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李商隐

咏史二首·其二

李商隐 -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咏史二首·其二翻译文

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那镶有珍珠才是坐车?

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猛蛇。

有几人曾听过舜帝的南歌?只有在苍梧对翠华盖哭泣份儿。

网友完善咏史二首·其二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咏史二首·其二拼音版/注音版

yǒng shǐ èr shǒu qí èr。

咏史二首·其二。

lǐ shāng yǐn。

李商隐。

lì lǎn qián xián guó yǔ jiā,

历览前贤国与家,

chéng yóu qín jiǎn pò yóu shē。

成由勤俭破由奢。

hé xū hǔ pò fāng wèi zhěn,

何须琥珀方为枕,

qǐ dé zhēn zhū shǐ shì chē。

岂得真珠始是车。

yùn qù bù féng qīng hǎi mǎ,

运去不逢青海马,

lì qióng nán bá shǔ shān shé。

力穷难拔蜀山蛇。

jǐ rén céng yù nán xūn qū,

几人曾预南薰曲,

zhōng gǔ cāng wú kū cuì huá。

终古苍梧哭翠华。

咏史二首·其二注释

历览:遍览、逐一地看。

奢:享受。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句:《韩非子·十过》:“昔者戎王使由余聘于秦,穆公问之曰:‘愿闻古之明主得国失国何常以?’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琥珀:松柏树脂之化石,有淡黄、褐、红褐诸种颜色,透明,质优者可作饰物。以琥珀作枕称琥珀枕。

真珠车:以真珠照乘之车。真珠,即珍珠。《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梁王自夸有十枚径寸之珠,枚可照车前后各十二乘。”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句:“琥珀枕”与“真珠车”皆借以喻唐文宗父兄唐穆宗、唐敬宗之奢侈;“何须”与“岂得”言唐文宗勤俭不奢。

运去:指唐朝国运衰微。

马:龙马,以喻贤臣。《隋书·吐谷浑传》:“青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辄放牝马于其上,言得龙种。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因骢驹,能日行千里,故时称青聪马。”按亦称青龙孙。

蜀山蛇:据《蜀王本纪》载:秦献美女于蜀王,蜀王遣五丁力士迎之。还至梓潼,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共引之,山崩,五丁皆化为石。刘向《灾异封事》:“去佞则拔山。”此以喻宦官佞臣。

预:与,意指听到。

南薰曲:即《南》。相传舜曾弹五絃琴,歌《南》之诗而下大治。其词曰:“南之燕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苍梧:即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传为舜埋葬之地。这里借指唐文宗所葬的章陵。

翠华:以翠羽为饰之族,皇帝仪仗。舜逝于苍梧之野,故云“哭”,此以舜比文宗。司马相《上林赋》:“建翠华之旗,树灵笼之鼓。”李善注:“翠华,以翠羽为葆也。”

网友完善咏史二首·其二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咏史二首·其二评析

《咏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首联回顾以往的朝代,勤俭能使国家昌盛而奢侈腐败会使国家灭亡,提出了一切政权成败的关键。颔联提出一个王朝的兴衰,自有其更复杂、更本质的原因所在。颈联推进一步,认为比勤俭更为重要的是国运和国力,这是此诗的主旨。尾联是对唐文宗的哀悼,抒发了对国家命运关注的深情。

网友完善咏史二首·其二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咏史二首·其二赏析

诗的首联,是从总结历朝历代统治经验出发,得出成功大都由于勤俭,破败大都因为奢侈的经验教训。开头两句像是抽象的议论,不像诗。实际上它不是在发议论,是说:像文宗那样勤俭,应该使国家兴盛的,怎么反而破败呢?这里充着惋惜和同情,是抒情而不是议论。这样通过表上的议论来抒情的写法是很特别的。

颔联是对这一结论的具体印证。这种议论,有道理但并不全,因为勤俭只是治国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但不是惟一的经验;奢侈是使国家破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不是惟一的原因。一个王朝的兴衰,自有其更复杂、更本质的原因所在。然而,事实上,非但没有因此能使已成定局的唐王朝的颓败之势有所转,反而越搞越糟。这中间的道理,或者说最本质的原因,当然是诗人所无法理解的,所以,他只以宿命论的观点来解释这一反常现象,归之于运命。

颈联推进一步,但也可以说是转折,认为比勤俭更为重要的,其实是国运和国力,一旦运去,就是虞舜那样的贤也无回之力,而只能遗恨终。这才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虽然说不清“运”究竟是什么,但他确实感到仅靠勤俭(包括皇帝个人的其他努力),不足以挽救一个时代的衰颓之势,而且在他看来,唐朝的国运似乎已去,难以挽回了。这种认识不免模糊含混,却是敏感的、深刻的,不但可以说明唐代,还能用于观照许多末代帝王。很多注家的思路则是一定要为此诗找一个咏叹对象,找的结果是唐文宗李昂。李昂节俭,史有明文;李昂清除宦官的失败,也载于史册。他可算自身勤俭而无力挽救国势的典型。继续引申,则“青马”是喻贤才,“蜀山蛇”是喻宦官,也表现出来了,而尾联就成了对文宗的哀悼。

