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关汉卿

梧叶儿 · 商调 · 别情

关汉卿 - []

别离易,相见难,何处锁雕鞍?春将去,人未还。这其间,殃及杀愁眉泪眼。

梧叶儿 · 商调 · 别情翻译文

暂无译文
网友补充:
    暂无!

梧叶儿 · 商调 · 别情拼音版/注音版

wú yè ér shāng diào bié qíng。

梧叶儿 · 商调 · 别情。

guān hàn qīng。

关汉卿。

bié lí yì,

别离易,

xiāng jiàn nán,

相见难,

hé chǔ suǒ diāo ān chūn jiāng qù,

何处锁雕鞍?春将去,

rén wèi hái。

人未还。

zhè qí jiān,

这其间,

yāng jí shā chóu méi lèi yǎn。

殃及杀愁眉泪眼。

梧叶儿 · 商调 · 别情注释

暂无注译
网友补充:
    暂无!

梧叶儿 · 商调 · 别情评析

此曲为关汉卿写离愁别绪之作,语言质朴,感情激越,毫无遮拦。这也是关汉卿自身性格的真实写照,正所谓“文其人”。语词平易,读之摧人泪下。

元代曲家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评这首小令:“此方是乐府,音破竹,语尽意尽,冠绝诸词。”小令获得评自在意中,而说它“冠绝诸词”,则不免使今时的读者起疑。其实,周德清的论断,正代表了古人对散曲“曲味”的一种审美追求。

“曲味”主要是通过曲文的语言来体现的。对于散曲的语言,古人一是要求明爽,二是要求新巧。前者提倡常语、熟语,达意、自然即可,属于“本色”的概念;后者则是耐人寻味和咀嚼的巧思,属于“当行”的范畴。以本曲的语言论,前三句符合第一类要求,都是上口的习语。“别易见难”几近于成语,而“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的句子更是腾传众口,深入人心。“锁雕鞍”也是俗曲中表示留住情人的常见用法,柳永《定波》:“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刘燕哥《太常引》:“故人别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关汉卿将这三句信手拈出,娓娓叙来,使人一望而知是“曲子语”。后四句则符合第二类要求。其间“春将去,人未还”本身并无什么新意,但它们限制了“这其间”的特定条件,引出了末句的“殃及杀愁眉泪眼”的俊语。用周德清的原评说,“妙在‘这其间’三字承上接下,了无瑕疵。‘殃及杀’三字,俊哉语也!”(《作词十法》)诗歌中也有“眉叶愁不展”、“泪眼不曾晴”之类的句子,但将愁眉泪眼作为无辜的蒙害者、代人受过的牺牲品,所谓“殃及杀”云云,则是关汉卿的独创。“殃及杀”说明了眉、眼堆愁流泪的受苦程度,也使人激增了对“愁眉泪眼”的同情。此处不直言女子何愁闷、痛哭伤心,却用“殃及杀”的变角度方式婉曲地表现出这般意境,就显得俊丽新巧。所以明人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将这后四句引为“情中俏语”的例证。全曲自然润,又不乏几分柔婉,本色、当行两兼,难怪说“此方是乐府”了。

再从立意上看,起首三句是“别离”的既成事实,用熟语叙出,反映了女子在某种意义上的思想准备和心理适应,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忧愁。到了“春将去,人未还”,则已有足够的警醒,渐露出忍无可忍的哀怨。及至“这其间,殃及杀愁眉泪眼”,则因愁锁眉、以泪洗,相思、怨恨禁抑不住,复以婉语表现,那就真是“伤心人别有怀抱”了。小令层层推展出女子心底的感情之流,因而颇使人同情难忘。

网友补充:
    暂无!

梧叶儿 · 商调 · 别情赏析

暂无赏析
网友补充:
    暂无!

梧叶儿 · 商调 · 别情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补充:
    暂无!

关汉卿 - []

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梧叶儿 · 商调 · 别情|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关汉卿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