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的中小学是地震等灾难的避难所?
1923年,日本发生了关东大地震。由于当时的学校建筑大多是木结构或砖瓦结构,因此,大地震导致不少学校的教学楼倒塌,造成众多学生遇难。痛定思痛的日本政府就此下了决心,以“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未来”为最高原则,规定学校教学楼必须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1995年,日本阪神地区又发生了7.2级地震,部分已经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教学楼也发生了倾斜倒塌。幸亏地震发生时是早晨,学生们大多还在家,但事故却说明了教学楼仍然不够坚固。于是在地震后,日本政府开始实施“校舍补强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全国各中小学校进行了一次全面抗震检查,对不符合文部省最新抗震要求的学校立即进行补强施工。
如今在日本,中小学校舍和医院是民用建筑中最坚固、最安全的防震建筑。地震发生后,甚至附近居民都往中小学校跑。
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日本民众在大灾面前异常淡定,这与“救灾从娃娃抓起”的幼儿防灾、灾情模拟演练等教育密切相关。日本不但建立了最坚固的学校,而且从幼儿开始就进行防灾教育,定期举行防灾演练,并在街巷设置防灾体验中心、防灾博物馆,提供生动逼真的现场教育等。日本政府还鼓励民众参与危机管理,实现自救,如对于房屋抗震改造提供费用补助,同时让自救和互助的观念形成一种文化,通过从小的教育和实际的接触,培养民众的自救和合作意识。
【知识点】电子游戏“阻止灾难”
2007年3月1日,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公布了一套名为“阻止灾难”的电子游戏。游戏的主要内容是在一个特定的地点拯救生命,适合于9~16岁的学生参与,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游戏中模拟龙卷风、地震、洪水、海啸和森林火灾等严重的自然灾害,玩家们需要在一定的财政预算和时间限制下拯救尽可能多的居民。因此,通过此款游戏,孩子们可以知道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并降低损失。
【知识点】美国的家庭灾害教育课程
美国红十字会网站有家庭灾害教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准备急救包,如何制订防救计划、评价计划、通信信息、紧急行动步骤等。其中各项都注重互动参与,如急救包应包括水、食物、手电筒、收音机、医疗急救箱、药物、电池、多用途工具、私人文件、手机、紧急联系信息、现金、避难毯、地图等。只要提交成人及儿童数量、药品数量、天数等信息,系统即可自动生成计划。
【发散思维】如果让你准备一个家庭急救包,你认为需要有些什么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