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王观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 []

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翻译文

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又要送你回去。假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的话,千万要把春的景色留住。

网友完善【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拼音版/注音版

bǔ suàn zǐ sòng bào hào rán zhī zhè dōng。

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

wáng guān。

王观。

shuǐ shì yǎn bō héng,

水是眼波横,

shān shì méi fēng jù。

山是眉峰聚。

yù wèn xíng rén qù nà biān,

欲问行人去那边,

méi yǎn yíng yíng chù。

眉眼盈盈处。

cái shǐ sòng chūn guī,

才始送春归,

yòu sòng jūn guī qù。

又送君归去。

ruò dào jiāng nán gǎn shàng chūn,

若到江南赶上春,

qiān wàn hé chūn zhù。

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後片五仄韵。

鲍浩然: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是眼波横: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波。

山是眉峰聚:山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容貌姣,眉色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後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美的样子。

才始:方才。

网友完善【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评析

此词咏伤春伤别,构思新颖。其略去送别情境的刻画和别情依依的渲染,起首便着眼于山,用作两譬:是横着的眼波,山是皱着的眉头,将离人的形象放得无穷大,强调伤心人部表情的痛苦,无以复加。三、四句则紧承以上二喻作进一步的形象强调:行人去的地方,正是“眉眼盈盈处”,将人之眉眼与自然山两组意象重复叠加,对前文透漏的形象信息作反馈扫描,强化意象符号的特指意蕴,在艺术表现上颇有特色。

下阕将“送归”与“送春归”绾合,忽“到江南赶上春”的奇想,复叮嘱“千万和春住”。无理之理,一扫万古惜春佳句为空。此种语意,此种境界,均未曾为人道着。宋胡仔认为末二句是用黄山谷“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语意(见《苕溪渔隐丛话後集·卷三十九》),恐怕失考。因为王观登第那年,黄庭坚才十二岁,果王观二十岁登第,也比山谷大八岁,王观不可能模仿黄山谷。

网友完善【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

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活送出祝福。

词的上阕写回程的山行程。“是”、“山是”两句,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启人遐想,而且运用反语,推陈出新、发想奇绝,将山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词人把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诗情画意的山清景。其中,眼波“横”而未流,表现出词人极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不愿让友人因为自己的低落而增添伤感,做到出以淡语,含而不露。同时,这一句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暗示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欲问行人”二句,用问句提起友人行踪,侧写送别,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是:“眉眼盈盈处”,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与此相应,上阕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二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另外,上文山与眉眼合写,亦意味着归途处处有山,处处有眉眼,既是词人远望目送的眼光,又是鲍浩然心上人盼归的眉眼。

上阕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阕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心中还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祝福,叮嘱友人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这个“春”既是反映鲜锦的春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活在一起。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有两点突出的成就值得注意:一是构思别致。词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的留恋;二是比喻新颖。词人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这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

网友完善【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辑评

王灼《碧鸡漫志》:王逐客才豪,其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唐圭璋《唐宋词选注》:以眉眼盈盈之处来显示浙东山的清秀。

网友完善【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王观 - []

王观,字通叟,如皋(现属江苏南通)人,宋代词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考中进士。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对王安石等变法不满,认为王观属于王安石门生,就以《清平乐》亵渎了宋神宗为名,第二天便将王观罢职。王观于是自号“逐客”,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王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其中《卜算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从而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颇有特色。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卜算子 · 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王观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