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钱起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 []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传潇浦,悲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省试湘灵鼓瑟】翻译文

常常听说湘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当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出抱怨思慕之情;而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乐声顺着流传到湘江,化作悲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网友完善【省试湘灵鼓瑟】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省试湘灵鼓瑟】拼音版/注音版

shěng shì xiāng líng gǔ sè。

省试湘灵鼓瑟。

qián qǐ。

钱起。

shàn gǔ yún hé sè,

善鼓云和瑟,

cháng wén dì zi líng。

常闻帝子灵。

féng yí kōng zì wǔ,

冯夷空自舞,

chǔ kè bù kān tīng。

楚客不堪听。

kǔ diào qī jīn shí,

苦调凄金石,

qīng yīn rù yǎo míng。

清音入杳冥。

cāng wú lái yuàn mù,

苍梧来怨慕,

bái zhǐ dòng fāng xīn。

白芷动芳馨。

liú shuǐ chuán xiāo pǔ,

流水传潇浦,

bēi fēng guò dòng tíng。

悲风过洞庭。

qū zhōng rén bú jiàn,

曲终人不见,

jiāng shàng shù fēng qīng。

江上数峰青。

【省试湘灵鼓瑟】注释

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

鼓:一作“拊”。云和瑟:云和,古山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

帝子: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

冯(píng)夷:传说中的河神名。见《后汉书·张衡传》注。空:一作“徒”。

楚客:指屈原,一说指远游的旅人。

金:指钟类乐器。石:指磬类乐器。

杳冥:遥远的地方。

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来:一作“成”。

白芷:伞形科草本植物,高四尺余,夏日开小白

潇浦:一作“湘浦”,一作“潇湘”。

人不见:点灵字。

江上数峰青:点湘字。

网友完善【省试湘灵鼓瑟】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省试湘灵鼓瑟】评析

这首诗为钱起唐玄宗宝十载(751年)参加省试时所作。省试诗限定了题目和内容,又对声韵要求十分苛严,此类诗鲜有传诵人口的佳作。不过,有的作者善于“戴着镣铐跳舞”,往往能够即席发挥,写出传诵不衰的诗来。钱起这首《省试湘灵鼓瑟》,就是一首千古称赏的名篇。

此诗既紧扣题旨,又能驰骋想象,上人间,幻想现实,无形的乐声得到有形的表现。全诗通过曾听、客听、远近听、苍梧怨、悲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娥皇和女英寻夫不遇鼓瑟所弹奏的苦调清音,动地表现了二妃对爱情不渝的忠贞和对驾崩于苍梧的舜帝的哀怨和思慕之情,成为公认的试帖诗范本。

结尾两句横空出世,堪称“绝唱”,但同时又是构成全篇整体的关键一环。诗的前大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的画着力抒写湘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上只有一川江,几峰青山。这极其省净明丽的画,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或许湘灵的哀怨之情已融入了湘江绵绵不断的流,或许湘灵美丽的倩影已化成了江上偶露峥嵘的数峰青山,或许湘灵和大自然熔为一体,年年岁岁给后人讲述她那凄艳动人的故事,或许湘灵的瑟声伴着湘江流歌吟,永远给人们留下神奇美妙的遐想。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不言之中了。

网友完善【省试湘灵鼓瑟】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省试湘灵鼓瑟】赏析

这首诗传诵一时,并奠定了钱起在诗坛的不朽声名。

诗题“湘灵鼓瑟”,摘自《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若舞冯夷”诗句,其中包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舜帝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自尽,变成了湘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

根据试帖诗紧扣题目,不得游离的要求,诗人在开头两句就概括题旨,点出曾听说湘女神擅鼓瑟的传说,并暗用《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描写女神翩然而降湘之滨,她愁容、轻抚云和瑟,弹奏起诉哀伤乐曲。动人的瑟声首先引来了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前伴乐狂舞,然而一个“空”字,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倒是人间那些被贬谪过湘的“楚客”,领略了湘灵深藏在乐声里的哀怨心曲,禁不住悲从衷来,不忍卒闻。

