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苏轼

浣溪沙

苏轼 - []

银塘漫流。犀槌玉板奏《凉州》。顺环佩过秦楼。

远汉碧云轻漠漠,今宵人在鹊桥头。一声敲彻绛河秋。

浣溪沙翻译文

清池上的朵盛开,见清泉漫流一样,去听犀牛角作的敲击的槌和玉作的方响演奏的《凉州》曲。乐女快步,佩带着佩玉来到了馆舍。

遥远的河上碧绿色的云彩轻轻地密布着,今晚的恋人相会在鹊桥头。一声声敲击,乐音穿透了新秋的河。

网友完善浣溪沙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浣溪沙拼音版/注音版

huàn xī shā fāng xiǎng。

浣溪沙 · 方响。

sū shì。

苏轼。

huā mǎn yín táng shuǐ màn liú。

花满银塘水漫流。

xī chuí yù bǎn zòu liáng zhōu。

犀槌玉板奏《凉州》。

shùn fēng huán pèi guò qín lóu。

顺风环佩过秦楼。

yuǎn hàn bì yún qīng mò mò,

远汉碧云轻漠漠,

jīn xiāo rén zài què qiáo tóu。

今宵人在鹊桥头。

yī shēng qiāo chè jiàng hé qiū。

一声敲彻绛河秋。

浣溪沙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鐘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唐声诗(唐代配乐之近体诗)亦有「浣溪沙」调名,歌词为七言六句形式;又有「浣纱女」调名,歌词为五言四句形式。从字义上来看,「浣」,洗涤、漂洗也;「沙」,古通「纱」,故所「浣」者,「纱」也。敦煌出土之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及五代後蜀赵崇祚《间集》所录毛平圭、阎处士、毛熙震、李德润词,调名均题为「浣纱溪」。据南朝宋孔灵符《会稽记》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於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今浙江诸暨市南近郊的苧萝山下浣纱溪畔有浣纱石,上有传为东晋王右军所书「浣纱」二字,即所传春秋时越国美女西子浣纱处。一说浣纱溪即浙江绍兴南二十里若耶溪。总之,调名「浣纱溪」的本意即咏西子浣纱之溪。又,近人梁启勋《词学·调名》云:「《浣纱溪》,杜少陵诗『移船先庙,洗药浣纱溪』。」按:今查《杜工部集》,唐杜少陵《绝句三首》诗有「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之句。成都杜甫草堂附近有浣溪而无浣纱溪,况且梁启勋所引诗句,其中的「」「纱」二字尚有异文,故梁说仅备参考。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致尧,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过阕二句多用对偶。另有仄韵体,始於南唐後主。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於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子》,上下阕各增三字,韵全同。张子澄词有「露浓香泛小庭」句,名《小庭》;韩涧泉词有「芍药酴縻院春」句,名《院春》;有「东拂栏露犹寒」句,名《东寒》;有「一曲西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後黄菊自开」句,名《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里绿荫初」句,名《清和》;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均未收,唯见《苏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及毛子晋汲古阁本《宋六十名家词》所收《东坡词》。

方响:古磐类打击乐器。创于南朝梁,为隋唐燕乐中常用乐器。由十六枚大小相同、厚薄不一的方铁片组成,分两排悬于架上。用小铁槌击奏,音清浊不等。龙榆笺:「《唐书·礼乐志》:『木有拍板、方响,以体金应石,而备八音。』《明皇杂录》:『胡部无方响,以直板声不应诸调。惟大宗内库片铁方响,应二十八调。』《乐府杂录》:『武宗初,朱崖李太尉有乐吏廉郊者,师于曹纲,尽纲之能。纲尝谓侪流曰:「教授人亦多矣,未曾有此性灵弟子也。」郊尝宿平泉别墅,值朗,携琵琶于池上弹「蕤宾调」古乐十二律中之第七律。律分阴阳,奇数六为阳律,名曰六律;偶数六为阴律,名曰六吕。合称律吕。蕤宾属阳律。,忽闻芰荷间有物跳跃之声,必谓是鱼;及弹别调,即无所闻;复弹旧调,依旧有声。遂加意郎弹,忽有一物锵然跃出池岸之上。视之,乃一片方响,盖蕤宾铁也。以指拨精妙,律吕相应也。』」

