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杨炯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从军行】

杨炯 - []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暗凋旗画,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胜作一书

【从军行】翻译文

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朝廷的将帅刚出了宫门,身着铁甲的骑士就直捣据点。

搅昏军旗褪了彩色,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

我宁作百夫冲锋陷阵,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

网友完善【从军行】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从军行】拼音版/注音版

cóng jūn xíng。

从军行。

yáng jiǒng。

杨炯。

fēng huǒ zhào xī jīng,

烽火照西京,

xīn zhōng zì bù píng。

心中自不平。

yá zhāng cí fèng quē,

牙璋辞凤阙,

tiě qí rào lóng chéng。

铁骑绕龙城。

xuě àn diāo qí huà,

雪暗凋旗画,

fēng duō zá gǔ shēng。

风多杂鼓声。

níng wèi bǎi fū zhǎng,

宁为百夫长,

shèng zuò yī shū shēng。

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注释

从军行: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活。

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西京:安。

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曾在此获胜。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

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百夫: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网友完善【从军行】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从军行】评析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杨炯的代表作,借用古乐府曲调名为题目,实际为一首五律,反映从军的辛苦。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网友完善【从军行】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从军行】赏析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说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暗凋旗画,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弥漫,遮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胜作一书。”直接抒发从戎书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

这首诗,写出书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貌。

网友完善【从军行】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从军行】辑评

《唐诗广选》:蒋仲舒曰:三、四实而不拙,五、六虚而不浮。

《唐诗镜》:浑厚,字几铢两悉称。首尾,殆无馀憾。

王夫之《唐诗评选》:裁乐府作律,以自意起止,泯合入化。

胡应麟《诗薮》:“究其体裁,实为正始。”

《载园诗话又编》:杨盈川诗不能高,气殊苍厚。“宁为百夫,胜作一书”,是愤语,激而成壮。

《唐诗意》:此诗有《秦·无衣》意。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语丽音鸿,允矣,唐初之杰。三、四着色,初唐本分。五、六较有作手,而音亦仍亮。一结放笔岸然,是大家。

《唐诗成法》:一二总起,三四从大处写其宠赫,五六从小处写其热闹,方逼出“宁为”、“胜作”事。起陡健,结亦宜尔,但结句浅直耳。

网友完善【从军行】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从军行】作者杨炯的简介

杨炯 - []

杨炯,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代诗人。唐初文坛“四杰”之一。他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10岁应神童试登第,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再应制举试及第,补授校书郎。永淳元年(682),中书侍郎薛元超推荐他为弘文馆学士,后迁太子詹事司直。684年,武则天连废中宗、睿宗,自己临朝称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杨炯的堂弟杨神让跟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执政,结果兵败被杀。杨炯由此事受到牵连,大约在685年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秩满后,于天授元年回到洛阳,在司艺馆任教。天授三年(692)七月十五日,洛阳宫中拿出盂兰盆分送佛寺,武则天与群臣在洛阳城门楼上观赏,杨炯立即写成《盂兰盆赋》一篇,进献给武则天,极力歌颂武则天的周王朝,并希望武则天“任贤相,淳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披图策,捐珠玑,宝菽粟”等成为帝王的风范。大约当年,杨炯调任盈川县令。他在盈川大约三年多时间,卒于任所。后归葬于洛阳。705年,中宗复位,曾追赠他为著作郎。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从军行|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杨炯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