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 > 王鏊
原文翻译拼音注释评析赏析辑评

【亲政篇】

王鏊 - []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上之情壅阏而不得下达,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近世之甚者。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 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有三垣,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宋濂、刘基,永乐以来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华、武英二殿,仿古内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亲政篇】翻译文

《周易》的《泰》卦说:「臣上下沟通就会志向一致。」它的《否》卦上又说:「臣上下不沟通就不会成其为国家了。」因为上情下达,下情上呈,臣上下成为一个整体,才可以称得上「泰」。而下情受到阻隔无法上达,上下不相沟通,那么有国家也形同虚设,这就是「否」呀。上下沟通叫泰,不然则叫否,自古以来莫不此。然而上下阻隔,没有比近世更严重的了。臣相见,仅仅是上朝那点儿时间,上下之间,也只是奏章批复为纽带,靠法令和制度来维持而已。这并非只是沿袭了旧例,也是上下地位悬殊所造成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国家总是在奉门举行朝会,从来都是此,这可以称得上勤政了。然而殿堂台阶高峻,仪礼威严显赫,有御史来督察朝仪、鸿胪卿来检举失礼违法的人,通政司来引导上奏,皇帝只不过是看看而已,臣僚就谢恩告退,诚惶诚恐地退朝。照此看来,皇帝何曾办过一件事,臣僚又何曾进献过一言呢?这没有其它原因,只是因为臣地位悬殊,关系隔绝所致,这正是人们所说的:臣同处一殿,却有万里的阻隔,臣僚即便有意见要陈说也无由陈说啊。

我认为,要做到臣上下沟通,不恢复古代内朝的制度。在周朝时候,有三种朝制:在库门外所设的为正朝,主在这里向臣僚咨询和谋划政事;在路门外所设的叫治朝,子每在这里视朝;路门内所设的叫内朝,也叫燕朝。《玉藻》上说:「主待日出时就视朝,退朝后在路寝听政理事。」这是由于在朝会上接见群臣,是为了正臣上下的名分,而在路寝听政理事,是为了沟通远近各地的情况。按汉朝制度,有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等官员的朝会叫中朝,有丞相以下至六百石官员参加的朝会叫外朝。唐朝皇城的北的南三门叫承门,在每年的元旦、冬至,皇帝驾临这里接受各国的朝贡,这大概就是古代的正朝吧。它的北是太极门,西是太极殿,每初一、十五日,皇帝在这里坐朝,这大概就是古代的正朝吧。再往北是两仪殿,皇帝平时在这里坐朝理事,这大概就是古代的内朝。宋朝时,皇帝平时在文德殿听朝,臣僚每五向皇帝的请安就在垂拱殿,元旦、冬至和皇帝寿辰的庆典,在大庆殿举行,而赐宴则安排在紫宸殿或是集英殿,进士考试则在崇政殿。侍从以下的官员,每五就有一位上殿,叫做轮对,他要向皇帝陈说当前政事的得失利害。在内殿引见臣僚,有时也赏赐他们座位,有时免去他们穿朝靴的礼节,这大概还保留着三朝制度的遗吧。原来上有太微、紫微、市三垣,子效法它们。设立正朝,这是效法太微一垣,外朝是效法市一垣,内朝是效法紫微一垣,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

本朝皇帝寿辰、元旦、冬至等大朝会,在奉殿举行,这就相当于古代的正朝。而平时在奉门设朝,这就相当于古代的外朝。可是惟独缺少内朝,然而也不是缺少,那华盖、谨身、武英等殿举行的朝会,难道不是古代的内朝的遗制吗?洪武年间,宋濂、刘基,以及永乐年以来杨士奇、杨荣等人,每侍奉在皇帝身边。大臣蹇义、夏元吉等人,常常在便殿启奏应答政事。在那时,难道有上下阻隔的弊病吗?现在内朝还没有恢复,皇帝驾临平常的朝会后,众位臣僚就不再进见了,三大殿门高峻深闭,很少人能入内一见。因而臣上下的情况,阻隔难通,下的弊病就由此累积起来。孝宗晚年时,对此深有感触,多次在便殿召大臣商议政事。正将有所作为时,他便去世了,百姓无福分,没等到眼见下大治的美形势,臣民至今还对此深感遗憾。

