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山西历史
以下是我爱学习网国学频道编辑为您整理的中原文化:山西历史,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我爱学习网(www.52xx.cn)查看。
中原文化:山西历史【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山西虽然地处中国内地,但外国侵略者的触角也伸到了山西,引起了山西社会性质的深刻变化。从此,山西人民也开展发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斗争,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鸦片战争前夕,山西的封建统治和全国一样腐败,土地及其它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官僚、豪绅、富商和手里。康熙年间,临汾的亢时鼎拥有百万亩土地,人称“亢百万”,与江南泰兴的大地主季氏遥相齐名。乾隆时阳曲的大商人王绳中,家中金银山积,为报效乾隆皇帝,一次就从家里拿出了一百万两白银,被人称为“百万绳中”。与此同时,官府的赋税征收和徭役摊派也越来越重。赋税征收,除“田赋”、“丁银”等正税外,还有各种名目的附加税。由山西官吏发起征收的“耗羡”、“养廉”就很害民。“耗羡”是借口税粮存放期间有鼠雀吃食,税银入炉铸成银锭时有回火消耗,要纳税人多交的亏损数额。“耗羡”便利了各级官吏的敲诈勒索,很快风行全国。后来雍正皇帝实行“耗羡归公”,官吏们失掉这这笔收入,山西巡抚诺岷又奏请将全省一年所得的火耗,发一部分给地方官吏,作为生活补贴,称“养廉”。它规定,巡抚每年15000两,知府1500两,知县1000两。山西首开其例,各省很快效仿。至于徭役,由于地主勾结官府,也都转加到贫苦人身上。封建统治的腐败,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抗租、抗粮、反科派此伏彼起。1835年,并爆发了曹顺领导的窕民起义。
曹顺,原籍山东曹州,20多岁来山西,定居赵城县耿峪村。当时赵城流行先天教。先天教是白莲教的一支,曹顺入教后,1834年继任教主,他以宗教为外衣积极组织农民打造兵器,准备起义。1835年4月1日深夜,曹顺率众起义,攻占赵城,杀县令,烧衙门,打开监狱,放出被押群众,第二天又分兵进攻洪洞、霍州、临汾。山西巡抚鄂顺安闻讯急忙调集大同、太原等处清军,围攻赵城,城里的豪绅也纠集地主武装内应。面对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曹顺率领义军浴血奋战,因力量分散,寡不敌从,赵城被攻陷,起义遭到失败。后来,曹顺被俘,鄂顺安亲自刑讯,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被鄂顺安用积其残酷的“寸磔”处死。赵义军前后被杀者,不下数百人。
曹顺赵义发生在中国农民革命的低潮时期,虽因力量分散,只有7天就被镇压下去,但他们英勇不屈的反抗斗争精神,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在封建统治日趋腐败,走向衰落的时候,外国侵略者偷运到中国的鸦片也输入山西,这是从嘉庆年间开始的。当时太谷、平遥、介休等县的商人唯利是图,从广东贩回鸦片,在晋中地区偷卖。道光年间又有到天津销货的商人,转贩鸦片回省销售。为了取利,一些地区也开始种植罂粟,熬制土烟。随着商人走私活动的日益猖獗,烟毒在山西蔓延开来。绅民吸食和制造烟具的,日渐增多,当时山西的“太谷灯”竟和山东的“胶州灯”齐名,成了中国最好的烟灯。
鸦片大量输入,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清政府以银代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鸦片是一种毒品,久吸成瘾,使人骨瘦如柴,精神萎靡,而且花费巨大,富者倾家荡产,贫者典妻卖女,给山西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同时,鸦片的输入和泛滥,也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道光皇帝接受林则徐的建议,下今禁烟。山西巡抚阿勒清阿积极执行禁烟旨令,查禁烟土3.8万余两,收缴烟具1.5万多件。在禁烟中,他十分注意“断绝外来兴贩之路”,因此很正确的把打击重点指向鸦片的贩卖者,一旦抓获吸食之人,务必“寻明来历,一并追踪究”。1831年,他查获了汾阳、太谷贩卖烟具和鸦片的人犯,都给了严厉制裁。为了禁绝鸦片,他还勒令山西各道州县出具甘结、保证管辖地方无贩卖和吸食鸦片之人。
