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拼音版/注音版
xuān zhōu sòng péi tǎn pàn guān wǎng shū zhōu shí mù yù fù guān guī jīng。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dù mù。
杜牧。
rì nuǎn ní róng xuě bàn xiāo,
日暖泥融雪半销,
xíng rén fāng cǎo mǎ shēng jiāo。
行人芳草马声骄。
jiǔ huà shān lù yún zhē sì,
九华山路云遮寺,
qīng yì jiāng cūn liǔ fú qiáo。
清弋江村柳拂桥。
jūn yì rú hóng gāo de de,
君意如鸿高的的,
wǒ xīn xuán pèi zhèng yáo yáo。
我心悬旆正摇摇。
tóng lái bù dé tóng guī qù,
同来不得同归去,
gù guó féng chūn yī jì liáo。
故国逢春一寂寥。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评析
这首七言律诗既是一首送别诗,又是一首写景诗。本诗借景抒情,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又表明自己不得朝廷重用的愁苦。
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而已,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颔联,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九华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绀碧,景色优美。“清弋江村”,点明送别地点。“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这里以形象化描绘代替单调冗长的叙述,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两句一写山间,一写水边,一写远,一写近,静景中包含着动态,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上四句通过写景,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的时间和地点,暗示了事件的进程。
颈联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鲜明的样子。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诗人自己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史记·苏秦传》),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
尾联把“送裴坦”和自己将要“赴官归京”两重意思一齐绾合,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此时却不能一同回去了。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诗人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
后面四句,借助景色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更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全诗写山水有远有近,抒情有虚有实,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情韵悠扬,风华流美。
-
暂无!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