远而论,愿皇上效法圣明的先祖,就近而论,要仿效孝宗,全部铲除近世以来上下阻隔的所有弊端。在平常的朝会之余,再到文华、武英二殿设立朝会,以此效法古代内朝的制度。大臣们每三或是五就请安一次,侍从和台谏各一员上殿轮流奏对政事,各部有事请示皇帝裁定,皇上依据所掌握的情况来裁决,遇到有难于裁决的问题,就同大臣们当商议。要经常引见群臣,凡是谢恩、告辞、觐见一类的,都要上殿向皇上陈说启奏。皇上虚心地向他们询问,和颜悦色地指导他们,此一来,人人都能够畅所欲言。皇上即使深居九重内宫,但下事情都能够鲜明地全部展现在眼前。外朝制度是用来正臣名分的,而内朝制度是用来沟通远近情况的。这样一来,难道还会发近世那样的上下阻隔的弊病吗?尧舜时代,圣上心明眼亮,意见都不会被埋没,贤才全部为王所用,也不过此而已。

网友完善【亲政篇】的翻译文: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翻译文,快来完善吧!

【亲政篇】拼音版/注音版

qīn zhèng piān。

亲政篇。

wáng ào。

王鏊。

yì zhī tài shàng xià jiāo ér qí zhì tóng。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

qí fǒu yuē shàng xià bù jiāo ér tiān xià wú bāng。

」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

gài shang zhī qíng dá yú xià,

」盖上之情达于下,

xià zhī qíng dá yú shàng,

下之情达于上,

shàng xià yī tǐ,

上下一体,

suǒ yǐ wéi tài。

所以为「泰」。

shàng zhī qíng yōng è ér bù dé xià dá,

上之情壅阏而不得下达,

xià zhī qíng yōng è ér bù dé shàng wén,

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

shàng xià jiàn gé,

上下间隔,

suī yǒu guó ér wú guó yǐ,

虽有国而无国矣,

suǒ yǐ wéi fǒu yě。

所以为「否」也。

jiāo zé tài,

交则泰,

bù jiāo zé fǒu,

不交则否,

zì gǔ jiē rán,

自古皆然,

ér bù jiāo zhī bì,

而不交之弊,

wèi yǒu rú jìn shì zhī shèn zhě。

未有如近世之甚者。

jūn chén xiāng jiàn,

君臣相见,

zhǐ yú shì cháo shù kè shàng xià zhī jiān,

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

zhāng zòu pī dá xiāng guān jiē,

章奏批答相关接,

xíng míng fǎ dù xiāng wéi chí ér yǐ。

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

fēi dú yán xí gù shì,

非独沿袭故事,

yì qí dì shì shǐ rán。

亦其地势使然。

hé yě guó jiā cháng cháo yú fèng tiān mén,

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

wèi cháng yī rì fèi,

未尝一日废,

kě wèi qín yǐ。

可谓勤矣。

rán táng bì xuán jué,

然堂陛悬绝,

wēi yí hè yì,

威仪赫奕,

yù shǐ jiū yí,

御史纠仪,

hóng lú jǔ bù rú fǎ,

鸿胪举不如法,

tōng zhèng sī yǐn zòu,

通政司引奏,

shàng tè shì zhī,

上特视之,

xiè ēn jiàn cí,

谢恩见辞,

tuān tuān ér tuì,

湍湍而退,

shàng hé cháng zhì yī shì,

上何尝治一事,

xià hé cháng jìn yī yán zāi cǐ wú tā,

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

dì shì xuán jué,

地势悬绝,

suǒ wèi táng shàng yuǎn yú wàn lǐ,

所谓堂上远于万里,

suī yù yán wú yóu yán yě。

虽欲言无由言也。

yú yǐ wéi yù shàng xià zhī jiāo,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

