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
唐梓州射洪(今属四川射洪)人,字伯玉。陈元敬子。曾任右拾遗,後人因称「陈拾遗」。出身豪族,少任侠,成年後发愤攻读。唐睿宗文明元年(西元六八四年)登进士第(此据赵儋《故右拾遗陈公旌德碑》。按《唐才子传·卷一·陈子昂传》云陈拾遗登第在高宗开耀二年,误),上书言建唐高宗陵墓于洛阳,受武则天赏,拜麟台秘书省正字。武后垂拱二年(西元六八六年)从军北征,归朝,补右卫胄曹参军,迁右拾遗。万岁通天元年(西元六九六年),从武攸宜北击契丹,表掌书记,军中文翰皆委之。立志许国,然不为所用,贬署军曹。圣历元年(西元六九八年),以父老辞官还乡,旋居父丧。後为射洪县令段简构陷系狱,忧愤而卒。陈拾遗于袭六朝馀波之初唐诗坛深表不满,慨叹「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故欲革「采丽竞繁」之齐梁诗风,以承建安、正始之诗重比兴寄托之传统(《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陈诗与其诗论相合,代表作为《感遇》三十八首,反映武周时代之社会现实甚为广泛,抨击时弊亦较深刻,抒写胸臆之作则慷慨深沉,风格近于阮步兵《咏怀》。另有《登幽州台歌》虽仅四句,然为历来传诵之名篇。陈拾遗为诗主「汉魏风骨」、「兴寄」,所为书疏,亦全用散体,为唐诗革新先驱,甚得李杜诸人推崇,韩昌黎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荐士》)金元遗山云:「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论诗绝句》)其诗文集以四部丛刊本《陈伯玉文集》十卷为通行,今人徐鹏校点之《陈子昂集》最完备。诗注本有今人彭庆生《陈子昂诗注》。《全唐诗》存诗二卷。《全唐诗外编》补诗一首。生平见唐·卢子潜《陈氏别传》,《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中·〈文苑列传·陈子昂传〉》、《新唐书·卷一百〇七·陈子昂传》。
以下是陈子昂作品集:
推荐诗词古文
- 自蜀州暂还成都奉简诸公
- 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下五首
- 寄晁元忠十首
- 观书
- 白鹿讲会次卜丈韵
-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 天堑
- 立春七
- 和酬虢州李司法
- 新燕
- 水龙吟 · 牡丹
- 送江华州
- 塞下
- 赠婺州苏员外
- 谢橘洲人寄橘
- 元旦有怀姚明府时略地海上
- 祫祭陪祀四首
- 虞美人 · 九月游虎丘
- 送樱桃与范尚书二首
- 借居喜杉棚成
- 次韵段推官观潮
- 出塞行五首
- 追和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 赠欧嘉可文学先内兄车剌史宜仲快婿也业擅千秋家徒四壁长裾不曳短檠时亲结缡之日宜仲倩余以桂林一枝题其贰室
- 姚絅庵示读近报及和叶竹窗二首次韵奉答并寄竹窗
- 春初答曾笃卿去年见赠之作
- 八月二十四日州牡丹
- 自灵岩回途中寄颜令
- 鑑古韵语五十九首唐尧帝
- 为方焕赋云峯秋霁图
- 刘寺即事
- 安庆城
- 送南昌郡庠生吕亨岁贡
- 寄沈梅冈四首
- 閒居忆昔年游西蜀
- 寄晋原县丞王叔润兼简主簿董仲石
- 法驾导引 · 前题
- 青玉案
- 天宁节致语口号
- 始生七章章八句上皇子嘉王生辰
- 会燕溪亭示同席
- 赠别营妓卿卿
- 郊原晚望怀李秘书
- 刘审理宅即事
- 丁鬆生文澜归书图
- 雨后游岳麓山
- 次观表文韵
- 小舟枕上
- 姑苏臺
- 葛仙坛
我爱学习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