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晚听轻雷断雨拼音版/注音版
shān wǎn tīng qīng léi duàn yǔ。
山晚听轻雷断雨。
gāo lián。
高濂。
shān lóu yī zhěn wǎn liáng,
山楼一枕晚凉,
wò zuì chū zú,
卧醉初足,
yǐ lán cháng xiào,
倚栏长啸,
shuǎng huō níng móu。
爽豁凝眸。
shí tīng nán shān zhī yáng,
时听南山之阳,
yīn léi yǐn yǐn,
殷雷隐隐,
shù tóu wū jiǎo,
树头屋角,
jiū kuài xīn qíng,
鸠快新晴,
huàn fù shēng hū bù bù yǐ。
唤妇声呼部部矣。
yún hán shèng yǔ,
云含剩雨,
yóu zhe shǔ diǎn piāo yáo,
犹著数点飘摇,
xī bì yuè hén,
西壁月痕,
yǐng luò hú bō róng yàng。
影落湖波溶漾。
sì shān jìng jì,
四山静寂,
wù zuò rén xián,
兀坐人闲,
hū sòng wǎn zhōng,
忽送晚钟,
yī qīng sú ěr。
一清俗耳。
yú dēng wàn zhǎn,
渔灯万盏,
lín cì bǐ lái,
鳞次比来,
gēng huàn jié jiān yōu lǎn,
更换睫间幽览,
shǐ wǒ yǎn chù chéng mí,
使我眼触成迷,
yì chù míng qì,
意触冥契,
dùn chāo sè jìng shèng dì。
顿超色境胜地。
山晚听轻雷断雨赏析
隐居西湖的高濂一直坚持文学创作,根据作者自序可知,万历八年庚辰(1580年),54岁的高濂创作完成了《四时幽赏录》,该书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提炼了西湖及周边地区春夏秋冬各12种“幽赏”活动,共计48事。作者在其《自序》中即表明态度:“余雅尚幽赏,四时境趣虽异,而真则不异也。即武林一隅,幽境幽趣供人赏玩者,亦复何限?......若能高朗其怀,旷达其意,超尘脱俗,别具天眼,揽景会心,便得真趣。”高濂推崇以“幽赏”的方式观察四季景物,在他看来,只要有超然脱俗的胸怀、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在杭州(旧称“武林”)的湖山之间得到“真趣”。“四时幽赏”的“幽”有隐藏、不公开、沉静而安闲之意。对于“幽赏”可以理解为在一种安静的、隐逸的氛围中对某种事物进行观赏和品味。“幽”是一种状态,要达到这种状态不仅需要观赏时外在氛围的保证,更需要观赏者内在心境的调适。为了强调这一点,书中多次提到“幽赏”,如“因思古诗‘草长平湖白鹭飞’之句,其幽赏自得不浅”(三塔基看春草),“此听不悦人耳,惟幽赏者能共之”(三塔基听落雁)等。此外,书中还频繁地用“幽”来遣词造句,例如“幽览”“幽趣”“幽情”“幽香”“幽冷”“幽胜”“风致幽闲”“野花幽鸟”“幽立高空”等。而对于“真趣”的理解则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真趣概念起初指诗文反映出的真实义理,物象中存有的自然道理;宋元时期逐渐突出了本真性情的义涵指向;到了明代,李贽、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等人主要论述并建立起真趣概念的理论内涵,强调了真趣概念的本真性、自由性和灵慧性等美学特征;明代真趣用例更加丰富,诗文评论中也颇多见。因此,追求真趣应是明代文人,特别是晚明文人的一种普遍态度,显然,与李贽、三袁生活在同一时期的高濂也秉持着同样的观点。
-
暂无!
高濂,字深甫,号瑞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万历年间的名士、戏曲家、养生家及书籍收藏家。工诗词及戏曲,藏书丰富,“少婴赢疾,复苦瞆眼”,高濂喜欢谈医道,重养生,咨访奇方秘药,用以治疗赢疾,眼疾遂愈。曾在北京鸿胪寺任官,后隐居西湖。高濂平生著作甚丰,主要有《玉簪记》、《节孝记》、《遵生八笺》、《草花谱》、《野蔌品》、《四时幽赏》、《四时逸事》、《艺花谱》、《兰谱》等。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