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谢灵运

邻里相送至方山诗

谢灵运 - [南北朝]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

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谢虑,寡欲罕所阙。

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慰寂蔑。

邻里相送至方山诗 翻译文

自己奉王命离开京城去永嘉赴任,希望到那里后能安适地居住下来。

当船要趁着潮解缆出发的时候,我却因留恋故人而不忍离去。

船在行驶中靠近了析析作响的凋败的树林,又看到秋在放射着皎洁的光芒。

本来就因有怀旧之情,容易感到心中充哀伤,现在又看到衰林、秋,内心的悲愁就更加难以遏制了。

自己因久病而断绝了对于活方的追求。自己本来个人欲望就很少,所以现在并不觉得有什么不足。

我是想借永嘉郡永远隐居下去,哪里是只离开你们一年半载去做官呢!

希望你们努力做到进步,并经常来信以安慰我的寂寥。

网友补充:
    暂无!

邻里相送至方山诗 拼音版/注音版

lín lǐ xiāng sòng zhì fāng shān shī。

邻里相送至方山诗 。

xiè líng yùn。

谢灵运。

zhī yì chū huáng yì,

祗役出皇邑,

xiāng qī qì ōu yuè。

相期憩瓯越。

jiě lǎn jí liú cháo,

解缆及流潮,

huái jiù bù néng fā。

怀旧不能发。

xī xī jiù shuāi lín,

析析就衰林,

jiǎo jiǎo míng qiū yuè。

皎皎明秋月。

hán qíng yì wèi yíng,

含情易为盈,

yù wù nán kě xiē。

遇物难可歇。

jī kē xiè shēng lǜ,

积疴谢生虑,

guǎ yù hǎn suǒ quē。

寡欲罕所阙。

zī cǐ yǒng yōu qī,

资此永幽栖,

qǐ yī nián suì bié。

岂伊年岁别。

gè miǎn rì xīn zhì,

各勉日新志,

yīn chén wèi jì miè。

音尘慰寂蔑。

邻里相送至方山诗 注释

方山:当时皇都建康(今南京)附近的一个山名,山呈方形,山下有河码头,亲友常于此送别行人。

抵役:敬奉朝命赴外地任职。只,敬也。皇邑(yì):京城,指刘宋都城建业(今南京市)。

憩(qì):休息。瓯越:指嘉郡。永嘉一带在汉代地属东瓯,东越王摇曾在那里建都,故称瓯越。

解缆:解开系船的缆绳,指开船。及:乘。

怀旧:留恋老朋友。

析析:吹树木的声响。就:靠近。

皎皎(jiǎo):光洁的样子。

含情:这里指怀旧之情。盈:

遇物:指一路上遇到的衰林、秋

积疴(ē):多年患病。疴,病。谢:绝。虑:思虑、谋求。

寡欲:少欲。阙:同“缺”。

资:借。此:指永嘉郡。幽栖:隐退屏居。

岂伊:岂惟。

日新:一比一进步。《周易》屡见,《大畜》云:“日新其德。”《系辞上》云:“日新之谓盛德。”又《礼记·大学》引汤之盘铭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都是进德修身之意。

:音信,消息。寂蔑(miè):寂寞。

网友补充:
    暂无!

邻里相送至方山诗 评析

《邻里相送至方山》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分三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写自己将出任郡守,因与邻里有旧情而不忍分别。中间四句为第二层写行程中的所见,表达诗人本不欲迁外郡,而朝命难违,身不由己,欲罢不能,只扬帆上路。最后六句为第三层就题意言是点明与邻里告别之主旨,写的是对朋友的勉励和叮嘱。这首诗运用比兴,且情与景的结合紧密自然。

网友补充:
    暂无!

