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
唐梓州射洪(今属四川射洪)人,字伯玉。陈元敬子。曾任右拾遗,後人因称「陈拾遗」。出身豪族,少任侠,成年後发愤攻读。唐睿宗文明元年(西元六八四年)登进士第(此据赵儋《故右拾遗陈公旌德碑》。按《唐才子传·卷一·陈子昂传》云陈拾遗登第在高宗开耀二年,误),上书言建唐高宗陵墓于洛阳,受武则天赏,拜麟台秘书省正字。武后垂拱二年(西元六八六年)从军北征,归朝,补右卫胄曹参军,迁右拾遗。万岁通天元年(西元六九六年),从武攸宜北击契丹,表掌书记,军中文翰皆委之。立志许国,然不为所用,贬署军曹。圣历元年(西元六九八年),以父老辞官还乡,旋居父丧。後为射洪县令段简构陷系狱,忧愤而卒。陈拾遗于袭六朝馀波之初唐诗坛深表不满,慨叹「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故欲革「采丽竞繁」之齐梁诗风,以承建安、正始之诗重比兴寄托之传统(《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陈诗与其诗论相合,代表作为《感遇》三十八首,反映武周时代之社会现实甚为广泛,抨击时弊亦较深刻,抒写胸臆之作则慷慨深沉,风格近于阮步兵《咏怀》。另有《登幽州台歌》虽仅四句,然为历来传诵之名篇。陈拾遗为诗主「汉魏风骨」、「兴寄」,所为书疏,亦全用散体,为唐诗革新先驱,甚得李杜诸人推崇,韩昌黎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荐士》)金元遗山云:「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论诗绝句》)其诗文集以四部丛刊本《陈伯玉文集》十卷为通行,今人徐鹏校点之《陈子昂集》最完备。诗注本有今人彭庆生《陈子昂诗注》。《全唐诗》存诗二卷。《全唐诗外编》补诗一首。生平见唐·卢子潜《陈氏别传》,《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中·〈文苑列传·陈子昂传〉》、《新唐书·卷一百〇七·陈子昂传》。
以下是陈子昂作品集:
- «
- »
推荐诗词古文
- 江神子 · 孤山竹阁送述古
- 长相思(其二)
- 秋日遣怀八首
- 急雨
- 定西番
- 放鱼
- 挽王助教
- 晨起口占
- 浪淘沙 · 令
- 明妃
- 白团扇歌
- 送崔舍人起居
- 挽袁简斋
- 过夏国新安县
- 奉和圣制同刘晃喜雨应制
- 朝中措 · 其一
- 柬赵训导二首赵安边营将家子读易人也
- 挽香山毛果泉
- 记得出门
- 咏黄叶同区孝廉纯玄太史用孺作
- 调笑令 · 闺情
- 答吕慎明
- 细君
- 秋日即事五首
- 同明卿子与送别于鳞元美席上得天字
- 宿潭柘寺与同游诸子拈韵分得佳字
- 洪庆善郎中
- 立春日招味苓尝酒
- 心公移寓木公舍得子二首
- 和李溉之园居杂咏八首
- 送张应祥绣衣按治四川还朝
- 法王东庵
- 祷雨
- 溪居
- 戴迪功輓词
- 幽居四咏树色
- 灵岩寺
- 太夷丈属和其移居诗逾岁乃呈一绝
- 次韵贝原翚留别
- 贺小泽梁学培进庠
- 招同藏公过万鬆寺看牡丹作
- 御街行 · 又简次公
- 朝中措 · ·红桥雨中,和六一
- 华山云歌
- 金谷园怀古
- 送人戍边
- 龙门行
- 回雁峯
- 感秋诗
- 奉和任公祖冬日较士以东莆期诸生之作时公正推参知候命也
我爱学习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