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舒頔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小重山 · 端午】

舒頔 - []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小重山 · 端午】翻译文

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网友完善【小重山 · 端午】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小重山 · 端午】拼音版/注音版

xiǎo chóng shān duān wǔ。

小重山 · 端午。

shū dí。

舒頔。

bì ài xiāng pú chǔ chù máng。

碧艾香蒲处处忙。

shuí jiā ér gòng nǚ,

谁家儿共女,

qìng duān yáng。

庆端阳。

xì chán wǔ sè bì sī zhǎng。

细缠五色臂丝长。

kōng chóu chàng,

空惆怅,

shuí fù diào yuán xiāng。

谁复吊沅湘。

wǎng shì mò lùn liàng。

往事莫论量。

qiān nián zhōng yì qì,

千年忠义气,

rì xīng guāng。

日星光。

lí sāo dú bà zǒng kān shāng。

离骚读罢总堪伤。

wú rén jiě,

无人解,

shù zhuǎn wǔ yīn liáng。

树转午阴凉。

【小重山 · 端午】注释

小重山:词牌名。又名“小重山令”。《金奁集》入“双调”。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端午:农历五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等,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自沉汨罗江的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俗。

碧艾:绿色的艾草。香蒲(pú):多年草本植物。俗称蒲草。边或池沼内。叶狭,夏季开,雌雄穗紧密排列在同一穗轴上,形蜡烛,有绒毛,可做枕头心;叶片可编织席子、蒲包、扇子。粉称蒲黄,用为止血药。旧时端午节有在门口挂菖蒲、艾叶、蒿草、白芷等植物的习俗。明陈汝元《金莲记·就逮》:“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龙舟飞竞。”

端阳:端阳节,端午节的别称。明冯应京《令广义·岁令一·礼节》:“五初一至初五日名女儿节,初三日扇市,初五日端阳节,十三日龙节。”

五色臂丝:荆楚俗,端午节以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系臂,相传这五彩丝线代表着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可以抵御邪祟灾瘟,人们称之为“命线”。一说这五彩象征着五色龙,可以降服鬼怪。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楚辞·九辩》:“廓落兮,羁旅而无友;惆怅兮,而私自怜。”

吊:凭吊,悼念。沅(yuán)湘:二名,沅和湘的并称。沅发源于贵州,湘发源于广西,都经过湖南省注入洞庭湖。战国楚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期流浪沅湘间。湘支流中有汨罗江,为屈原自沉之处。《楚辞·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这里指代屈原。

往事:过去的事情。《荀子·成相》:“观往事,以自戒,治乱是非亦可识。”此指屈原投江自尽之事。论量(liáng):评论,计较。唐吴兢《贞观政要·论任贤》:“至于论量人物,直道而言。”

千年:极言时间久远。晋陶渊明《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忠义:忠贞义烈。《后汉书·桓典传》:“献帝即位,三公奏典前与何进谋诛阉官,功虽不遂,忠义炳著。”此指屈原的忠贞义气。

日星光:屈原《九章·涉江》:“与地兮比寿,与日兮同光。”这句是说屈原的忠义气节永不泯灭,就像太阳和星星的光辉一样。

离骚:指屈原的篇政治抒情诗《离骚》。此诗抒发了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不渝的爱国热情。

解:懂得,明白。无人解:此句写出作者感叹不被世俗所理解的心情。

午阴:中午的阴凉处。常指树荫下。宋苏舜钦《寄题赵叔平嘉树亭》诗:“午阴闲淡茶烟外,晓韵萧疏睡雨中。”

网友完善【小重山 · 端午】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小重山 · 端午】评析

《小重山·端午》是元代文学家舒頔(dí)所作的一首小令。此词以端午节为载体,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全词运用对比手法:上阕以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以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同时上阕的“处处忙”与下阕的“无人解”又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淡忘了端午节浓厚的历史内涵,表达了作者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之情。

网友完善【小重山 · 端午】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小重山 · 端午】赏析

这首词蕴含了浓重的民族味,描写的是荆楚之地的端午俗。全词从“碧艾香蒲”入笔,“处处忙”道出了端午时节的忙碌。儿共女,庆端阳,描摹出一幅合家团共度佳节的温馨,刻画出了中华民族在节日之中共享伦的乐趣。“细缠五色臂丝”,缠五色臂丝是荆楚之地的一种民族俗,是在端午节由孩子们将五色丝带缠在臂上,这种五色的臂丝又叫“朱索”或者“命缕”,据说能够降服鬼怪,企保平安。上阕的最后两句“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将全词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下阕的悼念屈原奠定了基调,为抒情作了铺垫。“谁复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怅”的缘由,原来人们忙着过端午,只是一般性地喜庆,而忘却了这个特殊节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几乎没有人还记得那为爱国诗人屈原。作者有感而发,直指俗弊。在这热闹喜庆的节日里,诗人却“空惆怅”,与“庆端阳”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下阕直抒自己的感情,仍然运用了对比手法,写追悼屈子之情思。

“往事莫论量”,确实,千年已过,人们记住最多的不是屈子的《离骚》,而是汨罗江投河自尽的忠义气节。“千年忠义气,日星光”,日星本是地的精华,终明而不灭,将屈原的千古大义与日星之光相提并论,并不为过,大忠大义,理当被永世铭记。“离骚读罢宗堪伤”,此一句不单单写出了对屈子大义的崇敬,还道出了文人的惺惺相惜。“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千年已过,便是悲歌大义,也没有几人记得;便是记得,也没有几人能解。树转午阴凉,端午之时的燥热气,能得一份的凉意已是不易。结尾以景结情,情在景中,是古诗词的常用收尾法,可以收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省试湘灵鼓瑟》)的余韵缭绕的效果。

作者在端午“读罢”《离骚》,伤感之情油然而。而那些忙着“庆端阳”的人们,却无人解“其中味”,更令人惆怅无比。词人非常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位富有“忠义气”,美的品格与地比寿,与日齐光的屈大夫。

历来写端午的诗词都很多,多半会提到屈原的旧事,借屈原之杯浇自己之块垒,或者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失落情怀,或者赞扬屈原的精神而表明自己的忠义之心,总之,流不尽的沅湘之,就是中国失意文人的辛酸之泪。“沅湘碧潭,应自照千峰”(梅尧臣),“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戴叔伦)。

此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得深沉、有力,值得品味。

网友完善【小重山 · 端午】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小重山 · 端午】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小重山 · 端午】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舒頔 - []

元明间徽州绩溪人,字道原,号贞素。幼有志操,嗜学义。淹贯诸史,于诗文,尤善篆隶。顺帝至元中辟为池阳教谕。调京口丹徒校官,升台州路学正。入明,屡召不出。晚年结庐,名贞素斋,训课子孙。有《贞素斋集》。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小重山 · 端午|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舒頔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