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陆游

浪淘沙 · 令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游 - []

绿树暗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浪淘沙 · 令丹阳浮玉亭席上作翻译文

亭旁的绿树已变得苍黄,送别的筵席上几次举杯话别.常常害怕离别而不忍听那《阳关曲》,更何况今秋色萧索身是远行人。

清泪沾湿了罗巾,人人都黯然伤神,一腔离恨就像不尽的江一样深。哪里去找千尺的横江铁锁,在这烟迷蒙的渡口截断江流。

网友补充:
    暂无!

浪淘沙 · 令丹阳浮玉亭席上作拼音版/注音版

làng táo shā lìng dān yáng fú yù tíng xí shàng zuò。

浪淘沙 · 令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lù yóu。

陆游。

lǜ shù àn cháng tíng。

绿树暗长亭。

jǐ bǎ lí zūn。

几把离尊。

yáng guān cháng hèn bù kān wén。

阳关常恨不堪闻。

hé kuàng jīn zhāo qiū sè lǐ,

何况今朝秋色里,

shēn shì xíng rén。

身是行人。

qīng lèi yì luó jīn。

清泪浥罗巾。

gè zì xiāo hún。

各自消魂。

yī jiāng lí hèn qià píng fēn。

一江离恨恰平分。

ān dé qiān xún héng tiě suǒ,

安得千寻横铁锁,

jié duàn yān jīn。

截断烟津。

浪淘沙 · 令丹阳浮玉亭席上作注释

丹阳:地名,在镇江之南,旧属镇江府。

浮玉亭:元陶宗仪《说郛》卷九七引释惠凯《金山志》云:“客问:何为浮玉?答云:此出《仙经》。上仙居浮玉山,朝上帝,则山自浮去,因金、焦俱在上,故名。”“此山(金山)大江环绕,每涛四起,势欲飞动,故南朝谓之浮玉山。”宋刻“浮玉”二字,今犹存焦山西侧。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七《镇江府·景物上》:“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旧名浮玉。”“浮玉亭,需亭北。”“需亭,在府治西五里。”

亭:古时于道旁每隔十里设亭,故亦称“十里亭”,以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阳关:唐王维《送元二使安四》:“渭城朝雨渑轻,客舍青青柳色新。劝更尽一杯,西出阳关无故人。”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八十《近代曲辞》:“《渭城》一日《阳关》,王维之所作也。本健人使安西》诗,后遂被于歌……《渭城》、《阳关》之名,盖因辞云。”

千寻横铁锁:《晋书》卷四二《王浚传》:“太康元年正,浚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王浚灭蜀后,继而起兵伐吴。吴人凭借险,于中横置铁锁、铁锥,抗拒北军,然晋师除锥熔锁,终无阻碍,顺流鼓棹,直捣三山。孙皓备亡国之礼,素车白马,肉袒缚,衔璧牵羊,率百官投降晋师,东吴遂亡。

网友补充:
    暂无!

浪淘沙 · 令丹阳浮玉亭席上作评析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是宋代词人陆游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阕已将自己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下阕故转而借助于想像进一步展拓词意。全词词人渲染环境气氛,有景有情,有声有色,而且把景物、事件、心情交织融合在一起,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情感。

网友补充:
    暂无!

浪淘沙 · 令丹阳浮玉亭席上作赏析

上阕这五句层层深入,将自己的离恨写得偻恻动人。亭把,自古伤离;加之《阳关》屡唱,不忍卒闻;最后点明身是行人,又逢秋色,无限感慨,已非语言所能表达。其手法重彩的油画,色上著色,越来越浓;又感人的乐章,渐至高潮,振人心魄。首二句回忆昔日送别友人的情景。坐落在江边上的浮玉亭,是词人经常涉足的地方。暮春时节,他曾多次到此送友远行。饯宴在绿树繁茂、浓荫蔽日的亭子里举行。词人不停地举起杯,向挚友频频劝,殷殷话别,但行人和送者皆心绪不宁,为离别在即而不胜感伤。“阳关”句即描写这种恨别之情。此诗将人类普遍具有的感情即友谊,写得十分真挚感人,词人这里说“阳关常恨”,是因为别时与友唱阳关,唱罢阳关别故人,而他经常与友分别,故谓“常恨”;正因“常恨”,故再听到阳关唱起,就“不堪闻”了。词的四五句写词人远行时的情景。陆游这次离开京口赴南昌任职,正是冷落清秋节。从前于春残尽时与人分别,对方是行人,自己已觉伤心;今日秋萧瑟,草木摇落,自己是行人,将别故人而远去,其悲伤之情当然要倍增于过去了。因此,此时此刻,词人的离别之恨和远行之悲,充盈胸臆,溢于颜

下片仍写离情。饯宴将止,别离在即。居人和游子依依惜别,互相慰藉,想到别后各一方,音讯难达,不禁黯然消魂,潸然泪下。“清泪”二句,动地表现了居人和游子之间真诚而又深厚的友谊。下“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语颇隽永,意蕴深邃。离愁别恨是十分抽象的东西,难以言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虽然以江之无穷喻愁情之不尽的不计其数,但写得耐人寻味的佳句却殊鲜见。陆游的《浪淘沙》即景抒情,谓离别的悲愁犹眼前的江那么多,一半给你(居人),一半给我(游子)。此描写,就把离恨的深重具体化、形象化了,能使人掂量离恨的轻重,体会分袂的痛苦,它和李煜的“问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词末二句,更是涉想新奇,匠心别具。词人幻想若能得千寻铁锁,把江截断、锁住,使我不能远行,居人也可将我留住,这该有很的事,但这是不可能的。这种幻想,表达了词人希冀与友人在一处永不分离的良愿,也反映了词人与挚友不忍分别但又不得不别的痛苦。

这首小令,开篇回忆往昔我送友人,接着跌进一层,状绘今日友人送我,最后通过幻想来写不忍分离,把别意写得缠绵悱恻,读来颇有余味。

网友补充:
    暂无!

浪淘沙 · 令丹阳浮玉亭席上作辑评

明代卓人《古今词统》卷七:“安得”二句。想头愈奇愈新。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亭把,自古伤离,身是行人,谁能堪此!下阕言居者、行者,同是江量愁,铁锁横江,本以断东下之师,今以断愁来之路,句新与情挚兼并,与永叔之“陌上寻人,倩他燕子”,玉田之“相思一事业,寄与孤鸿”,皆词人幽邃之思。

网友补充:
    暂无!

陆游 - []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浪淘沙 · 令丹阳浮玉亭席上作|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陆游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