邻里相送至方山诗 赏析

前人谈谢灵运,都认为他是山诗人之祖。而山本自然景物,观赏者角度不同,思想感情每个人都不一样,同一光,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就未必貌相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谢灵运写山诗,贵在其善于用精美准确的词句客观地刻画出山景物奇异而微妙之处,有似看细腻的工笔画。然而这种精心刻意的描绘,又与他一复杂多变的政治处境和矛盾纠缠的思想感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同为山诗,他的作品既不同于鲍照,也不同于谢朓。而谢灵运诗的真正特点,在于他能用深细的笔触来摹现其内心微妙的感情。即现在要介绍的这首诗,就不是山诗,而是一般的赠别抒情之作。表上虽语多旷达,骨子里却是恋栈朝廷的,作者终于用凝炼而微带涩的语言把这一真实而隐曲的思想给勾画出来了。这就是谢灵运诗值得借鉴的地方。

此诗共十四句,前四句和中四句各成一小段落,末六句自成起讫,而这六句中,每两句又各为一层意思。其中最难讲的是中间“析析就衰林”四句,自闻人倓《古诗笺》至近人许多注本,几乎没有一位把它讲透了的。开头四句写自己将出任郡守,因与邻里有旧情而不忍分别。第一句是说由于敬承王命而服役赴郡,故出京远行。第二句是说要去的目的地。永嘉在今浙江,古瓯越之地。“相期”的“相”,虽有互相、彼此之意,却不一定有对方存在。这里的“相期”只是期待、打算的意思。“憩”本是休息、止宿,这里用得别有涵义。作者到永嘉是去做官的,不是去度假的,到任之后,根本谈不到“憩”,而应该是勤于公务。而作者却用了个“憩”字,言外之意,作者被朝廷外迁并非受重用,而是投闲置散;而作者本人也并不想在外郡有所建树,只是找个偏僻地方休息休息。这就是下文“资此永幽栖”的“根”。把做官看成“幽栖”,并且想此以往地活下去,这就是反话,就是牢骚。事实上,谢灵运本人原是不甘寂寞的。接下去,作者写船要解缆启程了。这句是说自己要离京出发了。但第四句又一转,说由于怀念亲旧而不忍离去,所以一时还未能出发。这种欲行又止的描写并非纯粹指行动,因为船终于还是解缆出发了;而是写心理活动,即该走了却不想走,不想走又不能不走。表上是与邻里亲友依依不舍,实际上是对“皇邑”的恋栈。读下文自明。

以上是第一小段,下四句是第二小段。“析析”二句是写实,也是比兴。这时船已前行,途中所见,应为实景;但与“含情”两句相连,则又属比兴了。“就衰林”,叶笑《谢灵运诗选》注云:“就,迎而来。岸边的树林是静止的,江上的船则顺随流急驶,在船中看岸上的树林,不觉船动而只看到树林向自己走近。”这个讲法颇具诗意,但不一定确切。依叶说,“就衰林”的“就”主语应为船,应为乘船人;而叶的解释却成了倒装句,成为“衰林”迎而来,其本身逻辑已觉混乱;与下文对举,则“皎皎”与“明”皆“秋”之形容词,除“析析”与“皎皎”为对文外,其它词语并不严格对仗。且“衰林”亦为不词,不能同“秋”相提并论。鄙意下句既点出“秋”字,则上句亦为秋景无疑。而谢灵运出京赴郡是在永初三年农历七,虽交秋令而木叶尚未衰枯。这时就把树林称之为“衰”,似乎不确切。故应读为“就衰”林始合。“就衰林”者,已经出现衰的迹象、向着衰的趋势发展之林也。耳之所闻,乃析析吹木叶之声,感到又是秋了,原来葱翠的林木从此又要日就衰枯了;而目之所接,却是皎洁明亮的秋。作者动身的当晚是七十六,正值,故为写实。这与第一小段实际已有一段间隔,即跳过了船已解缆,人已离岸的阶段,而写途中景物了。“含情”二句,旧注多讲成作者自谓,而把“遇物”的“物”讲成林和。其实,此二句乃逆承上文,“含情”句是说“”,“遇物”句是说“林”,但同时又是借外景以抒内情,实质仍在写自己思想感情的变化感受。夫七十六正盈之时,因之作者联想道:由于亦含情,尽管它经常有亏缺晦暗之时,而每总要盈一欢,看来这也并非难事。正多情之人,一有悲欢离合,感情自然流溢,这也是一种不能自制的表现。即自己之迁离皇邑,远赴越瓯,虽已成行,犹“怀旧”而“不发”,这也正是情不自禁,“易为盈”的表现。而“遇物难歇”,即《韩诗外传》所谓之“树欲静而不止”,“物”指“”,乃承“析析”句而言,指林木之声析析,正因吹而不能自止。亦自己本不欲迁外郡,而朝命难违,身不由己,欲罢不能,只扬帆上路。旧注或将景语与情语割裂,或引老庄之言而故求艰深,恐皆无顺理成章之妙。若依鄙说,则因实而入虚,见景而情,转折亦较自然,层次似更清楚。故不惮辞费,析言之上。