尾联承上而下,由理而情,由情造境,进而转换为纯然的抒怀了。文宗诗,夏日念柳公权诗“薰自南来,殿阁微凉”,称为“辞清意足,不可多得”。张采田《会笺》称文宗“诏太常卿冯定采开元雅乐,制《云韶法曲》、《霓裳羽衣曲》。义山开成二年登第,恩赐诗题《霓裳羽衣曲》。故结语假事寓悲,沉痛异常”。几人曾经听过文宗所颁布的雅乐,参预过文宗赐题的考试,“终古”哀悼文宗在太监扼制下恨郁去。这里,所表现的诗人对于文宗治国的悲剧,不是讥讽、挖苦,而是感慨、叹息,诗人所抒发的正是对国家命运关注的深情。奢侈是使国家破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不是惟一的原因,一个王朝的兴衰,有其更复杂、更本质的原因所在。

俭成奢败本是历代兴衰的常规,但文宗在位期间,作勤俭,政治上也多次作过重振朝纲的努力,却一事无成,最终在“受制于家奴”的哀叹声中去。对这种无法解释的反常现象,诗人已隐约感觉到“运去”、“力穷”,唐王朝崩颓之势已成,即使出现一两位明贤臣,也难以挽回了。文宗在位时,商隐对于他的闇弱,颇多讥评;而于其身后,则又加以哀惋。无论讥评还是哀惋,均出自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正由于这种深切的关注,国运难以逆挽的崩颓之势,成为诗人心头难以解脱的宿命般的悲凉。果说李商隐感伤诗的发展成熟,就个体来说是性格、遭遇使然;那么就时代因素来说,实是对衰飒大环境的呼吸领会。“运逢末世”,就是促成李商隐感伤诗的内外两层背景,身世之感与末世情怀交相促发激荡,将诗人内心的感伤越酿越浓。

网友完善咏史二首·其二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咏史二首·其二辑评

清·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此诗疑为文宗而发也。史称文宗恭俭性成,衣必三浣,盖守成令主也。迨乎受制家奴,自比周赧、汉献。义山追感其事,故言俭成奢败,国家常理,帝之俭德,岂有珀枕珠车之事,今乃与亡国同耻,深可叹也。义山及第于开成,《南薰》之曲固尝闯之矣,其能已于苍梧之哭耶?此诗全是故之悲,玩末二句可见。特不欲显言,故托其词于咏史耳。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串释》:览史而知前贤之家国,成则由勤俭,破则由骄奢也。何必以琥珀为枕、珍珠为车,此皆奢之足以破国者……诗虽咏史,亦隐刺当世,有谓而发。殆敬宗侈肆时作耶?

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余尝谓览古凭吊之作,必与时会相感发,咏史亦然。孺此解,已先得我心。但“青马”句引宣宗时事,未免牵合。盖诗自魏、晋以降,多工赋体,义山犹存比兴。青马,乃任重致远之材也。当日文宗以宦者权宠太盛,欲仗训、注二人,以消积蛊,不谓谋之不减,血流殿陛,致使阉人愈横,朝廷受制,诗言“运去不逢”,惜文宗不得任重致远之人以托之耳,与日后之西戎款关何涉?

清·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此篇为文宗而发。前半借文宗之恭俭此,而同归败乱。“青马”比时无豪杰可仗,蜀山蛇比中人,犹言城狐社鼠也。力穷难拔,谓不惟无补,而且益祸耳。注家泥“青”字,谬引河徨,然则蜀山又何指耶?落句伤国既无人,身受成之德,亦不能为主分忧也。

感时之切,托之咏史。孺补谓其为文宗而作,近之矣。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此为文宗发也。史称帝斥奢崇俭,终身不改,诗中深惜其运值凌夷,特托咏史发之。青马,惜驾驭者无英雄;蜀山蛇,恨盘结者增气焰。义山以开成二年登第,释褐秘书,所谓“曾预南薰曲”也。

清·屈复《玉溪诗意》:一二总起,三四单承奢,五六单言败,七八以盛世难逢结。

清·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此篇朱孺谓为文宗而发,其说良是,但发明有未尽者。起二语本由余对穆公之词而归重于文宗之恭俭性成。三四因文宗之俭有史称衣必三者,故凡琥珀之枕、照乘之珠诸奢华事皆绝无之,此则有俭无奢,当成无败矣。无运会不逮,心力有穷。凡平与李训、郑注所画太平之策,一曰复河徨,终未及复……一曰除宦官,而宦官终不能除,逮至甘露之后,自愤其受制家奴,遂毕世难拔蜀山蛇矣。是则文宗之难成而几于败者,岂不克勤俭之主哉!观其问周墀何主,挥以尧舜对,而帝叹周赧、汉献尚且不,然则南薰之升平无闻,苍梧之英灵已远,深为可太息也。义山登第在文宗开成二年,当其时受知之士具在也,故日“几人曾预”此遭际,而痛翠华之不返者,当不独一己也。

清·冯浩《玉溪诗笺注》:合采朱氏、姚氏之解,已明爽矣。文宗儒雅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独讽柳公权“薰自南来,殿阁微凉”两句,曰“辞清意足,不可多得”。结联统美其文,方得大体,不可专指义山得第之年恩赐诗题也。

网友完善咏史二首·其二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李商隐 - []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很不得志。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咏史二首·其二|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李商隐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