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酬傅处士次韵翻译文
其一
悲凉凄切,频缺频吹着刘越石那感人肺腑的胡笳,忧愁已极,仍然乘着阮籍那痛哭途穷的车驾。
正当汉人的腊日,先朝遗臣照样按礼祭祀,凛然大义永远激励着深怀亡国仇恨的旧相之家。
夕阳回照着先朝的陵墓宫阙,使人频添悲哀,河山流下眼泪,期待着大地发出新花。
你我相互扶持,便是天涯的伴侣,用不着再白白去乘那浮海的木筏。
其二
令人忧愁啊!听到关塞处处吹起胡笳,可偏偏看不到中原地区有战车出发。
楚国三户遗民已将秦国灭掉,十里方圆的土地依然能复兴少康之家。
苍龙不顾日落还腾空行雨,老树在春深时更发出新花。
等到汉家朝廷获胜的明诏到来,你我泛游五湖,同去寻觅钓鱼的木筏。
-
暂无!
又酬傅处士次韵拼音版/注音版
yòu chóu fù chǔ shì cì yùn。
又酬傅处士次韵。
gù yán wǔ。
顾炎武。
qí yī qīng qiē pín chuī yuè shí jiā,
【其一】 清切频吹越石笳,
qióng chóu yóu jià ruǎn shēng chē。
穷愁犹驾阮生车。
shí dāng hàn là yí chén jì,
时当汉腊遗臣祭,
yì jī hán chóu jiù xiāng jiā。
义激韩仇旧相家。
líng quē shēng āi huí xī zhào,
陵阙生哀回夕照,
hé shān chuí lèi fā chūn huā。
河山垂泪发春花。
xiāng jiāng biàn shì tiān yá lǚ,
相将便是天涯侣,
bù yòng xū chéng fàn dòu chá。
不用虚乘犯斗槎。
qí èr chóu tīng guān sài biàn chuī jiā,
【其二】 愁听关塞遍吹笳,
bú jiàn zhōng yuán yǒu zhàn chē。
不见中原有战车。
sān hù yǐ wáng xióng yì guó,
三户已亡熊绎国,
yī chéng yóu qǐ shào kāng jiā。
一成犹启少康家。
cāng lóng rì mù hái xíng yǔ,
苍龙日暮还行雨,
lǎo shù chūn shēn gēng zhuó huā。
老树春深更着花。
dài de hàn tíng míng zhào jìn,
待得汉廷明诏近,
wǔ hú tóng mì diào yú chá。
五湖同觅钓鱼槎。
又酬傅处士次韵赏析
其一
首联“清切频吹越石笳,穷愁犹驾阮生车。”《晋书·刘琨传》记载晋代刘琨被胡骑围困于晋阳,他便朝夕吹奏胡笳,笳声激起胡人思乡之情,于是胡骑便解围而去。刘琨是古代爱国英雄,傅山是明末清初有气节的爱国志气,尝自称有“弯疆跃骏之骨。”这里顾炎武把他与刘琨相比是为了颂扬他的爱国精神。《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尝独自驾车而出,他不走现成的道路,走到途穷之处便恸哭趋车而回。这一联中诗人用了两个典故,以刘琨的被围、阮籍的途穷比喻傅山从事抗清活动的艰难困苦,又以“频吹”、“犹驾”赞扬他那坚持不懈、战斗不息的精神。
颔联“时当汉腊遗臣祭,义激韩仇旧相家”。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时为尚书的陈咸率三子同归故里,闭门不出,但仍按汉制在12月戌日举行腊祭。人问其故,他说:“我先人岂知王氏腊乎!”(《后汉书·陈宠传》)诗人在这里以陈咸父子们的不合作保持气节的态度来比喻傅山在生活上仍遵明制不作亡国奴。《史记·留侯世家》载:汉将张良因先代五世皆相韩,韩亡,张良义愤填膺,倾家荡产求刺客杀秦王为韩报仇。顾炎武这里用陈咸与张良的典故同样是为了赞扬傅山不投靠清廷而献身于反清复明的事业。
颈联“陵阙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泪发春花。”当诗人瞻拜明故官陵墓,漫游神州各地时,悲伤痛苦感慨万千,在诗人的眼中连陵阙也产生了哀愁,连河山也垂下了泪水。这里诗人移情及物,宫殿陵墓山河都有哀愁,可见其情之切痛之深了。
尾联“相将便是天涯侣,不用乘虚犯斗槎”。《博物志》载:“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诗人在这里表述友情:只要我们互为声援扶助,虽天各一方,也会成为朋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不用长途跋涉时来相访,我们的心是相连的。顾炎武与傅山的友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志向之上的,故两人的心灵有无限的契合。
这首诗不仅是颂扬傅山,也是在言自己之志。诗中的四个典故用得贴切自然,全诗感情充沛、悲壮昂扬,可以从中看出顾炎武的心胸与人格。
其二
此首在友情基础上,将个人交往拓展为历史责任。开头展现现实图景,侧耳听关塞,满耳是清人的胡笳,再也不见汉军所驾的战车在中原纵横驰奔,不免愁上心头,深为复国前途担心。但作者的信心是不死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夏朝少康仅有一成即方圆十里的土地,仍使夏朝再度中兴。作者自己虽如苍龙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仍要行风播雨;虽如老树已年深月久,一到春天,仍要怒放鲜花;他曾说“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复国大计就一定要粑坚持!这不仅忖是顾炎武的志愿,也是傅山的追求。有了这些顽强卓绝之士,何愁事业不成?
他在结尾满怀希望地想象“待得汉廷明诏近”,朝廷论功行赏,要封他们做大官,而他和傅山已功成身退,一起到五湖去寻舟垂钓、归隐林泉了。
这组诗尤其突出了真诚的友情与不屈的信念,充满了对老朋友的挚爱和劝勉,十分亲切感人。由于两人都是一代大学问家,诗中繁征博引,大量运用典故,但又不显晦涩,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同时,在友情中交织进人生和事业的信念,最后归结为富于理性的结论,是学人之诗的显著特色。诗中还浸润着不屈遗民的高风亮节,富于历史感和现实感,长期激励着爱国志士不屈斗争的勇志。
-
暂无!
又酬傅处士次韵辑评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邓魁英(《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顾炎武这两首答傅山的诗,语言亲切,充满了对老友的挚爱和劝勉,由于两人都是博通淹贯的学人,所以诗歌博征繁引,广泛地运用历史典故表意。象第一首共八句,几乎句句都包含有史事典故而又挥洒自如,如盐撮水,显示出高超的驾驭文字的能力。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国际文化学系教授朱则杰:此诗(第二首)针对原倡流露的“叹息”消沉情绪,反复强调反清事业虽已失败,但总有一天能够重振旗鼓,兴复汉室。颈联“苍龙”两句,尤其表达了诗人自身老当益壮,矢志抗清的决心和信念,历来为人传诵不休。(《诗词精品:名家编注十九元明清诗一》)
-
暂无!
明末清初江南昆山人,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佣。明诸生。青年时“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幸而得脱。后漫游南北,屡谒明陵。所至每垦田度地,结交豪杰之士,为光复计。最后定居华阴。其时西南永历政权已覆灭,仍不忘恢复。曾出雁门,至大同,有所营谋。卒于曲沃。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于经史兵农音韵训诂以及典章制度,无所不通。旅行中载书自随,考察山川险要,土物民风,随时发书查核。康熙间被举鸿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顾炎武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