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主要内容是闺中望远,辞意和体制都脱胎于晋无名氏乐府《休洗红》,音律繁复,情辞哀怨,为乐府精品。
此诗的体式许多人认为很像一首小词,具有明显的音乐特性。赵翼的《陔余丛考》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词牌的渊源关系,云:“三五七言诗起于李太白:‘秋风清,秋月明。……’此其滥觞也。刘长卿《送陆澧》诗云:‘新安路,人来去。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宋寇莱公《江南春》诗云:‘波渺渺,柳依依。孤林芳草远,斜日沓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南宋邓深曾依此调式填写词作,名为“秋风清”。清人还把李白这首诗当作是一首创调词而收入《钦定词谱》,云:“本三五七言诗,后人采入词中。”
此诗又题作“三五七言”,它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李白这首诗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艺术》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李白这首诗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这首诗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胡震亨《李杜诗通》:其体始郑世翼,白仿之。
王琦《李太白全集》注:杨齐贤云:古无此体,自太白始。《沧浪诗话》以此为隋郑世翼之诗,《臞仙诗谱》以此篇为无名氏作,俱误。
-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 冬夜炉边小饮
- 咏月三首
-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
- 送福上人还青城
- 太常引 · 乐府小云
- 送吴辩叔知巩县
- 福州道山亭
- 玉泉山同绛
- 月下留丹灶
- 鹧鸪天 · 霜夜
- 汪山人过山园后见寄新诗有答且邀之
- 秦女卷衣曲
- 赠王山人良材二绝
- 和雪
- 夏日题周至友人书斋
- 题吴汉津远游卷
- 游仙词三十三首
- 自西桥至紫温载酒作乐即事呈府公四首
- 归隐罗浮留别陶握山罗戒轩
- 李医诗
- 古意三首
- 春兴三首
- 遣兴十二首
- 送州官解任
- 弈棋有进劝工部兄召客
- 东园分韵
- 游大承恩寺
- 送魏顺甫使君上计还济南
- 泊枞阳眺览盛唐遂忆汉武之游
- 香师■
- 晴望
- 以乐府题作唐体五首昔昔盐
- 皋陶祠三十韵
- 自桃岭历诸陇后返至唐村庵
- 南涧
- 茅屋清隐图二首
- 即事
- 幼孙景逊教以唐诗多而不忘时向老母背诵以博果饵因占四绝句
- 李铁谷诞庆次韵
- 别情
- 望田家
- 怀仙吟题玉枢经卷后
- 志感二首
- 冬夜金阊道中舟行听雨同徐秋湄作九叠鼓字韵
- 闻田雨来将移新居却寄
- 妙庭观
- 老子跨青牛小幅二绝
- 秋思
- 晚步溪上暑气亟回用端忞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