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节选拼音版/注音版
huáng luó。
黄罗?。
lǐ zhì。
李贽。
fū shì fēi zhī zhēng yě,
夫是非之争也,
rú suì shí rán,
如岁时然,
zhòu yè gēng dié,
昼夜更迭,
bù xiāng yī yě。
不相一也。
zuó rì shì ér jīn rì fēi yǐ,
昨日是而今日非矣,
jīn rì fēi ér hòu rì yòu shì yǐ。
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
suī shǐ kǒng fū zǐ fù shēng yú jīn,
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
yòu bù zhī zuò rú hé fēi shì yě,
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
ér kě jù yǐ dìng běn háng fá shǎng zāi。
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节选赏析
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明代杰出的思想家。他儒释道均不信,自称“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尤恶。”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著作。
在《藏书》中,李贽对盲目推崇圣人之言的儒学教条进行抨击。针对道学先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诘问道:“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他的结论是:“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在上面这段话中,李贽认为,是非的价值标准具有时代性,“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孔子之是非只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是非判定,“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认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定本”,即固定不变的原则。千百年来,孔子学说一直被奉为封建道德理论的基石,故李贽的思想引起了统治阶层的极大震动,污其“狂诞背戾”,焚毁其书。晚年李贽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诬下狱,自刎死。
-
暂时没有网友完善本文的赏析,快来完善吧!
明福建晋江人,字卓吾,原名载贽,号卓吾,又号笃吾,别号温陵居士。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讥刺时之讲周、程、张、朱者,谓皆口谈道德,心存髙官,志在鉅富,品格反不如市井小夫。晚年往来南北两京、济宁等地。为给事中张问达所劾,以「离经叛道」、「勾引士人妇女,到菴里听讲」为罪状,甚至捏造「与妓女白昼同浴」等无稽之谈,下狱,自刎死。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