、隐显、明暗等不同的景物收入画幅,绘出了一幅秋景图,就是这方一个成功的例子。

着笔。这可以从末句「行人肠断草凄迷」看出来的。词人说,对一片凄凉而模糊的衰草,友人会极度伤心的。单就这一句而论,可以说是情景交融,而从表现别情的角度来说,则是从对着笔。当然,写友人离别的悲伤,乃是为了深一层地表现词人自己的悲伤,因而有相映之妙。

这首词大半写景,写景却栩栩,或视、或听、或声、或色,描绘一幅真切动人的送别场景,更加深了依依惜别的情意。

网友补充:
    暂无!

浣溪沙 · 缥缈红粧照浅溪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补充:
    暂无!

苏轼 -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进士。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一〇六五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〇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浣溪沙 · 缥缈红粧照浅溪|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苏轼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