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晏殊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山亭柳 · 赠歌者】

晏殊 - []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山亭柳 · 赠歌者】翻译文

暂无译文

网友完善【山亭柳 · 赠歌者】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山亭柳 · 赠歌者】拼音版/注音版

shān tíng liǔ zèng gē zhě。

山亭柳 · 赠歌者。

yàn shū。

晏殊。

jiā zhù xī qín,

家住西秦,

dǔ bó yì suí shēn。

赌博艺随身。

huā liǔ shàng,

花柳上,

dòu jiān xīn。

斗尖新。

ǒu xué niàn nú shēng diào,

偶学念奴声调,

yǒu shí gāo è xíng yún。

有时高遏行云。

shǔ jǐn chán tóu wú shù,

蜀锦缠头无数,

bù fù xīn qín。

不负辛勤。

shù nián lái wǎng xián jīng dào,

数年来往咸京道,

cán bēi lěng zhì màn xiāo hún。

残杯冷炙漫消魂。

zhōng cháng shì,

衷肠事,

tuō hé rén ruò yǒu zhī yīn jiàn cǎi,

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

bù cí biàn chàng yáng chūn。

不辞遍唱《阳春》。

yī qǔ dāng yán luò lèi,

一曲当筵落泪,

zhòng yǎn luó jīn。

重掩罗巾。

【山亭柳 · 赠歌者】注释

暂无注译

网友完善【山亭柳 · 赠歌者】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山亭柳 · 赠歌者】评析

从词中「家住西秦」、「来往咸阳道」等句,可知此词是作者晚年知永兴时所作(永兴,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 )。这首词在《珠玉词》中是别具一格的。

从思想内容看,它一反以往流连歌的活、相思离别的闲愁 、的吟咏 ,而是反映了一个被侮辱 、被损害的歌女的不幸命运 ,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作品的格来说,也一反以往的雍容华贵、闲雅融,而变得激越悲凉。这一转变或许与作者罢相知外郡的境遇有关,虽则词中没有象白居易的《琵琶行 》明写「坐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但读者仍可以看出作者借歌女之杯浇自己块垒的寓意。

起首一句 ,是歌女声口 ,语气自信而又自负。「家住西秦 」是写实,因为下有“数年来往咸京道”的句子,歌女当是住在陕西附近。「赌」是比赛竞争之意。这两句是歌女述说自己的出身,自言具有多种浪漫的艺术技能 ,敢和人比赛竞争。「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仍然是歌女十分自负的口气。「柳上,斗尖新」之「柳」代指一切歌舞艺术才能技巧。「斗」,仍是竞赛之意。「尖」,是高处,是过人之处。「新」,不是陈陈相因的旧套。合起来,这是歌女说自己在多种艺术才能上敢和大家竞赛 ,并且比别人高超,新颖独创,绝不流俗。「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是具体形象地夸述自己的才能何。「偶」,有随便之意。「念奴」是唐宝年间有名的歌女。词中歌女似乎在自豪地诉说:我偶尔随便一唱当年念奴曾经唱过的歌,能让上的行云停住,听我歌唱,足见我唱得有多么美,多么动听。“高遏行云”,语出《列子·汤问》,说古有歌者秦青「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几句,当是失意时回忆当年得意情事所言,所以,每一句自负的话后,都有一种反衬中的失意悲慨。自负的口气,实在是自负的不平。「蜀锦缠头无数 ,不负辛勤」,写当年得意之时,歌声一发,令众人倾倒,博得赏赐无数,不辜负自己多年的辛劳 。“蜀锦”,是四川的丝织品,在当时很名贵,古时歌女多以锦缠头,因借「缠头」之名指称赠与她们的财帛。

下阕首句「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是失意后凄凉冷落境遇的写照 。从词里的「西秦」、「咸京道」地点上看,当是晏殊被贬知永兴时,慨叹自己的不平境遇而作的。可见作者这首词确有“惜他人杯浇自己块垒”之寓意。这首词的整个口吻都寄托着感慨 。「残杯冷炙」语本杜甫《赠韦左丞》诗:「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残怀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首诗是写杜甫当年身困安时遭受的冷落。此处写境遇此可悲,令人「消魂」。「衷肠事,托何人?」歌者因为封建社会女子没有独立的地位,盼望能找一个可以终相托的人,盼望找到一个足以托身的所在 ,可以安身立命,终为之奉献而不改变。

「衷肠事」,是指内心的事,这里是指终相托的大事。接着下句说:「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仍是以歌女的口气自述:假有一个知我心的人「见采」(「采」,选择、接纳),那么我将唱尽高雅美的《阳春白》的曲子,把一切最美的东西都奉献给他。这虽然是一个歌女的口吻,但又体现了一个中国旧知识分子 、封建士大夫的报国之情 。这里的「若有知音见采」之「若有」是实无,也就是悲叹找不到知音。所以结果只能是「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了。可以想象得出,这个歌女在筵前唱歌,想起当年得意之时的堂彩声 ,眼下却这样凄清冷落,不禁当即流下了眼泪。而当时在这个筵席前,作者由歌女之悲哀 ,引起了自身遭贬受逐 ,客居外乡的悲伤。晏殊所托喻的是歌女 ,而歌女内心即使有悲哀,眼中有泪 ,也要「重掩罗巾」,不能让人看到。

「重掩」,是屡次流泪,屡次擦乾。每次感到悲哀,都要强作笑颜,其悲哀就更为深重了。

综上,这首词是晏殊诸多诗词中的少见之作,无论是在内容方还是在形式方,都有新颖之处。词写一个红极一时的歌女因年色衰而遭弃绝的悲剧,较有现实意义 ;形式是全篇以叙事为主,直陈其事,一反其流蕴藉的格。全词看似纯为客观叙述,但字里行间无处不包含着作者的身世感慨。

网友完善【山亭柳 · 赠歌者】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山亭柳 · 赠歌者】赏析

暂无赏析

网友完善【山亭柳 · 赠歌者】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山亭柳 · 赠歌者】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山亭柳 · 赠歌者】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晏殊 - []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山亭柳 · 赠歌者|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晏殊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