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复习资料:个税改革
2018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小编为大家提供申论复习资料:个税改革,一起来了解一下!
申论复习资料:个税改革
个人所得税是就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作为一个单独的税种,在任何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该税种除了具备其他税种增加财政收入的功能外,更主要的是要发挥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2018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这次个人所得税法修改,除了给纳税人带来直接红利,更实现了从分类税制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重大转变,进一步增强了个税和整个税收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影响必将十分深远。
一是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有所提高,从目前的每月3500元,即每年420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即每年6万元。
二是除了工资、薪金所得之外,拟将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也一同纳入综合征税范围,适用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
三是在明确现行扣除项目继续执行的同时,拟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
[权威论述]
个税改革要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税负降低了,实际收入增加了——李克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是调节经济最重要的杠杆之一——李克强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李克强
[作用]
这是个人所得税最基本的作用。个人所得税因其税基广泛,税收来源丰富且采用累进税率而成为政府筹集财政收入的重要工具。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收入可靠,使得国家能够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少部分人掌握有大多数的社会资源,创造了绝大多数的社会财富
导致社会各成员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而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可以直接减少社会成员的可支配收入,又由于其采用的超额累计税率制,可使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从而一定程度上弱化社会成员间的可支配收入差距,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以及缓解社会矛盾。
当整个社会的经济形势向好,经济繁荣,发展迅速时,居民收入随之相应增加,根据个税累进税率的原则,一般来说,原来处于起征点以下的纳税人收入可能会超过起征点从而开始缴税,原来处于低税率档的纳税人可能收入会增长。
[意义]
个人所得税制更加科学性、公平性。本次个税法修正,通过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设立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等一系列“组合拳”措施,总体上大幅减税,减轻广大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使个人所得税税负水平更趋合理,个人所得税制将更具科学性、公平性。
新的税制有利于国家现代化治理。个税改革后,实行代扣代缴与自行申报相结合,相当部分的个人将直接与税务机关“面对面”,个人的纳税意识将不断得到强化、提升。同时,新税制的实施还将推动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国家治理的信息化水平。税收一头连着国家,一头连着纳税人,新个税法的实施将从多方面塑造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一是个人收入与财产信息的准确性。目前,在自然人的税收征管过程中,征管信息传递并不准确,而且时效性很差。相关涉税信息资料还未能实现跨征管区域的顺利传递,同时外部配套条件还比较缺乏,例如税务机关与其他经济部门之间还没有完全联网,特别是一些能够提供个人收入和经济往来有效信息的部门,如银行、海关、工商、劳务管理、出入境管理以及公检法等部门,税务部门并不能直接共享它们的相关信息,或者相关的共享仅限于事后的情报交换,如何在短期内迅速提升个人收入与财产信息的准确性,决定着个税征管模式转变的速度与质量。
二是专项费用扣除的标准性。本次改革提出的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将直接影响到具体人员税收负担的差异性。很明显,上述专项费用扣除的处理存在两个方面的现实问题,一是如何制定出符合民意诉求和地区差异的标准,需要尽快出台相应的细则;二是如何判定上述费用发生的真实性,也需要结合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简便易行的具体要求。否则,单纯依靠税务机关的力量进行甄别与核实,会影响政策红利的实施效果。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对个税立法部门与征收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是反避税认定的复杂性。相对于企业法人,对自然人的避税认定与处罚会面临更加复杂性的局面。我国税收征管力量长期集中于法人层次,自然人的征收管理体系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目前更多是集中于某些特定行为,如自然人股权转移等。因此,自然人的财富更加容易隐匿与转移,要实现与企业纳税人同等力度的反避税功能,从信息技术、人才储备方面均存在明显的不足,如何增强执法的刚性和执法的严肃性,加大对自然人逃税等各种税收流失行为的法律制裁和经济制裁,更需要多部门甚至跨区域、跨国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四是税收征收方式的适应性。我国对于个人所得税(尤其是劳动所得)更多是采取代扣代缴方式,这种模式在分类征收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转变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模式,就必须提升个人申报的覆盖面与准确性。众所周知,即使是实行多年的年度12万元自行申报都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实,要广泛推行自行申报制度,需要税务机关提供更多的便利与帮助,同时在短时间内进行申报信息真实性的判断,这对于税务机关而言,无疑也会增加了征管难度与成本。
[对策措施]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在新个税法通过后,制定出台实施细则成为当务之急。实施细则应充分体现个税法精神,特别是在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规定上,要体现公平原则,并便于纳税人享受红利,降低遵从成本和管理成本。
在法律实施中,需多方共同努力。对纳税人而言,需要了解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并依法纳税,不能逃漏税;对税务机关而言,应构建起高效的征管体系,为纳税人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提高征管效率,确保税法的顺利实施。
个税改革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跟进。随着税收征管与配套条件的完善,应不断总结改革实践经验、深化相关改革,逐步扩大综合征税范围,完善费用扣除,优化税率结构,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关切。
申论素材:个税改革
[精彩标题]
[精彩开头]
示例一
李克强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指出中国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这不仅符合民众关切,也对个税中各种争议的一锤定音。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的提出,也让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提高个税起征点成为了务实之举,这不仅是政府的民生情怀,也是不断提升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一项重要内容。
示例二
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均易给社会发展带来种种隐患,影响到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我国是目前为数不多采用分类制征税模式的国家。这种模式虽然操作简便,但却使一些收入来源广的高收入者可以通过“分散化”来避税,最终形成目前高收入者税负相对较轻、低收入者税负相对较重的不合理现象。个税因此被不少人诟病为“工薪税”。
[精彩分析]
示例一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个税起征点为3500元,是从2011年6月开始执行至今已经到了七年之痒。近7年来,我国每年人均收入增长均超过GDP 增速,老百姓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消费上涨幅度不低,个税起征点自然有“水涨船高”的迫切需求。但一直以来,之所以没有提高起征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简单提高起征点并不公平,可能导致收入越高的人减税越多,从而加剧贫富差距,这有违税负公平原则。
示例二
从现实来看,建立分类征收,以家庭为单位的征收难度很大所以,个税改革要有次优思维,实现真正“精准个税”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综合性,在“最优”效果一时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我们不妨正视公众反映强烈的个税征收不合理问题,及时动态调整个税起征点,以“次优”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收入分配改革、提升中低收入者的获得感。
[精彩结尾]
示例一
个税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发展完善。随着税收征管与配套条件的完善,应不断总结改革实践经验、深化相关改革,逐步扩大综合征税范围,完善费用扣除,优化税率结构,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关切。
示例二
通过个税法系列改革,切实降低个税税负之后,必须加强个税税收征管模式的现代化建设和纳税诚信体系建设。全面建立基于居民身份证号码的纳税人唯一识别码制度,结合“金税工程三期”的稳步推进,建立纳税人诚信档案。对相关违规行为进行严格管控,在创业、就业、招考、晋升等方面依法予以限制,对诚信纳税行为大力褒扬,逐步形成人人诚信纳税的良好气氛。
示例三
个人所得税改革是一项事关全体公民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任何细小政策调整和制度变革都牵动很多人的神经,需要选择好改革模式,设计好改革制度,把握好改革进度,广泛听取和征求社会各界建议和意见,达成社会共识,使改革切实可行,更好地发挥公平收入分配的正向激励效应。
52xx.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