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拼音版/注音版
yú měi rén pí pá。
虞美人 · 琵琶。
sū shì。
苏轼。
dìng chǎng hè lǎo jīn hé zài,
定场贺老今何在,
jǐ dù xīn shēng gǎi。
几度新声改。
xīn shēng zuò shǐ jiù shēng lán,
新声坐使旧声阑,
sú ěr zhǐ zhī fán shǒu bù xū dàn。
俗耳只知繁手、不须弹。
duàn xián shì wèn shuí néng xiǎo,
断弦试问谁能晓,
qī suì wén jī xiǎo。
七岁文姬小。
shì jiào dàn zuò gǔn léi shēng,
试教弹作辊雷声,
yīng yǒu kāi yuán yí lǎo lèi zòng héng。
应有开元遗老、泪纵横。
虞美人注释
虞美人: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始词见于敦煌曲子词。宋·王颐堂《碧鸡漫志·卷四·〈虞美人〉》云:「《脞(cuǒ)》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曾子宣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云:『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光飞,青血化为原上草。芳菲寂寞寄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又云:『当时遗事久成空,慷慨尊前为谁舞?』亦有就曲志其事者,世以为工。其词云:『帐前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褫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正三更。抚骓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手中莲锷凛秋霜。九泉归去是仙乡、恨茫茫。』黄载万追和之,压倒前辈矣。其词云:『世间离恨何时了?不为英雄少。楚歌声起伯图休,玉帐佳人血泪、满东流。 葛荒葵老芜城暮,玉貌知何处?至今芳草解婆娑,只有当年魂魄、未消磨。』按《益州草木记》:『雅州名山县出虞美人草,如鸡冠花。叶两两相对,为唱《虞美人》曲,应拍而舞,他曲则否。』《贾氏谈录》:『褒斜山谷中有虞美人草,状如鸡冠,大叶相对。或唱《虞美人》,则两叶如人拊掌之状,颇中节拍。』《酉阳杂俎》云:『舞草,出雅州,独茎三叶,叶如决明,一叶在茎端,两叶居茎之半相对。人或近之歌,及抵掌讴曲,叶动如舞。』《益部方物图赞》改『虞』作『娱』,云:『今世所传《虞美人》曲,下音俚调,非楚虞姬作。意其草纤柔,为歌气所动,故其叶至小者或若动摇,美人以为娱耳。』《笔谈》云:『高邮桑景舒性知音,旧闻虞美人草,遇人作《虞美人》曲,枝叶皆动,他曲不然。试之,如所传。详其曲,皆吴音也。他日取琴,试用吴音制一曲,对草鼓之,枝叶亦动,乃目曰《虞美人操》。其声调与旧曲始末不相近,而草辄应之者,律法同管也。今盛行江湖间,人亦莫知其如何为吴音。』《东斋记事》云:『虞美人草,唱他曲亦动,传者过矣。』予考六家说,各有异同。《方物图赞》最穿凿,无所稽据。旧曲固非虞姬作,若便谓下音俚调,嘻其甚矣。亦闻蜀中数处有此草,予皆未之见,恐种族异,则所感歌亦异。然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中吕宫』,近世转入『黄钟宫』。此草应拍而舞,应旧曲乎?新曲乎?桑氏吴音,合旧曲乎?新曲乎?恨无可问者。又不知吴草与蜀产有无同类也。」元高拭词注「南吕调」。《乐府雅词》名《虞美人令》。周竹坡词有「只恐怕寒,难近玉壶冰」句,名《玉壶冰》。张玉田词赋柳儿,因名《忆柳曲》。王半轩词取李后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名《一江春水》。此调以七字句和五字句为主,配以一个九字句为结,凡四换韵,仄韵与平韵相间,每句用韵,因而音节明快响亮,气势奔放,以悲歌慷慨为基本特色。以李后主词、毛平圭词为正体,李词为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毛词为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另有变体,五十六字,两仄韵、两平韵;五十八字,五平韵;五十八字,前阕五句五平韵,后阕五句两仄韵、三平韵。
「琵琶」:元延祐本、龙本无题,毛本题亦作「琵琶」。
