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化学毒剂最厉害?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化学武器首次登上战场。首先用作化学武器的毒剂是氯气、光气、氢氰酸等有毒化学物质,这些毒剂经呼吸道吸入后会引起中毒。针对这类毒剂,各国科学家经过广泛研究,相继发明了各式各样的防毒面具,基本上能有效防护呼吸道以免中毒。在这种情况下,进攻者开始把攻击目标由呼吸道转向皮肤。因为皮肤面积大,远比呼吸道难以防护。而穿上防护服以后,又会严重影响作战行动。为此,战场上出现了皮肤糜烂性毒剂,即芥子气和路易氏剂等。芥子气能有效穿透服装,引起皮肤发炎、溃疡和糜烂,而且作用持久,消毒困难,无特效药物,所以在化学武器库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30年代,德国化学家研究出了塔崩和沙林等有机磷神经性毒剂。20世纪50年代英国化学家和美国化学家合成了有机磷毒剂维埃克斯(VX,属V类有机磷毒剂)。这是一类全新的毒剂,它作用的目标是人的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神经系统,会破坏神经冲动的正常传导,最后导致因呼吸中枢麻痹和心跳停止而死亡。这类毒剂毒性之剧烈(只要有一小滴落在裸露的皮肤上或在战场浓度下吸几口气即可致死)和作用之快速(一般只需数分钟)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被称为“现代毒剂之王”,成为化学武器库中的王牌。在目前公开的各种化学毒剂中,V类有机磷毒剂的毒性最大。有文献报道,V类有机磷毒剂的毒性,对人半致死剂量(在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使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浓度)为每人15毫克,对伤口中毒的半致死剂量为每人0.3毫克。
【科学家】格哈德·施拉德
格哈德·施拉德(1903—1990),德国化学家,长期在德国法本化学工业公司从事杀虫剂研究。1935年合成了一系列含磷、氟有机化合物。1936年12月23日,施拉德首次合成了二甲氨基氰磷酸乙酯,这是一种剧毒神经性毒剂,军用代号为“塔崩”。1938年,施拉德又研究出了比塔崩毒性更大的沙林(甲氟膦酸异丙酯)。由此,施拉德成为最著名的毒剂合成化学家。
【发散思维】为什么农药和化学武器关系那么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