最后六句,在全诗为第三小段,就题意言是点明与邻里告别之主旨,即做为诗之结尾。但中间每两句为一层。“积疴”二句从自己说起,“资此”二句既与赴郡相关联,又同来送行者相呼应。最后“各勉”二句看似与邻里赠别的套语,实将自己留恋京都、不甘寂寞之意“不打自招”式地点出。有人认为谢灵运的山诗每于结尾处发议论,成为无聊的尾巴,而这首诗恰相反,正是从末两句透露出作者深藏于内心的底蕴。先说“积疴”两句。上句说由于自己多病,因此对人的考虑已力不从心,只能“敬谢不敏”,言外之意说:一切听从命运安排,爱把我怎么样就怎么样吧。下句说自己本淡泊于名利,没有什么欲望可言,因而感觉不到自己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言外指自己由于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又不想贪图什么,因此留在朝中也罢,出任外郡也罢,反正都无所谓。看似旷达,实有牢骚。于是接着说到第二层,他认为此次出任永嘉太守,倒是自己借以期隐蔽、不问世事的机会,看来同皇帝、同都城以及在都中盘桓甚久的邻里们,都将期分手,不仅是分别一年半载的事了。其实这两句也暗藏着不意的情绪,言外说皇帝这次把自己外迁,大约没有再回转京都的希望了。其患得患失之情,真有呼之欲出之势。而结尾两句,上句是说:我们要彼此互勉,都能做到“日新”的平,以遂此志愿。下句则说:希望亲友仍经常沟通消息,只有经常得到信息,才能慰我寂寞。这两句也属于无形中流露出自己恋栈京都、热中政治的思想感情的诗句。一个人既已“谢虑”、“罕所阙”而且打算“永幽栖”了,就不必“各勉日新志”了。他认为只有京城中的亲友邻里有信来,才能慰其“寂灭”之情,可见他所说的“永幽栖”只是牢骚而并非真话。从而可以这样说,作者的真实思想感情是并不想离开帝都建康,可是在诗里却说了不少故作旷达、自命清高的话;而恰是在这种故作旷达、自命清高的诗句中透露了他对被迫出任郡守、不得不离开京城的牢骚不。这既是谢灵运本人特定的思想感情,而且也只有谢灵运本人的诗才,才写得出他这种特定的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只有从这种地方入手,才会真正理解谢灵运及其脍炙人口的山诗。

此诗,情与景结合,紧密自然。诗人通过对衰林、秋的描写,衬托出离情别绪的浓重。成行时解缆而不发与结尾处对朋友的勉励和叮嘱,感情表达的真挚诚恳,不像诗人的其他诗那么多雕琢痕迹和玄言味道。说明谢灵运大力创作山诗,开始从题材上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对南朝和唐代诗歌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网友补充:
    暂无!

邻里相送至方山诗 辑评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情景相人,涯际不分,振往古,尽来今,唯康乐能之。”

网友补充:
    暂无!

谢灵运 - [南北朝]

谢灵运,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出身陈郡谢氏,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出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终于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时年四十九岁。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邻里相送至方山诗 |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谢灵运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