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 雨霰疏疏经泼火拼音版/注音版
dié liàn huā yǔ sǎn shū shū jīng pō huǒ。
蝶恋花 · 雨霰疏疏经泼火。
sū shì。
苏轼。
yǔ sǎn shū shū jīng pō huǒ。
雨霰疏疏经泼火。
xiàng mò qiū qiān,
巷陌秋千,
yóu wèi qīng míng guò。
犹未清明过。
xìng zǐ shāo tóu xiāng lěi pò。
杏子梢头香蕾破。
dàn hóng tuì bái yān zhī wò。
淡红褪白胭脂涴。
kǔ bèi duō qíng xiāng zhé cuò。
苦被多情相折挫。
bìng xù yàn yàn,
病绪厌厌,
hún sì nián shí gè。
浑似年时个。
rào biàn huí láng hái dú zuò。
绕遍回廊还独坐。
yuè lóng yún àn zhòng mén suǒ。
月笼云暗重门锁。
蝶恋花 · 雨霰疏疏经泼火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後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明杨升菴《词品·卷一·词名多取诗句》谓「《蝶恋花》则取梁元帝『翻阶蛱蝶恋花情。』」清毛稚黄《填词名解·卷二》袭升菴论,谓:「梁简文帝乐府有『翻阶蛱蝶恋花情』故名。」按,升菴误记作者,句出梁简文帝《东飞伯劳歌二首(其一)》:「翻阶蛱蝶恋花情,容华飞燕相逢迎。」今人李琏生《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蝶恋花〉》从词调史驳前人论,谓「《蝶恋花》虽与梁简文帝诗有关,或出于明人附会,绝非六朝时所制曲。此调本唐教坊曲,源于盛唐,属新燕乐曲。」《蝶恋花》之名采于前人诗句,原以《鹊踏枝》之名列于唐教坊曲,张梦机《词律探源》谓「自北宋晏同叔词,始改调名为《蝶恋花》,词家遂不复知有《鹊踏枝》之本意矣。」按,易《鹊踏枝》为「蝶恋花」之作实始于南唐李後主《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王易《词曲史》:「此首乃由七言八句变为仄韵,双叠。第二、六句各增二字,破为四五句。」《钦定词谱》列《蝶恋花》三体;清万红友《词律》列《蝶恋花》为平仄互叶体;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列《蝶恋花》为仄韵格,注:「双调,六十字,上下阕各四仄韵。」以南唐冯正中《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一作晏同叔词)为正体。《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太平乐府》注「双调」,赵德鳞词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冯正中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德鳞词有「不捲珠簾,人在深深院」句,名《捲珠簾》。司马才仲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涧泉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方回词名《凤栖梧》,李方舟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文伯词名《转调蝶恋花》。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东坡外集》俱未收,唯见《苏长公二妙集》本、毛子晋汲古阁本《东坡词》。毛本题作「离别」,龙本无题。刘尚荣按:「曹树铭云:『按此词係女流口吻,意境与东坡词不类,断非东坡所作。今移列误入词。』」
雨霰:细雨与雪珠。龙榆生笺:「《诗·小雅·頍弁》:『如彼雨雪,先集维霰。』」
泼火:旧俗寒食节禁火,其时所下之雨曰「泼火雨」,亦称「清明雨」。《遯斋閒览》:「河朔谓清明桃花雨曰『泼火雨』。」白乐天《洛桥寒食日作十韵》诗:「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唐鹿门《上巳》诗:「微微泼火雨,草草踏青人。」
个:语助词。
-
暂无!
蝶恋花 · 雨霰疏疏经泼火赏析
这首词是写东坡与王弗的生活景象,寄托了词人对妻子深深的怀恋。
上片,回忆夫妻清明节前後美好生活情趣。「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写东坡观看王弗等妇女秋千游戏。「雨霰」,「泼火」点气候;「清明」点时间;「巷陌」点地址。这个秋千游戏,不免含有一丝春寒气息,十分宜人。同时还看到另一种景色,即「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所写的杏花绽蕾的景色。一个「香蓄」「破」开了,杏子由胭脂一淡红一白色,美丽极了。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值得深深留恋。
下片,回忆夫妻长年的多情苦恋。「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写夫妻的多情。多情一苦一折挫一病绪,像链条一样,套住这对年轻的夫妻,情感「折挫」难熬煎,度日简直如度年。「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写夫妻的苦恋,是通过一个典型的生活细节的刻画来完成的。「绕邀回廊」,荡气回肠;独坐长廊,春心荡漾;「月笼云暗重门锁」,宁静夜色绘遐想。这是一段深沉的回忆,丝思缕情尽在不言中。
全词运用回忆之笔,重现了东坡夫妻两次典型的生活情趣画面,将多情苦恋的夫妻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多情变苦,苦恋成病,度日如年,是本词的中心题旨。
-
暂无!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长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嘉祐六年(1061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1070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丰二年(1079年)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