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李益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塞下曲四首】

李益 - []

【其一】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其二】

秦筑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

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兵来。

【其三】

黄河东流流九折,沙场埋恨何时绝。

蔡琰没去造胡笳,苏武归来持汉节。

【其四】

为报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

请书塞北阴山石,愿比燕然车骑功。

【塞下曲四首】翻译文

暂无译文

网友完善【塞下曲四首】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塞下曲四首】拼音版/注音版

sāi xià qū sì shǒu。

塞下曲四首。

lǐ yì。

李益。

qí yī fān zhōu bù luò néng jié shù,

【其一】 蕃州部落能结束,

zhāo mù chí liè huáng hé qū。

朝暮驰猎黄河曲。

yàn gē wèi duàn sāi hóng fēi,

燕歌未断塞鸿飞,

mù mǎ qún sī biān cǎo lǜ。

牧马群嘶边草绿。

qí èr qín zhù cháng chéng chéng yǐ cuī,

【其二】 秦筑长城城已摧,

hàn wǔ běi shàng chán yú tái。

汉武北上单于台。

gǔ lái zhēng zhàn lǔ bù jìn,

古来征战虏不尽,

jīn rì hái fù tiān bīng lái。

今日还复天兵来。

qí sān huáng hé dōng liú liú jiǔ zhé,

【其三】 黄河东流流九折,

shā chǎng mái hèn hé shí jué。

沙场埋恨何时绝。

cài yǎn méi qù zào hú jiā,

蔡琰没去造胡笳,

sū wǔ guī lái chí hàn jié。

苏武归来持汉节。

qí sì wèi bào rú jīn dū hù xióng,

【其四】 为报如今都护雄,

xiōng nú qiě mò xià yún zhōng。

匈奴且莫下云中。

qǐng shū sài běi yīn shān shí,

请书塞北阴山石,

yuàn bǐ yàn rán chē qí gōng。

愿比燕然车骑功。

【塞下曲四首】注释

暂无注译

网友完善【塞下曲四首】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塞下曲四首】评析

唐代边塞诗不乏雄浑之作,然而毕竟以表现征戍活的艰险和将士思乡的哀怨为多。即使一些著名的豪唱,也不免夹杂危苦之词或悲凉的情绪。当读者翻到李益这篇塞上之作,感觉便很不同,一下子就会被那地空阔、人欢马叫的壮丽图景吸引住。它在表现将士活的怀豪情和反映西北光的壮丽动人方,是比较突出的。

第一首诗中“蕃州”乃泛指西北边地(唐时另有蕃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县西,与黄河不属),“蕃州部落”则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军中将士过着“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的活,十分艰苦,但又被磨炼得十分坚强骁勇。首句只夸他们“能结束”,即善于戎装打扮。作者通过对将士们英姿飒爽的外形描写,示意读者其善战已不言而喻,所以下句写“驰猎”,不复言“能”而读者自可神会了。

军中驰猎,不比王公们佚游田乐,乃是一种常规的军事训练。健儿们乐此不疲,早晚都在操练,作随时迎敌的准备。正是“为报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同组诗其四)。“朝暮驰猎黄河曲”的行动,表现出健儿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决胜信念,句中饱含作者对他们的赞美。

这两句着重刻画人物和人物的精神貌,后两句则展现人物活动的辽阔背景。西北高原的景色是这样壮丽:高云淡,大雁群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是一片气蓬勃的气象。

征人们唱的“燕歌”,有人说就是《燕歌行》的曲调。目送远去的飞雁,歌声里诚然有北国战士对家乡的深切怀念。然而,飞鸿望断而“燕歌未断”,这开怀放歌中,也未尝不包含歌唱者对边地的热爱和自豪情怀。果说这一点在三句中表现尚不明显,那么读末句就毫无疑义了。

“牧马群嘶边草绿”。在赞美西北边地景色的诗句中,它几乎可与“吹草低见牛羊”的奇句媲美。“吹草低”句是写高原秋色,所以更见苍凉;而“牧马群嘶”句是写高原之春,所以有油然意。“绿”字下得绝佳。因三、四对结,上曰“塞鸿飞”,下对以“边草绿”,可见“绿”字是动词化了。它不尽然是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而且写出了“离离原上草”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春不知不觉又回到草原上。这与后来脍炙人口的王安石的名句“春又绿江南岸”,都以用“绿”字见胜。在江南,春回大地,是啼鸟唤来的。而塞北的春,则由马群的欢嘶来迎接。“边草绿”与“牧马群嘶”连文,意味尤;似乎由于马嘶,边草才绿得更为可爱。诗所表现的壮美豪情是十分可贵的。

第二首诗头二句夸赞东汉两个名将马援和班超。“伏波惟愿裹尸还”,这句说的是马援的故事。东汉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他曾经说:男儿当战在边疆,以马革裹尸还葬。“定远何须入关”,这句说的是班超的故事。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平定西域一些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的叛乱,封定远侯,居西域三十一年。后因年老,上书皇帝,请求调回,有“但愿入玉门关”句。

以上两句说:为保家卫国,边塞将士应期驻守边疆,宁愿战疆场,无须活着回到玉门关。

后二句表示灭敌及期卫边的决心。“莫遣只轮归窟”,“只轮”,一只车轮。《春秋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晋人及姜戎败秦于肴……晋人与羌戎要之肴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返)者。”“窟”,本指中动物聚居的洞穴,这里借指当时敌人所居住的瀚(沙漠)地方。这句意思是说,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仍留一箭定山”,“一箭定山”,说的是唐初薛仁贵西征突厥的故事。《旧唐书·薛仁贵传》说:“唐高宗时,薛仁贵领兵在山迎击九姓突厥十馀万军队,发三矢射杀他们派来挑战的少数部队中的三人,其馀都下马请降。薛仁贵率兵乘胜前进,凯旋时,军中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山,战士歌入汉关。”

以上两句意思是说:“要全歼敌人,不能让一个敌人逃跑,而且应该留驻边疆,叫敌人不敢再来侵犯。”

这首诗通过东汉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视归、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反映了当时人民要安边定远的心愿。全诗情调激昂,音节嘹亮,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

网友完善【塞下曲四首】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塞下曲四首】赏析

暂无赏析

网友完善【塞下曲四首】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塞下曲四首】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塞下曲四首】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李益 - []

李益,唐代诗人,字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塞下曲四首|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李益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