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元好问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

元好问 - []

【其一】

道旁殭卧累囚,过去旃车似流;

红粉哭随回鹘马,为谁一步一回头。

【其二】

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市排。

虏掠几何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

【其三】

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

只知河朔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翻译文

【其一】

大路的两旁倒卧着地的俘囚,经过的毡车就像那滚滚的流。

被俘的妇女啊,呜咽着跟在回鹘的马后,究竟是为谁啊,

一步踉跄一回头!

【其二】

军营里珍奉的木佛价值低贱过于木柴,大乐署流散的编钟

在市场上摊卖。

到底抢掠了多少啊,你也就无须细问——那艘艘大船啊,

几乎已把汴京整个载来。

【其三】

森森的白骨纵横交错,遍布在原野同乱麻;

几年来桑梓毁于战火,变成了荒凉的龙沙。

只以为河朔的万千灵已经被屠杀净尽;

却不料破屋上炊烟疏淡——竟还剩几户人家!

网友补充:
    暂无!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拼音版/注音版

guǐ sì wǔ yuè sān rì běi dù sān shǒu。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

yuán hào wèn。

元好问。

qí yī dào páng jiāng wò mǎn lèi qiú,

【其一】 道旁殭卧满累囚,

guò qù zhān chē shì shuǐ liú hóng fěn kū suí huí hú mǎ,

过去旃车似水流; 红粉哭随回鹘马,

wèi shuí yī bù yī huí tóu。

为谁一步一回头。

qí èr suí yíng mù fú jiàn yú chái,

【其二】 随营木佛贱于柴,

dà lè biān zhōng mǎn shì pái。

大乐编钟满市排。

lǔ lüě jǐ hé jūn mò wèn,

虏掠几何君莫问,

dà chuán hún zài biàn jīng lái。

大船浑载汴京来。

qí sān bái gǔ zòng héng shì luàn má,

【其三】 白骨纵横似乱麻,

jǐ nián sāng zǐ biàn lóng shā。

几年桑梓变龙沙。

zhǐ zhī hé shuò shēng líng jǐn,

只知河朔生灵尽,

pò wū shū yān què shù jiā。

破屋疏烟却数家。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注释

癸巳:金哀宗兴二年(公元1233年)。是年初春,金都汴(biàn)京陷落,作者成了俘虏。农历四,被押送聊城(今山东聊城市)羁管。这三首诗是在北渡黄河时所写。

累(léi)囚:指被蒙古兵捆绑着的金国俘虏。累,通“缧”,捆绑囚犯的绳索。

旃(zhān)车:即毡车,指安有毡蓬的蒙古车。旃,通“毡”。

红粉:年轻妇女。

回鹘(hú):即回纥,这里指蒙古。

木佛:木质佛像。

大乐:宋代郊庙社稷等重大祭祀中使用的乐曲名称,近代改名为大和,这里使用的是原名。

编钟:乐器名称,即大小成组的钟。

“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市排。”句:佛像、大乐、编钟都是神圣严肃之物,说明蒙古军队野蛮,不开化,无视礼乐。

浑:全、整个。

浑载汴京来:把整个汴京城都载运来了。

龙沙:本指玉门关以西隆起龙的沙漠地带,这里借用为荒芜的地方。

桑梓:家乡。

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河,黄河;朔,北方。

灵:老百姓。

疏烟:稀稀拉拉、断断续续的炊烟。

网友补充:
    暂无!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评析

《癸巳五三日北渡》是元代诗人元遗山创作的七绝组诗。该组诗写于金哀宗兴二年(公元1233年)五,下距金朝灭亡只有半年了。此时京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被蒙古兵围困两年后已经失陷。元遗山也被蒙古兵拘管在京郊青城,后又从青城北渡聊城(今属山东省)。

这三首诗写于从青城去聊城途中,描述了蒙古兵的掠夺行径和战后的凄惨景象,抒发了人的悲愤。第一首写蒙古军掳掠金后妃、宗室北去的情景;第二首写蒙古军掠夺摧残文物的情景;第三首写途中所见战后的凄惨景象。全诗笔力厚重,感情深挚,极为感人。

网友补充:
    暂无!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赏析

第一首是写元军攻陷金都汴京后,劫掠大批妇女送往塞外一事。诗以路旁横竖倒卧的囚犯开篇,可以想见众多囚犯(俘虏),有有活,有病有残,哀哀躺卧,不忍入目。第二句写毡车辘辘,般地北驰着。装载着什么,后两句做了说明,原来毡车里载在汴京抢劫来的红粉佳人。她们哭声震,欲不得,想逃不能,将要去做蒙古统治者的奴仆姬妾,任人蹂躏。她们哭不绝声,一步一回头,望着可爱的故乡,在元军的监押下离开了故土。诗在人们前,展现了一幅多么残忍的劫掠图!

第二首是写元军破坏寺庙,抢劫财物的罪行。这首诗直抒其事,抓住军营驻地把寺院的木佛砍了做柴烧一事,既表现了他们的蛮横,也说明劫难的残酷程度,就连神佛的安全也不保了。此诗揭露深刻,用意巧妙。元军不仅破坏京城文化古迹,还把珍贵的乐器、祭祀珍宝等劫走。第三句反诘一句,跌宕一笔,更进一步揭露了元军劫掠之多的罪行,以“大船浑载”的事实,激发人们对侵略者的憎恨。

第三首绝句以十分洗练的笔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荒寂凄凉的画。在构图上,诗人选择了白骨、荒沙、破屋、疏烟等最具有特征性的景物着力刻画,写出多年战乱的浩劫对农村造成的毁灭性破坏。桑梓繁茂的家园变成了一片废墟,在这一片焦土荒漠上,尸骨纵横相藉,寒鸦聒噪争食,被洗劫一空的村村寨寨,只剩下了一堆堆焦黑断砖碎瓦,一两座屋舍的残垣中冒出几缕孤烟。这就构成了一幅荒凉、萧索、残破、恐怖、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高度概括地显示了战乱给广大农民带来的灭顶之灾。这画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揭露和控诉力量,诗人又巧用画龙点睛之笔,将自己主观感情的抒发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第三句的“河朔灵尽”正是一笔点出了整幅画的主题——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的黄河流域地区,在频仍残酷的战乱中几近灵绝灭,这是一场多么巨大的民族悲剧啊!这抒情饱含血泪,凄楚悲愤,与萧索荒凉的画融为一体,形成了苍凉悲惨的意境,读来馀味无穷。

这组七绝组诗写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诗中句句都是他亲眼所见的事实。通过这些事实,读者可以体味出侵略者骄横强暴到了何种地步,亡国之民遭受的是怎样的凌辱和痛苦。大道上奔驰的是载战胜者和他们掠夺来的珍贵物品的蒙军毡车,黄河中行驶的是把汴京城里贵重物资都装走了的蒙古大船;而殭卧在大道两旁的则全是用绳索捆绑着的亡国兵、民,跟随在蒙军马后的是“一步一回头”的受凌辱的妇女,河朔大地麻,人烟稠密的农村,现在剩下的都是些断垣破屋和零零落落的几户炊烟了。诗中还特意强调了象征文明的“木佛”和“大乐编钟”竟被随意处置,木佛贱于柴,编钟市排,斥责野蛮侵略者不仅抢夺物资、人口,还对古代文明进行了肆意的亵渎、践踏,这是诗史,对后世很有教育作用。

网友补充:
    暂无!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补充:
    暂无!

元好问 - []

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文集》,编有《中州集》。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元好问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