犀槌: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之犀角所制小槌。龙榆笺引《杜阳杂编·卷中》:「上于殿前看牡丹,翘足凭栏,忽吟舒元舆《牡丹赋》云:『俯者愁,仰者语,合者咽。』吟罢,方省元舆词,不觉叹息良久,泣下沾臆。时有宫人沈阿翘为上舞《何子》,调声态,皆率宛畅。曲罢,上赐金臂环,即问其从来。阿翘曰:『妾本吴元济之妓女,济败,因以声得为宫人。』俄遂进白玉方响,云本吴元济所与也,光明皓洁,可照十数步,言其犀槌即响犀也,凡物有声,乃响应其中焉。架则云檀香也,而文彩若云霞之状,芬馥著人,则弥不散。制度精妙,固非中国所有。上因令阿翘奏《凉州曲》,音韵清越,听者无不凄然。上谓之上乐。乃选内人与阿翘为弟子焉。」

《凉州》:傅子立注:「唐开元二十四年,升胡部乐于堂上。而宝乐曲,皆以边地名,《凉州》、《伊州》、《甘州》、《熙州》之类是也。然《凉州曲》本开元中西凉州所献。时宁王审音,闻之,且知其后有播迁之祸。」刘尚荣按:「参见王颐堂《碧鸡漫志·卷三》。」龙榆笺引《碧鸡漫志·卷三·〈凉州曲〉》:「《开元传信记》:『西凉州献此曲,宁王宪曰:「音始于宫,散于商,成于角徵羽。斯曲也,宫离而不属,商乱而加暴,卑逼下,臣僭犯上,臣恐一日有播迁之祸。」及安史之乱,世颇思宪审音。』……张祜诗云:『春南内百时,道调《凉州》急遍吹。揭手便拈金碗舞,上皇惊笑悖拿儿。』」

秦楼:龙榆笺:「李太白《忆秦娥》词:『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

鹊桥:龙榆笺:「《白帖》:『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宋考功《明河篇》:『鸳鸯机上疏萤度,乌鹊桥边一雁飞。』」

绛河:即银河,又称河、汉。古代观象者以北极为基准,河在北极之南,南方属火,尚赤,因借南方之色称之。龙榆笺:「《武帝内传》:『上元夫人又遣一侍女答问云:「阿环再拜,上问起居,远隔绛河,扰以官事,遂替颜色。」』《拾遗记》:『绛河去日南十万里,波绛色。』」

网友完善浣溪沙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浣溪沙评析

《浣溪沙·方响》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作的一首词,该词作于宋英宗治平元年(西元一〇六四年)七。上片以衬托的写作手法,写乐女们敲击从地下发掘出来的方响演奏《凉州》曲的过程。下片以带有神话色彩的笔墨,写方响超常的艺术力量。全词记述了乐女演奏方响及其效果的全过程。

网友完善浣溪沙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浣溪沙赏析

上片,以衬托之笔,写乐女们敲击从地下发掘出来的方响演奏《凉州》曲的过程。「银塘漫流」,点明演奏情景。「」喻乐声朵遍地开放:「漫流」喻乐声清泉漫流。方响击时需要着于其中以调音,故有「」、「漫」的效果,这是东坡惯用的通感技法。由乐声、漫流,即是由听觉、视角、视角的挪移,给人以愉悦的美感。「犀槌玉板奏《凉州》」,点明方响是由「犀槌」和「玉板」演奏出《凉州》曲。「犀槌」与「玉板」,说明了乐器的贵重。《凉州》曲,说明了乐曲的广泛。「顺环佩过秦楼」,进一步渲染方响击打的效果。「顺」说明了乐女的步伐很快,「环佩」说明了乐女的浓妆打扮,「过秦楼」说明乐曲随乐女来到了理想的歌楼。整个上片,着力渲染方响进入了大雅之堂,赢得了美的效果。

下片,以带有神话色彩的笔墨,写方响超常的艺术力量。「远汉碧云轻漠漠」,写方响声穿透了「远汉」、「碧云」的艺术效果,即感动地。「今宵人在鹊桥头」,写方响音成为传媒,成全「鹊桥」聚会的恋人,即感动神明。「一声敲彻绛河秋」,写方响的音响彻「绛河」的秋,即感动时节。

全词,记述了从地下发掘出来而由乐女演奏的方响及其效果的全过程。运用衬托、用典与想象之笔,极力渲染了方响作为国宝的超常艺术力量。东坡让其重见日,重现灵光,重传原音,重显价值,表明了东坡对中华文物的珍惜之情很深。

网友完善浣溪沙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浣溪沙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浣溪沙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浣溪沙作者苏轼的简介

苏轼 -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老泉子,苏颍滨兄。与父、弟合称「三苏」,故又称「大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进士。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再中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宋英宗治平二年(西元一〇六五年),召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治平三年,父卒,护丧归蜀。宋神宗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〇年),上书论王介甫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二州。元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浣溪沙|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苏轼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