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州学记
周衰,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余,士学于百家之后。当是时,能明先王之道者,扬雄而已。而雄之书,世未知好也。然士之出于其时者,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
自此至于魏晋以来,其风俗之弊,人材之乏久矣。以迄于今,士乃特有起于千载之外,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世虽不能皆知其意,而往往好之。故习其说者,论道德之旨,而知应务之非近;议从政之体,而知法古之非迂。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其所知者若此,此汉之士所不能及。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敦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汉也。
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与所知有余,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闾,故不能不笃于自修。今之士选用于文章,故不得不笃于所学。至于循习之深,则得于心者,亦不自知其至也。由是观之,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岂非信欤!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乎?
筠为州,在大江之西,其地僻绝。当庆历之初,诏天下立学,而筠独不能应诏,州之士以为病。至治平三年,始告于知州事,尚书都官郎中董君仪。董君乃与通判州事国子博士郑君蒨相州之东南,得亢爽之地,筑宫于其上。二君乃以书走京师,请记于予。
予谓二君之于政,可谓知所务矣。故为之著予之所闻者以为记,而使归刻焉。
筠州学记翻译文
周王朝日渐衰微,先王们的遗存也就消亡了。到了汉代,六艺经传从秦朝焚书的余烬中复出,读书人于是可以跟着百家继续学习。谈道论德的人,自恃德行崇高远大隐逸山林不被任用;议论为政之道的人,总是浅近低贱又不效法古代。在那个时候,能够通晓先王之道的人,只有杨雄而已。但是杨雄的文章,世人不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但是出现在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他们都在保持自我操守上很着力。他们没有草率简略的思想,对于物质上的索取与给予,官位上的提拔或废退,道义上的取舍,一定会从礼义方面来考虑。 从那时候到魏晋以来,社会风气低劣人才匮乏已经很久了。到了当世,才有读书人从千年之外的典籍开始专研,阐明先王之道,来让后学之子觉悟。世人虽然不能全部了解他们的思想,但是却常常喜欢它。所以学习他们的精髓的人,论及道德的主旨,知道应该不在近代追求它:议论参与政事的规矩,知道效法古人不是绕远的。他们不被百家之言所扰乱,不被经传上的解释所蒙蔽。他们像这样的博学,这是汉代的读书人所不能比的。但是现在能够遵从和恪守的人,就不是很多了。所以像《乐》、《易》那样淳朴的风气已经衰微了,那种诡异欺骗浅薄丑陋的风习占了优势。汉代风习太美,这是我们这代人比不上的原因啊。
见闻有时很浅薄,但是他的道义很高,和(那种)见闻很渊博,却他的操守不够(一样),这是什么缘故呢?自汉代的读书人是从乡里被推举,所以不能不笃志于自我修养。现今是用文章来选用的,所以不能不专注于学习。至于那些学习深入的,理解到了内心深处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到了哪种境界。从这个现象看,那么朝廷喜欢的东西,朝野的人一定比之更厉害啊。难道不是真的吗?让汉代和当今都有学校样的教化开导的方法,那么读书人对于做学问和做人,怎么会有如此之偏颇呢?
筠州也算是个州,可是在大江之西,地理偏僻与世隔绝。在庆历初年,天子下诏设立学校,但是只有筠州不能呼应诏令,筠州的读书人认为是个弊端。到治平三年,才有开明之士上报董。董就和郑察看州东南,发现一块地势高旷之地,在上面建造了学舍。两位贤君就带着报呈的文书去了京城,并嘱咐我写篇记。
我认为两位贤君对筠州的为政,真的是有所追求的。所以替他们写上我的见闻而成了这篇记,等他们回来之后刻石记录这件盛事吧
-
暂无!
