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杜甫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

寄书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翻译文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网友完善【月夜忆舍弟】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月夜忆舍弟】拼音版/注音版

yuè yè yì shè dì。

月夜忆舍弟。

dù fǔ。

杜甫。

shù gǔ duàn rén xíng,

戍鼓断人行,

biān qiū yī yàn shēng。

边秋一雁声。

lù cóng jīn yè bái,

露从今夜白,

yuè shì gù xiāng míng。

月是故乡明。

yǒu dì jiē fēn sǎn,

有弟皆分散,

wú jiā wèn sǐ shēng。

无家问死生。

jì shū zhǎng bù dá,

寄书长不达,

kuàng nǎi wèi xiū bīng。

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注释

舍弟:家弟。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分散:一作“羁旅”。

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一直,老是。不达:收不到。达,一作“避”。

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网友完善【月夜忆舍弟】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月夜忆舍弟】评析

这首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信,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戍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语句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网友完善【月夜忆舍弟】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月夜忆舍弟】赏析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夜”,作者却不从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寒意。“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之下共一轮明,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颈联由望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上句说弟兄离散,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网友完善【月夜忆舍弟】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月夜忆舍弟】辑评

《诗人玉屑》:杜子美善于用故事及常语,多离析或颠倒其句而用之,盖此则语崚而体健,意亦深稳矣(《麈史》)。“露从今夜白,是故乡明”之类是也。

《李杜诗选》:此二句(按指“露从”一联)妙绝古今矣,原其始从江淹《别赋》“明白露”一句四字翻作十字,而精神此,《文选》真母头哉。

《唐诗归》:钟云:只说境,含情往复不可言(“露从”二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刘辰翁曰:浅浅语使人愁。周珽曰:……结联所谓“人稀不到,兵在见何由”也。征战不已,道路阻隔,音书杳莫,存亡难保,伤心断肠之语。令人读不能终篇。

《杜臆》:只“一雁声”便是忆弟。对明而忆弟,觉露增其白,伹故乡之明,忆在故乡兄弟故也,盖情异而景为之变也。

《瀛奎律髓汇评》:何义门;“戍鼓”兴“未休兵”。“一雁”兴“寄书”。五、六,正拈忆弟。纪昀:平正之中,自饶情致。无名氏(乙):句句转。“戍鼓”是领句,突接“雁声”妙。

《茧斋诗谈》:“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若作“雁一声”,便浅俗;“一雁声”便沉雄。诗之贵炼,只在字法颠倒间便定。

《读杜心解》:上四,突然而来,若不为弟者,精神乃字字忆弟、句里有魂也。……不曰“傍”,而曰“是”,便使两地皆悬。

《杜诗镜铨》:凄楚不堪多读。起突兀(“戍鼓”二句下)。

网友完善【月夜忆舍弟】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杜甫 - []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月夜忆舍弟|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杜甫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