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袁枚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山行杂咏】

袁枚 - []

十里崎岖半里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茧将人裹,不信前头有路行。

【山行杂咏】翻译文

暂无译文

网友完善【山行杂咏】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山行杂咏】拼音版/注音版

shān xíng zá yǒng。

山行杂咏。

yuán méi。

袁枚。

shí lǐ qí qū bàn lǐ píng,

十里崎岖半里平,

yī fēng cái sòng yī fēng yíng。

一峰才送一峰迎。

qīng shān shì jiǎn jiāng rén guǒ,

青山似茧将人裹,

bù xìn qián tou yǒu lù xíng。

不信前头有路行。

【山行杂咏】注释

暂无注译

网友完善【山行杂咏】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山行杂咏】评析

此诗抒写作者于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出游浙江南部山区时的感受,真切细致,新颖奇特,使人读后身历其境。

诗题云“山行”,诗前两句即同一路移动的电影镜头,在山路行进史反映所见所感。首句“十里崎岖半里平”,表上看是客观、静止地写山路,实际上于“十里”、“半里”的数字变化中正暗寓一路。山行”之意,此乃以静显动。而“十里崎岖”与“半里平”的相互对比,又隐含诗人对此地山路多坎坷而少平坦的新奇感。这里的“十里”与“半里”并非精确的测量数据,只是诗人对山路。崎岖”的一种大致感觉而已。脚下山路不平,眼前则峰峦重重,次句“一峰才送一峰迎”又将山峰拟人化。此地山峰恰似热情的朋友,而“迎”与“送”衔接之紧,又动逼真地写出诗人穿行于层峦迭嶂之中那应接不暇的感受。

果说,前两句是描写诗人对脚下征途与眼前障碍的局部地理环境之感受;那么。后两句则是进而表现山行的整体地理环境的体验。此时诗人仿佛一分为二:一个袁枚仍在山中苦苦寻找路的尽头,而另一个袁枚则已跳出群峰而凌空俯视,只见重重青山仍然同层层蚕茧将“人”四周包“裹’’住,无法冲出,以至不相信还有出路。这两句反映的是诗人“山行”时久不见平川的郁闷心态,但诗人将“青山”之大意象比喻为“茧”之小意象,甚是奇特,亦是本诗的妙处。惟有化大为小,才更能恰切地表达诗人于“山行”时的憋气不舒的感受。

这首诗不用一典,比喻精巧而易晓,是袁枚“性灵”之作的一个范例。

网友完善【山行杂咏】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山行杂咏】赏析

暂无赏析

网友完善【山行杂咏】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山行杂咏】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山行杂咏】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袁枚 - []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山行杂咏|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袁枚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