定场贺老:傅子立注:「《明皇杂录》:『贺老即贺怀智,开元时乐工也。』元微之《连昌宫词》:『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刘尚荣按:「唐郑延美撰《明皇杂录·卷下》云:『唐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学盛名。彭年善舞,鹤年、龟年能歌,尤妙制《渭川》,特承顾遇。』不言贺怀智。另见唐段柯古《酉阳杂俎·卷十二》云:『乐工贺怀智、纪孩孩,皆一时绝手。』傅子立或记混,误标书名出处。元诗见《元氏长庆集·卷二十四》。」
何在:元延祐本、《东坡外集》作「安在」。
「新声坐使旧声阑」句:傅子立注:「孟东野《薄命妾》诗:『不惜十指弦,为君千万弹。常恐新声至,坐使旧声残。』」刘尚荣按:「《全唐诗·卷三百七十二》从《孟东野诗集·卷一·乐府上》题作『《古薄命妾》』,『坐使』一作『使我』,『旧』原作『故』,『声』一作『曲』。」新,元延祐本、龙本作「怨」,元延祐本原校:「一作『新』」。毛本亦作「新」,义胜。
繁手:傅子立注:「《赵飞燕外传》:『飞燕祖马大力,工理乐器,事江都王,为协律舍人。父万金,不肯传家业,编习乐声,亡章曲,任为繁手哀声,自号凡靡之乐。闻者莫不心动焉。』」刘尚荣按:「四库全书本元陶南村《说郛·卷一百十一上》引《赵飞燕外传》谓『赵后飞燕父冯万金,祖大力』云云,疑傅子立误『冯』为『马』。」
「断弦试问谁能晓,七岁文姬小」句:傅子立注:「汉蔡邕女名琰,字文姬,幼而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无差谬。」刘尚荣按:「《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董祀妻蔡琰传〉》:『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章怀太子注引《幼童传》:『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龙榆生笺引《蔡琰别传》:「琰六岁,父邕夜鼓琴,弦绝,琰闻曰:『第二弦。』邕故断一弦,问之,曰:『第四弦。』」
辊雷:《东坡外集》作「忽雷」。傅子立注:「《杨妃外传》:『开元中有贺怀智,善琵琶,用鹍鸡筋为弦,铁为捍拨。』『辊雷』,其声如之。」刘尚荣按:「事详四库全书本元陶南村《说郛·卷一百十一下》引《杨太真外传·卷下》,别见《太平御览·卷五百八十三·〈乐部·琵琶〉》引《乐府杂录》。」龙榆生笺:「《广韵》:『辊,古本切,音「衮」。』《六书故》:『辊,转之速也。』」
开元遗老:傅子立注:「白乐天《江南遇乐叟》诗:『白头病叟泣且言,禄山未乱入梨园。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华清随至尊。』」刘尚荣按:「诗见《白氏长庆集·卷十二》,原题作『《江南遇天宝乐叟》』。」
-
暂无!
虞美人赏析
上片,怀古伤今,嘲讽「俗耳」者们对传统乐曲的低级欣赏水平。「定场贺老今何在。」以发问的句式,感叹为群众喜闻乐听的圈场乐声到哪里去了?高级的琵琶演奏师贺老而今安在哉?「几度新声改,怨声坐使旧声阑」,进一步写传统的高雅「旧声」被改得面目全非了。这些所谓的「新声」而今成为「怨声」了。「今何在」写今非昔比,「几度」写改「新声」没有限度,「旧声阑」写传统乐曲衰落的命运。「俗耳只知繁手,不须弹」,「俗耳」者们占领了当时的乐坛,「繁手」乱拨,谈不上用什么演奏场了。「只知」、「不须」,无情地嘲笑了传统乐风日下,到了「无知」和「低微」的程度。
下片,弃怨转赞,以古论今,优秀传统的乐曲是会永存的。「断絃试问谁能晓,七岁文姬小」,从辨声者的角度说,真正知音者幼如文姬。「试教弹作辊雷声,应有开元遗老,泪纵横」,进深一层,从欣赏者的角度说,真正知音者还有老如开元遗老。「试问」,实是不须问,知音者们谁都能晓,「试教」,实是不须教,高手一弹必然发出「辊雷」之声。「开元遗老」是传统乐曲的继承者和传授者,是民族极为宝贵的社会财富。「旧声」竟能使他们感动得「热泪纵横」,会为民族的传世经典乐曲而自豪。
全词,名写琵琶,实有寓意。批判了「俗耳」、「繁手」的「新声」,肯定了「贺老」、「文姬」、「开元遗老」的「旧声」,是借以对变法重新作出自己的评判。「几度」「繁手」的新法改革,导致一些合理的政治策略和治国方略也一并「阑」败衰落,「贺老」、「文姬」、「开元遗老」式的东坡们「怨声」载道?如若有此寓意,对弘扬传统治国之策不无借鉴意义,但一味反对变法则是不可取的,这也反映了东坡思想的局限性。
-
暂无!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进士。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一〇六五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〇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苏轼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