mò ruò fù gǔ nèi cháo zhī fǎ。

莫若复古内朝之法。

gài zhōu zhī shí yǒu sān cháo kù mén zhī wài wèi zhèng cháo,

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

xún móu dà chén zài yān lù mén zhī wài wèi zhì cháo,

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

rì shì cháo zài yān lù mén zhī nèi wèi nèi cháo,

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

yì yuē yàn cháo。

亦曰燕朝。

yù zǎo yún jūn rì chū ér shì cháo,

《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

tuì shì lù qǐn tīng zhèng。

退视路寝听政。

gài shì cháo ér jiàn qún chén,

」 盖视朝而见群臣,

suǒ yǐ zhèng shàng xià zhī fēn tīng zhèng ér shì lù qǐn,

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

suǒ yǐ tōng yuǎn jìn zhī qíng。

所以通远近之情。

hàn zhì dà sī mǎ zuǒ yòu qián hòu jiāng jūn shì zhōng sàn qí zhū lì wèi zhōng cháo,

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

chéng xiàng yǐ xià zhì liù bǎi shí wèi wài cháo。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

táng huáng chéng zhī běi nán sān mén yuē chéng tiān,

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

yuán zhèng dōng zhì shòu wàn guó zhī cháo gòng,

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

zé yù yān,

则御焉,

gài gǔ zhī wài cháo yě。

盖古之外朝也。

qí běi yuē tài jí mén,

其北曰太极门,

qí xī yuē tài jí diàn,

其西曰太极殿,

shuò wàng zé zuò ér shì cháo,

朔、望则坐而视朝,

gài gǔ zhī zhèng cháo yě。

盖古之正朝也。

yòu běi yuē liǎng yí diàn,

又北曰两仪殿,

cháng rì tīng cháo ér shì shì,

常日听朝而视事,

gài gǔ zhī nèi cháo yě。

盖古之内朝也。

sòng shí cháng cháo zé wén dé diàn,

宋时常朝则文德殿,

wǔ rì yì qǐ jū zé chuí gǒng diàn,

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

zhēng dàn dōng zhì shèng jié chēng hè zé dà qìng diàn,

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

cì yàn zé zǐ chén diàn huò jí yīng diàn,

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

shì jìn shì zé chóng zhèng diàn。

试进士则崇政殿。

shì cóng yǐ xià,

侍从以下,

wǔ rì yī yuán shàng diàn,

五日一员上殿,

wèi zhī lún duì,

谓之轮对,

zé bì rù chén shí zhèng lì hài。

则必入陈时政利害。

nèi diàn yǐn jiàn,

内殿引见,

yì huò cì zuò,

亦或赐坐,

huò miǎn chuān xuē,

或免穿靴,

gài yì yǒu sān cháo zhī yí yì yān。

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

gài tiān yǒu sān yuán,

盖天有三垣,

tiān zǐ xiàng zhī。

天子象之。

zhèng cháo,

正朝,

xiàng tài jí yě wài cháo,

象太极也;外朝,

xiàng tiān shì yě nèi cháo,

象天市也;内朝,

xiàng zǐ wēi yě。

象紫微也。

zì gǔ rán yǐ。

自古然矣。

guó cháo shèng jié dōng zhì zhēng dàn dà cháo zé huì fèng tiān diàn,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