接下来,诗人着意渲染瑟声的感染力。“苦调凄金石,清音入香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瑟声哀婉悲苦,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瑟声清亢响亮,它可以响遏行云,传到那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瑟声传到苍梧之野,感动了寄身山间的舜帝之灵,他让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与瑟声交相应和,弥漫在广袤的空间,使地为之悲苦,草木为之动情。

中间这四句,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绪在湘两岸、苍梧之野、洞庭湖上往复盘旋,写出了一个神奇虚幻的世界。

“流传湘浦,悲过洞庭”,这两句写湘灵弹奏的乐曲同舜帝策动的芳香在湘之源交织汇合,形成一股强劲的悲,顺着流,刮过八百里洞庭湖。

至此,乐曲进入了最高潮,感情达到了白热化。凭藉着诗人丰富的想象,湘灵的哀怨之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抒发和表现。然而全诗最精采的还不在于此,令全篇为之辉的是结尾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旧唐书·钱徵传》称这十个字得自“鬼谣”,其实无非说这两句诗是钱起的神来之笔。此联的妙处有:

一是突然转折,出人意料。在尽情地描写乐曲的表现力之后,使乐曲在高潮中嘎然而止,这是一重意外;诗境从虚幻世界猛然拉回到现实世界,这是又一重意外。二是呼应开头,首尾合。全诗从湘女神出现开始,以湘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结尾两句横空出世,堪称“绝唱”,但同时又是构成全篇整体的关键一环;所以虽然“不”字重出,也在所不惜。作者敢于突破试帖诗不用重字的规范,确属难能可贵。三是以景结情,余音袅袅。诗的前大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的画着力抒写湘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上只有一川江,几峰青山。这极其省净明丽的画,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或许湘灵的哀怨之情已融入了湘江绵绵不断的流,或许湘灵美丽的倩影已化成了江上偶露峥嵘的数峰青山,或许湘灵和大自然熔为一体,年年岁岁给后人讲述她那凄艳动人的故事,或许湘灵的瑟声伴着湘江流歌吟,永远给人们留下神奇美妙的遐想。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不言之中了。宋代词论家有“以景结情最”之说,恐怕是从这类诗作中得到的启迪。

网友完善【省试湘灵鼓瑟】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省试湘灵鼓瑟】辑评

《旧唐书·钱徽传》:(钱)起能五言诗。初从乡荐,寄家江湖,尝于客舍夜独吟,遽闻人吟于庭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起愕然,摄衣视之,无所见矣,以为鬼怪,而志其一十字。起就试之年,李所试《湘灵鼓瑟》诗题中有“青”字,起即以鬼谣十字为落句,炜深嘉之,称为绝唱。

《韵语阳秋》:唐朝人士以诗名者甚众,往往因一篇之善,一句之工,名公先达为之游谈延誉,遂至声闻四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以是得名。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余亦常调,只末二语杳渺,咀味不尽。

《唐诗分类绳尺》:通篇大雅,一结信乎神助!

《唐怀》:孙绛曰:致超脱,然体格却最稳密。

《五朝诗善鸣集》:真神助语,湘灵有灵。

《增订唐诗摘钞》:结自有神助,亦先有“湘浦”、“洞庭”二句,故接“曲终”、“江上”,觉缥缈超旷,云烟万状,吾谓此四句皆神助也。至“流”、“悲”,原系曲名,紧接“曲终”,真是神来之笔。

《唐人试帖》:承点屈平一句,亦补题法(“楚客”句下)。

《围炉诗话》:钱起亦宝人,而《湘灵鼓瑟》诗,虽甚佳而气象萧瑟。

《而庵说唐诗》:落句真是绝调,主司读至此,叹有神助。

《大历诗略》:题境惝恍,非此杳渺之音不称。

《网师园唐诗笺》:曲与人与地胶粘入妙。末二句远韵悠然。

《唐诗近体》:结得缥缈不尽。

《唐诗五言排律》:先虚描二句,即点明题之来历,最工稳(首四句下)。结得渺然,题境方尽。“曲终”非专指既终后说,盖谓自始至终,究竟但闻其声未见其形,正不知于何来于何往,一片苍茫,杳然极目而已。题外映衬,乃得题妙,此为入神之技。

网友完善【省试湘灵鼓瑟】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钱起 - []

钱起,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天宝进士,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又与郎士元齐名,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省试湘灵鼓瑟|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钱起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