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江中孤屿拼音版/注音版
dēng jiāng zhōng gū yǔ。
登江中孤屿。
xiè líng yùn。
谢灵运。
jiāng nán juàn lì lǎn,
江南倦历览,
jiāng běi kuàng zhōu xuán。
江北旷周旋。
huái xīn dào zhuǎn jiǒng,
怀新道转迥,
xún yì jǐng bù yán。
寻异景不延。
luàn liú qū zhèng jué,
乱流趋正绝,
gū yǔ mèi zhōng chuān。
孤屿媚中川。
yún rì xiāng huī yìng,
云日相辉映,
kōng shuǐ gòng chéng xiān。
空水共澄鲜。
biǎo líng wù mò shǎng,
表灵物莫赏,
yùn zhēn shuí wèi chuán。
蕴真谁为传。
xiǎng xiàng kūn shān zī,
想像昆山姿,
miǎn miǎo qū zhōng yuán。
缅邈区中缘。
shǐ xìn ān qī shù,
始信安期术,
dé jǐn yǎng shēng nián。
得尽养生年。
登江中孤屿注释
江中:指永嘉江,在浙江东南境,又称瓯江、温江、蜃江、永宁江。孤屿,即孤屿山,在今温州市附近永嘉江中。
历览:遍览,游遍了。
旷周旋:久不游览。旷,荒废,耽搁。周旋,应酬,打交道,这里指前去游赏。
迥:迂回。
景:日光,指时间。延:长。
乱流:从江中截流横渡。趋:疾行。
媚:优美悦人。中川:江水中间。
表灵:指孤屿山极其神奇的景象。表,明显。灵,灵秀、神奇。物:指世人。
蕴真:蕴藏的仙人。真,真人、神仙。
昆山姿:指神仙的姿容。昆山,昆仑山的简称,是古代传说中西王母的住处。
缅(miǎn)邈(miǎo):悠远。区中缘:人世间的相互关系。
安期术:安期生的长生之术。安期,即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传说他是琅琊阜乡人,因得长生不老之术而活过了一千岁。
-
暂无!
登江中孤屿赏析
开头四句写倦游江南,转游江北。诗人先用“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说明渡江北游的原因。后来用“怀新道转迥,寻异景不延”描述北游途中产生的心理感觉。道本不迥而党其远,景本不可延而怪其不延,空间、时间均在主观意念作用下出现不合理而合情的反差和变异,借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突出为探寻新景异景而路欲其短、日欲其长的急切心情。在这心情支配下,乘船过江,不是顺流斜渡,而是“乱流趋正绝”,以缩短路程,争取时间,这就和上两句紧相绾合。此句又缘于下句”孤屿媚中川”而写。因为见到孤屿中流独峙奇绝之景,故而迫不及待地横流直渡。诗中正面写孤屿风景共三句,“孤屿媚中川”是登屿之前遥而望之的总体美。“媚”字极写孤屿山在清澈的江流中间秀峰耸翠,妍美悦人。
后面两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则是登屿之后所见景色。上句写云日同辉,下旬写江天一色。江中孤屿在白云、丽日、蓝天、澄江的烘托之下,有如一螺青黛,分外秀丽妩媚。正当诗人对孤屿赏爱不绝,忽然感情波动,为这新异之景的无人欣赏、无人传写而叹惜,于是写出“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这两句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为孤屿的灵秀无人赏爱、仙人的故事无人传写而叹惋。二是借“物莫赏”、“谁为传”,从反面说出自己为之传写赞美的意愿。三是与上文“怀新”、“寻异”相呼应,突出孤屿的美。可谓一石三鸟,意蕴深厚。这两句又点出孤屿的“表灵”、“蕴真”,已见灵气仙心,进而即景生发,驰骋神思,自然想及仙山仙术,因而顺理成章写出最后四句:“想像昆山姿。缅邈区中缘。始信安期术,得尽养生年。”在诗人想望中,江中孤屿表灵蕴真为神仙之奥区,它的灵异之姿、远绝尘缘之境,都与昆仑山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因而冥想杏渺以虚作实,自谓道心契悟.始信安期之术得以养生尽年。这一方面是外放永嘉、心情苦闷的真实流露,渴望以遁世求仙得到解脱;另一方面则以神异灵秀的姿质去描写江中孤屿的美。
这首诗结构上也是按照叙事—写景—说理的框架写成。正面写景虽然只有三句,但全篇都以写景为中心。为景而游,因景而思,承转自然。全篇语言清隽,风韵秀雅。
-
暂无!
登江中孤屿辑评
明代钟惺:“怀新道转回”:只是舟行诣妙。“寻异景不延”:此景亦真,惜说得不畅。(《古诗归》)
明代谭元春:灵运是古今第一游山人,所以游具游情丝毫可通之今日……(《古诗归》)
明代陆时雍:“乱流趋正绝(一作孤屿)”,此景人所不道,然言之自佳。“孤屿媚中川”,此山水赏心语,得趣既饶,故赋景自别。(《古诗镜》)
明代胡应麟:风神华畅,似得天授,而骈丽已极。又云:康乐清而丽。(《诗薮》)
明代孙矿:意不甚深,惟以生涩工。得在此,失亦在此。(《文选集评》)
清代王夫之:入想出句,一如皎月之脱于重云。(《船山古诗评选》)
清代陈祚明:谢康乐诗如湛湛江流,源出万山之中,穿岩激石,瀑挂湍回,千转百折,喷为洪涛。及其浩漾澄湖,树影山光,云容草色,涵彻洞深,盖缘源远流长,时或潴为小涧,亦复摇曳澄萦,波荡不定。又日:于未登孤屿前,先写一层,搜奇选胜,意见笃好山水若此,情倍深,旨倍曲,发端构想,高人几许。作诗能用意者,难在得发端一语,既得起句,则循绪而下,滔滔不穷,自然章法迢递,通体灵警,无论古体、近体皆然。又云:“乱流”二句佳,绝流而渡,正尔时,不意复有好景,忽得孤屿悦目赏心,出于望外,觉此境倍佳耳。“云日”二句,十字足尽孤屿妙景,亦写景写虚法。(《采菽堂古诗选》)
清代何焯:放眼江天,脱屣遗世,兴象殆欲参灵。“乱流趋正绝”二句,妙在上句一顿。舟行兀兀,忽推蓬远眺,心目俱旷,叙写生动。“表灵物莫赏”二句,景物灵旷,尚莫能赏,况埋照而蕴真者乎。(《义门读书记》)
清代沈德潜:“怀新道转回”,谓贪寻新境,忘其道之远也。“寻异景不延”,谓往前探奇,当前妙景,不能少迁延也,深于寻幽者知之。十字字字耐人咀味。又云:“乱流”二句,谓截流而渡,忽得孤屿。余尝游金、焦,诵此二句,愈觉其妙。(《古诗源》)
清代邵长蘅:孤屿便妙,“新”、“异”二字,为孤屿写境灵,真便写性情矣。又云:大谢诗无论才高,其所历之处皆是妙境,焉得不触发?(《文选集评》)
-
暂无!
谢灵运,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出身陈郡谢氏,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出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终于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时年四十九岁。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