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为什么诸葛亮火烧赤壁时要“借东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一成语你一定听说过,它源于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东吴都督周瑜欲对江北曹操军营实施火攻,但连日西北风使这个策略根本无法实施,气得他大口吐血,卧床不起。诸葛亮猜透了他的心思,给他写了“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并自己成功地“借来”东风,随后才发生了火烧赤壁的故事。但为什么风助火势,火就能烧得特别大呢?这就属于燃烧科学研究的范围了。

尽管人类使用火已有近万年的历史,但正确认识到燃烧的原理仅有200多年的时间。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燃烧概论》中首次阐明“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我们一般认为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通常为氧气)之间所发生的一种以发光发热为特征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只有可燃物、氧化剂和足够高的温度这三个条件都具备时,才可能发生燃烧赤壁之战中,曹营的木质大船就是可燃物,空气中含有充足的氧气,而东吴水军熊熊燃烧的战船就是高温的点火源。既然条件已经具备,可是为什么还“只欠东风”呢?这是因为能否彻底烧光曹营,还涉及一个“火焰传播”的问题。

所谓火焰传播,就是指火焰一层一层地向可燃物推进的过程,火焰传播方向始终是指向可燃物的。当风向与火焰传播方向相同时,火焰移动的速度将提高;当风向背离火焰传播方向时,火焰移动的速度将降低,甚至火焰会因风速过高而从可燃物表面吹脱熄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嘴吹熄生日蜡烛的火焰就属于这种情况。

这样,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周瑜“只欠东风”了:曹营建在长江北岸,而东吴水军由南岸出发冲入敌营,只有起了东南风,风向与火焰传播方向相同,正所谓风助火势,火借风威,火焰移动速度大大提高,才能一举烧毁曹营!

【发散思维】碰到起火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

【本文关键词】热传递 燃烧 火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