jí gǔ zhī zhèng cháo yě。

即古之正朝也。

cháng rì zé fèng tiān mén,

常日则奉天门,

jí gǔ zhī wài cháo yě。

即古之外朝也。

ér nèi cháo dú quē。

而内朝独缺。

rán fēi quē yě,

然非缺也,

huá gài jǐn shēn wǔ yīng děng diàn,

华盖、谨身、武英等殿,

qǐ fēi nèi cháo zhī yí zhì hū hóng wǔ zhōng rú sòng lián liú jī,

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

yǒng lè yǐ lái rú yáng shì qí yáng róng děng,

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

rì shì zuǒ yòu,

日侍左右,

dà chén jiǎn yì xià yuán jí děng,

大臣蹇义、夏元吉等,

cháng zòu duì biàn diàn。

常奏对便殿。

yú sī shí yě,

于斯时也,

qǐ yǒu yōng gé zhī huàn zāi jīn nèi cháo wèi fù,

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

lín yù cháng cháo zhī hòu,

临御常朝之后,

rén chén wú fù jìn jiàn,

人臣无复进见,

sān diàn gāo bì,

三殿高閟,

xiān huò kuī yān。

鲜或窥焉。

gù shàng xià zhī qíng,

故上下之情,

yōng ér bù tōng tiān xià zhī bì,

壅而不通;天下之弊,

yóu shì ér jī。

由是而积。

xiào zōng wǎn nián,

孝宗晚年,

shēn gǎn yǒu kǎi yú sī,

深感有慨于斯,

lǚ zhào dà chén yú biàn diàn,

屡召大臣于便殿,

jiǎng lùn tiān xià shì。

讲论天下事。

fāng jiāng yǒu wéi,

方将有为,

ér mín zhī wú lù,

而民之无禄,

bù jí dǔ zhì zhì zhī měi,

不及睹至治之美,

tiān xià zhì jīn yǐ wéi hèn yǐ。

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wéi bì xià yuǎn fǎ shèng zǔ,

惟陛下远法圣祖,

jìn fǎ xiào zōng,

近法孝宗,

jǐn chǎn jìn shì yōng gé zhī bì。

尽铲近世壅隔之弊。

cháng cháo zhī wài,

常朝之外,

jí wén huá wǔ yīng èr diàn,

即文华、武英二殿,

fǎng gǔ nèi cháo zhī yì,

仿古内朝之意,

dà chén sān rì huò wǔ rì yī cì qǐ jū,

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

shì cóng tái jiàn gè yī yuán shàng diàn lún duì zhū sī yǒu shì zī jué,

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

shàng jù suǒ jiàn jué zhī,

上据所见决之,

yǒu nán jué zhě,

有难决者,

yǔ dà chén miàn yì zhī bù shí yǐn jiàn qún chén,

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

fán xiè ēn cí jiàn zhī lèi,

凡谢恩辞见之类,

jiē dé shàng diàn chén zòu。

皆得上殿陈奏。

xū xīn ér wèn zhī,

虚心而问之,

hé yán sè ér dào zhī,

和颜色而道之,

rú cǐ,

如此,

rén rén dé yǐ zì jìn。

人人得以自尽。

bì xià suī shēn jū jiǔ zhòng,

陛下虽身居九重,

ér tiān xià zhī shì càn rán bì chén yú qián。

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

wài cháo suǒ yǐ zhèng shàng xià zhī fēn,

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

nèi cháo suǒ yǐ tōng yuǎn jìn zhī qíng。

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

rú cǐ,

如此,

qǐ yǒu jìn shí yōng gé zhī bì zāi táng yú zhī shí,

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

míng mù dá cōng,

明目达聪,

jiā yán wǎng fú,

嘉言罔伏,

yě wú yí xián,

野无遗贤,

yì bù guò shì ér yǐ。

亦不过是而已。

【亲政篇】注释

亲政:皇帝亲自执政。

《易》:《易经》,古代占卜用书,后为儒家经典之一。《泰》:卦名,《易经》六十四卦之一。《泰》卦是由象征「」的「乾」和象征「地」的「坤」组成,但坤在上,乾在下。古人认为这样一来,气上升,地气下降,两气从而相交,象征着王、臣民的上下交融,所以叫做安泰的「泰」。

《否》:卦名,《易经》六十四卦之一。《否》卦与《泰》卦相反,而是乾在上,坤在下。古人认为象征王的「」在上,象征臣民的「地」在下,两者气不能相交,所以叫做「否」(闭塞)。

壅阏:阻塞,堵住。

视朝:王临朝。

数刻:刻,古代计时单位,一昼夜为一百刻,数刻指时间极

门:北京故宫的太和门。

堂陛悬绝:皇帝在殿堂上,臣子跪在台阶下,两者地位相差悬殊。

御史纠仪:御史监劾诸官不合礼仪之举。

鸿胪:古官员,掌朝会、祭祀等,相当于宫廷司仪官。

通政司:明始设,掌收转内外奏章。这里指通政司的官吏通政使。

库门:古代传说子有五门,库门是比较靠外的一个门。

路门:古代子宫廷中最里的一个门。

《玉藻》:《礼记》中的一个篇名,它记载子及贵族的活规程。引文为节选,稍有出入。

路寝:路门内的宫室,是王处理政事的处所,也叫「燕寝」。

大司马:汉官名,掌全国军事。

左右前后将军:汉武官名,金印紫绶,位仅次上卿,掌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汉末渐废,东汉、三国时非常置,三品。

