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吴文英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鹧鸪天 · 化度寺作】

吴文英 - []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度雨疏桐落,明凉宝扇闲。

乡梦窄,宽,小窗愁黛淡秋山。吴鸿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鹧鸪天 · 化度寺作】翻译文

池上的朵朵红莲,陪伴我独倚栏杆。在附近栖息的乌鸦,都带着夕阳飞还。刚刚过去一阵阴云急雨,萧疏的梧桐又飘落几个叶片。明已露出秋的凉意,用来驱暑的宝扇开始置闲。

归乡的梦境总是得可怜,碧却宽阔无边,我凭倚小窗极目远眺,均匀处淡淡的秋山,也同美人皱眉含着幽怨。飞往吴地的大雁啊,请你给我传达一下思归的心愿。阊门外杨柳荫下的几间小屋,惹得我梦绕魂牵,每时每刻都在思念。

网友完善【鹧鸪天 · 化度寺作】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鹧鸪天 · 化度寺作】拼音版/注音版

zhè gū tiān huà dù sì zuò。

鹧鸪天 · 化度寺作。

wú wén yīng。

吴文英。

chí shàng hóng yī bàn yǐ lán,

池上红衣伴倚阑,

qī yā cháng dài xī yáng hái。

栖鸦常带夕阳还。

yīn yún dù yǔ shū tóng luò,

殷云度雨疏桐落,

míng yuè shēng liáng bǎo shàn xián。

明月生凉宝扇闲。

xiāng mèng zhǎi,

乡梦窄,

shuǐ tiān kuān,

水天宽,

xiǎo chuāng chóu dài dàn qiū shān。

小窗愁黛淡秋山。

wú hóng hǎo wèi chuán guī xìn,

吴鸿好为传归信,

yáng liǔ chāng mén wū shù jiān。

杨柳阊门屋数间。

【鹧鸪天 · 化度寺作】注释

鹧鸪:词牌名。据唐人诗句“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而取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贺铸词因有“梧桐半后”句,称《半桐》。平韵,五十五字。上片七言四句,相当于一首七绝。下片换头两个三字句,改为七言仄脚句,也是一首七绝。可见此调由一首七律演变而成。上片两个七字句,和换头两个三字句,前人用对偶的较多。

化度寺:化度寺在杭州西部江涨桥附近。《杭州府志》:“化度寺在仁和县北江涨桥,原名云,宋治平二年改。”

红衣:莲

倚阑:凭靠在栏杆上。

殷云:浓云。

闲:闲置。

乡梦窄:思乡的梦太

愁黛:愁眉。

吴鸿:指苏州一带飞来的大雁。

阊(chāng)门:苏州西门。这里指作者姬妾所居之处。

网友完善【鹧鸪天 · 化度寺作】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鹧鸪天 · 化度寺作】评析

此词为作者寓居杭州化度寺感秋怀人之作。上片写景,一句一景,以池上红莲,树上栖鸦,疏桐叶落,明凉诸意象,组合成一幅夕阳斜映,阴云骤雨的黄昏景象。这唤起词人内心隐痛的回忆,那位“十年一梦凄凉”的苏州姬妾,引出下片怀人相思。以一窄一宽,感叹归乡之梦太,感叹归乡之路太远,茫茫难以逾渡。“愁黛”,乃想象在秋雨明的夜晚,离异的苏州姬妾定然独倚小窗,愁凝眉黛,似淡远秋山,勾画了一幅凄艳哀感的佳人形象,流露出词人对旧日情侣的深切眷恋。最后借吴鸿传信,寄托对苏州阊门旧居的温馨怀念,然而,“屋数间”三字似乎又暗示出苏州阊门只剩下空屋数间,物是人非,爱姬已杳然难觅其踪矣,于怀思中暗寓了无尽的怅恨。

网友完善【鹧鸪天 · 化度寺作】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鹧鸪天 · 化度寺作】赏析

这首词是吴文英又一首思念离人之作。“红衣”写眼前景物,兼指离人之衣;引起无限思念。“殷云”、“明”对仗句写景清新明快,更蕴秋愁别意。下阕两层,一层写梦见恋人愁客;二层托梦吴鸿捎去消息。“吴鸿为传归信”,其实是说消息再也不能送达,佳人早已故去。

上片,“池上红衣伴倚栏,栖鸦常带夕阳还。”写作者在池边独倚栏干,作伴的只有像穿着红衣少女的莲;在栏干边一直消磨到黄昏,看到的也只有背上带着夕阳馀晖的归鸦回来栖宿。这在化度寺午后到傍晚所见的景致,象两幅画,表达的是孤寂之情。“殷云度雨疏桐落,明凉宝扇闲。”浓云出现时,雨脚倾斜稀疏的桐叶继续飞落,有点萧索气象;但雨后气温降低,色更清,明出现在上空,凉气随之而,宝扇可以不用,而又美得可受,凉得可爱。“度”字、“疏”字写秋雨与梧桐的形态,很妥贴:“”字把“凉”归功于“”,使色倍觉宜人;这写寺中夜晚下雨与明时情景的两句,又象两幅画。上两句不用对偶,这两句用对偶,笔调皆疏淡幽雅,引人入胜。

化度寺临近边,当时自杭州至苏州,大多是走路。这样又为过渡到下片“乡梦窄,宽”埋下了伏笔。“窄”字写梦,也是文英匠心独运、喜欢运用的字。“窄”表促,与“宽”对照,以见远而梦的惆怅之情。心情全在感事感物的“宽”、“窄”中透露。“小窗愁黛淡秋山”,写倚窗看到的远山景致。这既是一幅画,也表惆怅之情。山是“秋山”,所以“黛”色浅淡;山本无“愁”但从愁人眼中看去,似乎其浅淡的暗绿色也带上了愁态。正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远山似眉,由景又联想到思念的人。这一句又暗用卓文“眉际若望远山”的典故,由写景过渡到怀人。“吴鸿为传归讯”,看到上鸿雁,多么盼望它是从作者久居住并且当作家乡的“吴”地飞来的啊;离家已久,怀人情切,因而盼望它能代传“归讯”。这简直就是直接的呼告之辞,而实际上只是心中的盘算而已。“归讯”传到哪里呢?“杨柳阊门屋数间”,是苏州城西阊门外,秋柳萧疏、几间平屋的地方。环境虽极平凡,却富有高雅的画意,这便是作者感情眷念之所在,更像一幅出自名家高手的墨画,寥寥数笔,寓情于景,若用司空图《诗品》中的话来形容,不是近于“绿林野屋,落日气清”,或“玉壶买春,赏雨茅屋”,而是近于化境的“神出古异,淡不可收”了。

这首词的写作地点在化度寺,景物描写则兼及苏州;写作季节在初秋,时间则既有黄昏和夜晚,也有白。全词以写景为主,时事情都在六幅秀淡雅致的景物画中表达出来。时间不限一日,画亦分属两地,最后一幅画笔最淡,但却最传神,因而也适合了更深远的情味。

网友完善【鹧鸪天 · 化度寺作】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鹧鸪天 · 化度寺作】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鹧鸪天 · 化度寺作】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吴文英 - []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鹧鸪天 · 化度寺作|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吴文英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