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了坏事没人知道也会感到亏心?
我们是文化中的我们,更是社会规范中的我们。行为学派的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任何的性格和行为都可以通过后天习得和训练形成。这个观点当然有其偏激的地方,但文化和环境的确对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道德判断和自身对道德的情绪体验。因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日常生活中,人们遵守道德规范、和谐相处,若做了违反道德的事就会有行为、心理上的失衡,这就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约束自己,不去做坏事。亏心,就是做了坏事以后的一种心情和体验。
感到亏心,是因为做坏事违背了社会倡导并被自身认可的规范,对自我产生了威胁,并且害怕因此而受到惩罚。“为人莫做亏心事,鬼来敲门心不惊。”这是长辈们常对孩子说的一句俗语,意思是:要是做了坏事,会遭到惩罚,小鬼会找到你,把你送到可怕的地狱去。这个教导虽然迷信,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做了坏事,迟早有一天会受到惩罚。青少年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慢慢知道了哪些事是好事,哪些是坏事,做完好事能够受到称赞和肯定,做完坏事就会受到惩罚和责备,并且逐步内化到自我意识和认知中。
那么这种内化的情感会表现在哪里呢?瑞士日内瓦大学的乌尔里希·华格纳等人发现,让人回忆自己经历过的最愧疚的事情,并体验愧疚的情感,大脑中的右侧眶额叶皮层和背内侧前额叶附近活动会很强烈。而后者又是与“心理理论”(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及其与他人行为关系的推理或认知)极为相关的大脑区域,主要负责自我的一些加工。由此可见,当人做了坏事后,大脑中关于自我和愧疚情绪的区域便积极地活动起来,人便会体验到愧疚、亏欠等情绪。(唐红红 刘超)
【试一试】道德与清洗
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麦克白夫人唆使丈夫谋杀了顿肯王,她的手上沾满鲜血,痛苦地呻吟道:“洗掉,该死的污点!我说我要洗掉!”这便是著名的“麦克白效应”。在做出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产生犯罪感、愧疚、羞耻、后悔等情绪后,人会选择进行相应的身体清洗,希望通过洗去身体上的污垢来使自己的心灵获得释放。
现在,请你回想一件自己做过的最不道德的事情,仔细地、慢慢地回想,像再次经历一样去感受、去体验,然后拿笔详细地写下来。如果觉得自己已经充分体会到了其中的情绪和冲突,请找到干净的水源,清洗自己的脸颊和双手。现在感觉怎么样?
【发散思维】做好事让人感到快乐,做坏事让人感到内疚和难受,那么这样的情绪状态会不会反过来影响人做好事坏事的行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