侍中、散骑:汉官名,皇帝近臣。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指政府各级官员。汉制,官员以俸禄定定级,二千石以上为高级官员,六百石指一般官员。

朔望:农历每初一和十五。

起居:请安。问

三垣:古代文术语,文学家把空星辰分为三垣、二十八星宿及其它星座。三垣在北极星周围,依次为太微垣、紫微垣和市垣。下句的「太极」应为「太微」。

洪武:明太祖年号(西元一三六八-一三九八年),共三十一年。

宋濂、刘基:均是明太祖的开国功臣。

永乐:明成祖年号(西元一四〇三-一四二四年),共二十二年。

杨士奇、杨荣、蹇义、夏元吉:都是永乐以来成祖、仁宗、宣宗等朝的高官。

高閟:高大、幽深。

鲜或窥焉:很少有人看到里

无禄:同「不禄」。无福,不幸。

自尽:把自己的意见全部说出。

唐虞:唐尧、虞舜。

明目达聪,嘉言罔伏:眼睛明亮,耳朵灵敏,正确的意见从不被埋没。

网友完善【亲政篇】的注释: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注释,快来完善吧!

【亲政篇】评析

《亲政篇》是明代书法家王鏊所写的一篇文章。本文尖锐地指出上下间隔不通的危害,切中时弊。然而,他提出的恢复内朝亲政的办法没有被采纳。武宗以后,皇帝吏加亲信宦官,政治更加腐败,明朝终于走向灭亡的道路。

网友完善【亲政篇】的评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评析,快来完善吧!

【亲政篇】赏析

本文是王鏊在明世宗即位后,所作的一篇答谢世宗慰问的奏疏。中心论点在于「亲政」二字,亲政即皇帝亲自处理朝政之意,在文中表述为「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刬近世壅隔之弊」,即要他仿效古今圣贤,亲自处理政事,并与大臣商议,沟通上下意见。王鏊所论是有鉴于明朝自英宗以来,皇帝很少亲身过问政事,致使大权旁落宦官的政治现实,由此反映出王鏊的政治远见。在文章写作上,作者善于引经据典,对古代内朝制度与亲政之关系能条分缕析,对现实政治有劝惩,对世宗皇帝的颂扬中寄寓期望,内容十分充实,态度十分鲜明,议论也十分允当,语言的质朴反映出作者务实的政治作

文章开头,作者先引用了《易经》中泰卦和否卦中的两句话。泰卦中说:「上下交而其志同。」否卦中说:「上下不交而下无邦。」一是卦,一是坏卦,它从正反两方说明臣之间应互相交流情况和感情,否则国将不国。《易》是历代为人尊崇的儒家经典之一,因此它里的话自然就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作者以它来立论首先就站稳了脚跟,为下的深入论述打下了基础。

第二段,作者指出当今朝政「上下不交」的弊病。文章承接上段先说:「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然后转入「而不交之弊,未有近世之甚者」这一论题以警策当今。作者指出当今臣之间只是靠臣子的奏章和皇上的批示来互相联系,靠法令和章程相互维持罢了。虽然「国家常朝于奉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但是这种朝见,只有文武官员排行就列的仪式作用,不过是显示皇帝的尊严,并不治理、商讨政事。再加上「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而臣子只能是「谢恩见辞,惴惴而退。」像这样只能让人觉得「堂上远于万里」,而不能使「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

针对当今朝政的弊端,作者在第三段明确地提出「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这一建议可谓是全篇的纲。恢复内朝制度的原因在于它有利于臣共同议政。为此,作者列举了历史各主要朝代设朝制度。虽然它们设朝的名称不尽相同,周朝设「正朝」、「治朝」、「内朝」;汉朝设「中朝」、「外朝」;唐朝设「承门」、「太极门」、「两仪殿」;宋朝设「文德殿」、「垂拱殿」、「大庆殿」、「集英殿」、「祟政殿」等,但都是摹拟上的三垣即「太微垣、市垣、紫微垣」而分为「正朝、外朝、内朝」三大类。这是自古传下来的顺应意的做法。「正朝、外朝」一般都是皇帝接受宫廷大臣及外国使节朝拜的,并以此来正上下的名分,而「内朝」则是皇帝亲自处理政事,并以此来沟通臣意见及感情的。在这段,作者还引用了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中的《玉藻》篇中「日出而视朝,退适路寝听政」的话来证明这一事实,使前朝皇帝设内朝亲政的做法不容置疑。

