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星系被称为特殊星系?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分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观察对象进行合理分类,可从中探究不同类别对象各方面性质的异同之处,以及相互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通过分类还可以发现那些难以归入基本类别的对象,而它们往往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有行星、恒星、星云、星团、星系等各种天体,同样需对它们进行分类,并逐级细化。在星系领域,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率先按外观形态把星系分为椭圆星系、透镜状星系、旋涡星系和不规则星系四大类。
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空间天文技术的日趋成熟,观测分辨率大大提高,并实现了在可见光之外其他波段上的天文观测,包括射电、红外、紫外、X射线以及γ射线观测。借助这些观测手段,人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星系根本无法归入星系的哈勃形态分类基本序列,于是被冠名为非正常星系,亦称特殊星系,以别于能归入基本形态类别的一般“正常星系”。可见,这里的“非正常”或“特殊”,乃相对于“正常”或“一般”而言。
那么,特殊星系的“特殊”表现在什么地方呢?这里有两个主要标志。
其一,特殊星系常表现出十分奇特的光学外形。正常星系的外形都较为规则,即使其中的“不规则星系”也只是相对其他三类星系而言看上去外形较为不规则。特殊星系与之不同,它们的外形需用“奇特”两字来描述,它们会表现出正常星系所没有的稀奇古怪的结构,外形五花八门,毫无规律可循。如有的特殊星系附有长条形的尾巴或喷流,有的呈环状,有的结构高度扭曲,有的看上去居然像个人!
其二,辐射特性与正常星系显然不同。对于一个正常星系,通常是可见光波段的辐射比较强,其他波段的辐射很弱,甚至观测不到。相反,特殊星系在可见光波段的辐射并不很强,但在射电或其他波段(如红外、X射线等)上的辐射却异常强,可以远强于可见光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