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如果战斗机被击中了,飞行员如何逃生?

培养一位有经验的战斗机飞行员需要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和时间,以至于流传着“培养一位飞行员需要耗费和其体重相同的黄金”的说法。当飞行员飞机被导弹击中或其他不得已的情况下需要放弃自己的爱机时,又该如何逃离险境呢?

跳伞离开飞机是逃生的唯一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包括战前,飞行员都是自己打开舱盖,爬出飞机后再跳伞的,可随着飞机速度越来越快,这个方法渐渐行不通了。首先,使用传统方式跳伞飞行员自己推开舱盖,爬出飞机。当飞机速度超过400千米/时后,气流在机舱上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冲力,已经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飞行员无法凭自己的力量爬出机舱。即使飞行员成功跳出机舱,在飞行速度很快,如超声速情况下,也会受到激波的巨大冲击,就像撞到一堵墙,不仅飞行员的呼吸道和面部会受到严重损伤,而且四肢还会被拉伤,伤及骨骼,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即使能成功减速,飞机的尾翼也是巨大的威胁。出机舱飞行员受到大气阻力的影响,水平速度会骤然变慢,但整个飞机还在高速前进,尾翼就像一把飞速劈过来的刀子,可能把飞行员切成两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王牌飞行员就这样死于自己的飞机如果飞机在低空出麻烦,飞行员完成掀开盖子、爬出来跳伞这一系列动作要耗费不少时间,很可能还没跳出去飞机就已经坠毁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代战斗机中引入了弹射装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率先试验了弹射座椅。弹射座椅可以将飞行员向上弹出机舱,躲开削来的尾翼后再打开降落伞。一开始,弹射座椅用橡皮筋作动力,但后来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人们又尝试用压缩空气作动力,但压缩空气力量太小,且需要又重又大的气瓶来储存压缩空气。后来德国人想到了利用火炮发射药做动力,并于1940年试验成功第一代根据滑膛炮原理,把飞行员像炮弹一样射出去的弹射座椅,并装备到He162、He219等战斗机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竞相开展弹射座椅的研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英等国研制出以火箭为动力的第二代弹射座椅。这种弹射座椅不仅能把飞行员弹出驾驶舱,还能由火箭助推飞到更高的地方再开伞。20世纪60年代,随着高空高速战斗机的普及,美、苏两国在弹射座椅的基础上,又研制成功密闭和半密闭式的弹射救生系统。这些系统允许飞行员在高空和超声速条件(高度可高达2万多米,速度可高达3倍声速)下跳伞,可避免高速、低温、缺氧等因素对飞行员的伤害。70年代以后又研制成功第三代弹射座椅。它装有多种传感器,可以根据不同的姿态和速度选择不同的弹射模式。例如,苏联的K-36系列弹射座椅,可以在飞机俯冲、横滚甚至倒扣的情况下弹射。1989年在巴黎,一架装有K-36座椅的米格-29战斗机在飞行表演时因发动机故障而坠毁,飞行员在几乎触地的一瞬间弹射逃生,毫发无伤。这充分证明了弹射座椅的作用。

弹射座椅弹射时,首先需要把座舱盖弄破。一开始使用的抛盖式弹射法,就是利用火药把座舱盖掀掉的。但这种动作太慢。于是人们又考虑采用穿盖式弹射方法,直接用座椅舱盖顶破。但这种方法容易使脑袋和脊柱受伤。现在的战斗机舱盖上铺设有微型爆炸索,一旦需要弹射,会直接把舱盖炸成碎片。然后弹射装置启动,把飞行员连同座椅弹射出驾驶舱。出舱后,有些弹射装置能够感知座椅姿态,如果发现弹出姿态呈倒扣状或者横转状,则通过牵引伞或火箭发动机将姿态改正,然后再把座椅飞行员送到安全的高度。弹射时,飞行员四肢和躯干都紧紧固定在座位上,前面还有布帘挡住强劲的气流。等到达一定高度和速度后,人椅自动分离,降落伞带着飞行员缓缓下降。

除了固定翼战斗机的弹射座椅,俄罗斯的卡-50直升机也装备了弹射座椅。为了避免被飞转的旋翼打伤,在飞行员弹射之前旋翼上的爆炸螺栓会启动,把旋翼叶片向四周抛出后再进行弹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