古代设朝明确,上下相交,朝政得以清明,而当今明代却今不昔。在第四段,作者先通过古今对比,指出当今设朝的不足。明代设有「奉殿」、「奉门」,它相当于古代的「正朝」和「外朝」,但却没有设置皇帝独自处理政事的「内朝」。当然,「内朝」的设置与否可能只是个形式。明代前期的皇帝,虽没设「内朝」,但是也在「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召见大臣,商议国事,也可以说是实行了古代的「内朝」制度。「洪武中,宋濂、刘基,永乐以来,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所以,当时虽没设「内朝」,但王亲政,臣相协,上下之间也并没有阻隔的弊病。但后来,内朝制度没有了,皇帝除在外朝接受朝见外,再没有大臣能进入内殿。因此,上下思想堵塞,国政的弊端积少成多。孝宗朱祐樘晚年曾对此问题深有感慨,虽曾有所改进,但还未见成效便去世了,所以国人对此深为遗恨。

作者在这两段中援引古今设朝事例和《礼记·玉藻》上的记载,又采用了层层对比的手法加以论证剖析。他先是以历代内外朝的典章制度与明代只设外朝而无内朝的做法对比,指明明代设朝的不足。接着,又以明代前期主虽没有设内朝但还能亲政与当今主既不设内朝又不亲政的状况相对比,更指明当今主的不足。最后再写出国人对现状的不及要求改革时弊的期望,孰是孰非及情况的严重性便一目了然了,从而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在对历代和明代先帝有关设朝及亲政的情况进行论证的基础上,作者在最后一段便落实到当今皇帝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上,希望皇帝远一点说效法明太祖、明成祖,近一点说效法明孝宗,彻底铲除现在上下阻隔的弊病。皇上除了平时在外朝朝会之外,应把文华,武英二殿仿作古代的内朝,规定群臣按时入殿与皇上共议大事。皇上也应「虚心而习之,和颜色而道之」。这样「虽深居九重,而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能有外朝制度来端正上下的名分,有内朝制度来沟通远近的情况,就不会有现在的臣阻隔的弊病。作者最后说:「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言外之意是只要当今圣上能设内朝亲政,就能取得尧、舜一样的功德。这就为皇上改革弊端鼓舞了信心,指出了光明的前景。

全文语言朴实无华,条分缕析,脉络分明,论证十分周密。为了达到让皇上亲政的目的,作者援引典籍以示有法可循,先以《易经》中的观点为理论根据,再用《礼记》加以证明,接着摆明当今朝政的弊端,然后以历史史实为根据,列举了历代王朝设内朝、皇帝亲政的优良传统,更标举了本朝开国二帝的亲政事迹为范例。从古至今,由远及近,层层道来。叙述之中,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使人感到当今朝政的弊病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最后,作者对皇帝委婉地在揄扬之中加以劝勉,指明纠正朝政时弊的方法、措施,鼓舞皇帝亲政的信心并展示出时弊纠正后的美前景,极有说服力。

网友完善【亲政篇】的赏析: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亲政篇】辑评

暂无辑评

网友完善【亲政篇】的辑评: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辑评,快来完善吧!
【亲政篇】作者王鏊的简介

王鏊 - []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济之。十六岁时,国子监诸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闭门读书,远避权势。本与外戚寿宁侯张峦有连,亦不相往来。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以忧去。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閤大学士,入阁时大权尽归刘瑾,鏊初开诚与言,偶见听纳,后瑾专横更甚,祸流搢绅,鏊不能救,乃辞官而去。博学有识鉴,经学通明,制行修谨,文章修洁。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语》等。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亲政篇|原文|翻译文|拼音|注释|赏析|作者王鏊 - 我爱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