筠州学记拼音版/注音版
yún zhōu xué jì。
筠州学记。
zēng gǒng。
曾巩。
zhōu shuāi,
周衰,
xiān wáng zhī jī xī。
先王之迹熄。
zhì hàn,
至汉,
liù yì chū yú qín huǒ zhī yú,
六艺出于秦火之余,
shì xué yú bǎi jiā zhī hòu。
士学于百家之后。
dàng shì shí,
当是时,
néng míng xiān wáng zhī dào zhě,
能明先王之道者,
yáng xióng ér yǐ。
扬雄而已。
ér xióng zhī shū,
而雄之书,
shì wèi zhī hǎo yě。
世未知好也。
rán shì zhī chū yú qí shí zhě,
然士之出于其时者,
jiē yǒng yú zì lì。
皆勇于自立。
wú gǒu jiǎn zhī xīn,
无苟简之心,
qí qǔ yǔ jìn tuì qù jiù,
其取予进退去就,
bì dù yú lǐ yì。
必度于礼义。
zì cǐ zhì yú wèi jìn yǐ lái,
自此至于魏晋以来,
qí fēng sú zhī bì,
其风俗之弊,
rén cái zhī fá jiǔ yǐ。
人材之乏久矣。
yǐ qì yú jīn,
以迄于今,
shì nǎi tè yǒu qǐ yú qiān zǎi zhī wài,
士乃特有起于千载之外,
míng xiān wáng zhī dào,
明先王之道,
yǐ wù hòu zhī xué zhě。
以寤后之学者。
shì suī bù néng jiē zhī qí yì,
世虽不能皆知其意,
ér wǎng wǎng hǎo zhī。
而往往好之。
gù xí qí shuō zhě,
故习其说者,
lùn dào dé zhī zhǐ,
论道德之旨,
ér zhī yīng wù zhī fēi jìn yì cóng zhèng zhī tǐ,
而知应务之非近;议从政之体,
ér zhī fǎ gǔ zhī fēi yū。
而知法古之非迂。
bù luàn yú bǎi jiā,
不乱于百家,
bù bì yú chuán shū。
不蔽于传疏。
qí suǒ zhī zhě ruò cǐ,
其所知者若此,
cǐ hàn zhī shì suǒ bù néng jí。
此汉之士所不能及。
rán néng zūn ér shǒu zhī zhě,
然能尊而守之者,
zé wèi bì zhòng yě。
则未必众也。
gù lè yì dūn piáo zhī sú wēi,
故乐易敦朴之俗微,
ér guǐ qī báo è zhī xí shèng。
而诡欺薄恶之习胜。
cǐ sú huà zhī měi,
此俗化之美,
suǒ yǐ wèi jí yú hàn yě。
所以未及于汉也。
fū suǒ wén huò qiǎn,
夫所闻或浅,
ér qí yì shén gāo,
而其义甚高,
yǔ suǒ zhī yǒu yú,
与所知有余,
ér qí shǒu bù zú zhě,
而其守不足者,
qí gù hé zāi yóu hàn zhī shì chá jǔ yú xiāng lǘ,
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闾,
gù bù néng bù dǔ yú zì xiū。
故不能不笃于自修。
jīn zhī shì xuǎn yòng yú wén zhāng,
今之士选用于文章,
gù bù dé bù dǔ yú suǒ xué。
故不得不笃于所学。
zhì yú xún xí zhī shēn,
至于循习之深,
zé dé yú xīn zhě,
则得于心者,
yì bù zì zhī qí zhì yě。
亦不自知其至也。
yóu shì guān zhī,
由是观之,
zé shàng suǒ hǎo,
则上所好,
xià bì yǒu shèn zhě yān。
下必有甚者焉。
qǐ fēi xìn yú lìng hàn yǔ jīn yǒu jiào huà kāi dǎo zhī fāng,
岂非信欤!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
yǒu xiáng xù yǎng chéng zhī fǎ,
有庠序养成之法,
zé shì yú xué xíng,
则士于学行,
qǐ yǒu bǐ cǐ zhī piān hū yún wèi zhōu,
岂有彼此之偏乎? 筠为州,
zài dà jiāng zhī xī,
在大江之西,
qí dì pì jué。
其地僻绝。
dāng qìng lì zhī chū,
当庆历之初,
zhào tiān xià lì xué,
诏天下立学,
ér yún dú bù néng yìng zhào,
而筠独不能应诏,
zhōu zhī shì yǐ wéi bìng。
州之士以为病。
zhì zhì píng sān nián,
至治平三年,
shǐ gào yú zhī zhōu shì,
始告于知州事,
shàng shū dōu guān láng zhōng dǒng jūn yí。
尚书都官郎中董君仪。
dǒng jūn nǎi yǔ tōng pàn zhōu shì guó zǐ bó shì zhèng jūn qiàn xiāng zhōu zhī dōng nán,
董君乃与通判州事国子博士郑君蒨相州之东南,
dé kàng shuǎng zhī dì,
得亢爽之地,
zhù gōng yú qí shàng。
筑宫于其上。
èr jūn nǎi yǐ shū zǒu jīng shī,
二君乃以书走京师,
qǐng jì yú yǔ。
请记于予。
yǔ wèi èr jūn zhī yú zhèng,
予谓二君之于政,
kě wèi zhī suǒ wù yǐ。
可谓知所务矣。
gù wèi zhī zhe yǔ zhī suǒ wén zhě yǐ wéi jì,
故为之著予之所闻者以为记,
ér shǐ guī kè yān。
而使归刻焉。
宋建昌军南丰人,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曾易占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少有文名,为欧阳修所赏识,又曾与王安石交游。累官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诸州,所至多有政绩。神宗元丰三年,判三班院,上言以节用为理财之要。次年,加史馆修撰,典修五朝国史,管勾编修院,旋擢中书舍人。曾校理《战国策》、《说苑》、《新序》、《列女传》等典籍。尤擅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追谥文定。有《元丰类稿》。
学习辛苦了,欣赏一张好看的图片放松一下吧:
曾巩相关作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