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晏殊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踏莎行】

晏殊 - []

细草愁烟,幽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何曾系得行人住!

【踏莎行】翻译文

纤细的小草在中飘动像一缕缕轻烟惹人发愁,独自开放的朵害怕露珠的打扰,倚在栏杆上总会想起一些让人难忘的往事。太阳高高的照在院子里,院子却静静地没有一个人居住,只看到时不时的有一些燕双双飞来飞去。轻轻缓一下罗衣上的锦带,香气还残留在用蕙点燃的火炷上,那条路是不是跟一样的。垂下的杨柳只能够惹得住春眷顾罢了,什么时候才能留得下一些行人在这里稍停片刻呢!

网友完善【踏莎行】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踏莎行】拼音版/注音版

tà suō xíng。

踏莎行。

yàn shū。

晏殊。

xì cǎo chóu yān,

细草愁烟,

yōu huā qiè lù,

幽花怯露,

píng lán zǒng shì xiāo hún chù。

凭栏总是销魂处。

rì gāo shēn yuàn jìng wú rén,

日高深院静无人,

shí shí hǎi yàn shuāng fēi qù。

时时海燕双飞去。

dài huǎn luó yī,

带缓罗衣,

xiāng cán huì zhù,

香残蕙炷,

tiān cháng bù jīn tiáo tiáo lù。

天长不禁迢迢路。

chuí yáng zhǐ jiě rě chūn fēng,

垂杨只解惹春风,

hé céng xì de xíng rén zhù。

何曾系得行人住!。

【踏莎行】注释

怯:来描写晨露中的感受。

缓:缓带,古代一种衣服。

蕙:香草。

炷:燃烧。

解:古同“懈”,松弛,懈怠。

网友完善【踏莎行】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踏莎行】评析

《踏莎行·细草愁烟》是宋代词人晏殊的词作。词的上片写的是室外之景,下片写的是室内之景,全词通过写景抒写离愁、思念和慨叹,充了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此词以凄婉温润的笔调、抒发伤春情怀的同时,流露出对时光年华流逝的深切慨叹和惋惜,深微幽隐。

网友完善【踏莎行】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踏莎行】赏析

此词以凄婉温润的笔调,抒发伤春情怀的同时,流露出对时光年华流逝的深切慨叹和惋惜,深微幽隐。

起笔“细草愁烟,幽怯露”,写的是:小草上的烟霭迷蒙,蕊上的露珠微颤。这两句表看来都是写外的景象,但内含的却是极锐敏的感受。“愁”字和“怯”二字,表现了作者极细腻的情思,且与细密的对偶形式很的结合为一体。那细草烟霭之中仿佛是一种忧愁的神态,那幽之中仿佛有一种战惊的感觉。用“愁”来表达烟霭中的感受,用“怯”来描写晨露中的感受,表上说的是和草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草与的人格化,来表明人的心情。

“凭栏总是销魂处”,收束前两个四字句,“细草愁烟,幽怯露”正是愁人靠栏干上所见到的景物。词人只因草上的丝丝烟霭,上的点点露珠,就“消魂”,足见他情意之幽微深婉。“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燕双飞去”为上片结拍。前由写景转而写人,这两句则是以环境的衬托,进一步写人。“静无人”是别无他人,唯有一个凭栏消魂的词人。“日高深院”之静,衬托着人的寂寥。“燕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时时燕双飞去”意为:燕是双双飞去了,却给孤独的人留下了一缕绵绵无尽的情思。

过片“带缓罗衣,香残蕙炷”,由上片的室外转向室内,仍写人。这里的“带缓罗衣”,以衣服宽大写人的消瘦,暗示着离别之苦。“香残蕙炷”之“蕙”是蕙香,一种以蕙草为香料制成的熏香,古代女子室内常用。“残”即一段段烧残。“香残蕙炷”写室内点的蕙香,一段段烧成残灰,又暗示着室内之人心绪的黯淡。以香炉里烧成一段一段的篆字形熏香的残灰,比拟自己内心千回百转的愁肠已然断尽,比拟自己情绪的冷落哀伤,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但作者这里只是客观地写出“带缓罗衣,香残蕙炷”,更见其含蓄。唯其不直说出来,才不会受个别情事的局限,才能给人无限深远的想象与联想。

接着“不禁迢迢路”一句为上二句作结,两个对偶的双式句紧接一个句,严密而完整。“不禁”是不能阻拦。“”与“迢迢路”,结合得很路远,这是无论何也难以阻拦的。“不禁”二字,传达出一种凡事都无法挽回的哀伤,紧接“带缓罗衣”的思念与“香残蕙炷”的销磨之后,更增加了对于已失落者的无可奈何。结句“垂杨只能惹春,何曾系得行人住”以感叹的口吻出之:杨柳柔条随摆动,婀娜多姿,这多情、缠绵的垂柳,不过是那里牵惹春罢了,它哪一根柔条能把那要走的人留住?哪一根柔条又能把那消逝的美往事挽回?这两句中寄托有极深远的一片怀思怅惘之情,象征着对整个人的的深刻感悟。

网友完善【踏莎行】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踏莎行】辑评

李调元说:“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极流丽,而以翻用成语见垂杨只解惹春,何曾系得行人住?又东不解禁杨,蒙蒙乱扑行人等句是也。反复用之,各尽其致。”这段话,恰切地点出了此词的艺术特色所在,全词通过写景抒写离愁、思念和慨叹,充了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网友完善【踏莎行】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踏莎行】作者晏殊的简介

晏殊 - []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踏莎行|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晏殊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