阿勒清阿的禁烟是认真的。他的禁烟活动受到了山西人民的欢迎和支持。但是,由于清廷政府专制统治的极端腐败,在官、商鸦片走私集团的干扰破坏下,他终于未能阻止鸦片在山西的继续泛滥。
鸦片战争时,山西虽远在后方,但山西军民却在与前线的军民战斗在一起,为抗击英国侵略做出了贡献。
1839年6月,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之后,英国资产阶级积极策划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清政府被迫喻令各省备战。山西巡抚杨国桢在加紧操练清军的同时,上书请求把笨重的老式抬枪抬炮改造成轻便适用的抬枪抬炮。经改造后的枪炮,在战争中运送到闽浙前线使用,受到官兵的普遍称赞。1842年初,山西巡抚杨国桢调任闽浙总督,同时调山西兵赴浙江乍浦驻守,英勇地抗击了英军的进攻。乍浦失陷后,侵略军北犯,苏州、天津相继吃紧,山西又受命挑选精兵,配足军备器械,赶往驻地防堵,并派兵运送抬枪抬炮二百杆,配足铅丸、炎药、兼程赶往天津备用。
鸦片战争期间,除清政府由山西调拨银两作为直隶海防军费外,山西商民还捐银200余万两。山西军民在鸦片战争中,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
中原文化:山西历史【二】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把自己的子孙分封在一些重要的地区为藩王。封在山西的有大同的代王朱桂、太原的晋王朱罔、潞安的审王朱摸。他们位高势大,控制着当地的军政实权,为非作歹,老百姓吃尽了苦头。
明朝中后期,统治机构日趋腐败,土地兼并更加严重,山西农民的反抗斗争也日益剧烈起来。1521年,陈卿领导潞安青平里农民起义,他们杀富济贫,以潞安为中心,迅速发展到河南的怀庆、卫辉(安阳)、相州(汤阴),震惊了明王朝。统治者急调河南、河北和山西的军队,采取剿抚并举的策略,用了5年的时间才镇压下去。起义失败后,统治者在青平里筑城设县,取名“平顺”,幻想长治久安。但到明朝末年,山西又暴发了任亮、王刚领导的交城、文水、汾阳、太谷农民起义,先后坚持了十几年。
明朝末年,高迎祥、罗汝才、张献忠等和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曾三次大规模地进入山西,沉重打击了山西封建势力,受到山西人民的广泛支持和响应。第一次是在1630年,高迎祥、罗汝才、张献忠等率部由陕西转入山西,在平阳、泽、潞、汾、沁、辽一带破州夺县,打击土豪劣绅,开仓济贫,大批农民涌入起义军,势力很快发展到20余万人;第二次是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以后,亲率50万大军,从禹门渡河入山西,兵分两路,一路自平阳向北,攻取太原、宁武、大同,而后直抵北京,一路沿黄河北岸进军,经邯郸逼近京师。起义军浩浩荡荡,所过州县都设立了地方官或派将驻守;第三次是吴三桂降清,大顺军退出北京,经山西向西安转移。李自成率军经娘子关入山西,本准备在山西组织反攻,但由于明朝降将的反戈和地主武装的反扑,使农民军处于困难境地。清军进攻山西,农民起义军在太原、长治等地经过顽强抵抗,山西才被清军占领。
中原文化:山西历史【三】
风起云涌的抗金斗争
当宋辽对峙的时候,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强盛起来。公元1115年,女真首领阿骨打称帝,建国号大金。金灭辽后,又开始向北宋进攻,山西又成为宋金角逐的战场。
1125年1月,金兵分两路南下,一路从河北指向大名,一路由大同指向太原,准备东西两路会师,夺取北宋京城开封。驻太原的河北河东宣抚使童贯闻风而逃,太原人民在知府张孝纯、副总管王禀的率领下,高举抗金大旗,对金人进行了整整8个月的欲血奋战。在太原被金兵包围期间,城里粮食断绝,士兵们煮上弓弦和马鞍上的皮革充饥。1126年9月,太原沦陷,张孝纯被俘,王禀自杀,金人把他的尸体踏成肉泥。太原人民死于战火的不计其数。
金军占领太原后,长驱南下,11月便渡过黄河,占开封,宋徽宗和宋钦宗当了俘虏,北宋灭亡了。
北宋灭亡以后,山西又处于金的统治之下,山西人民不能忍受金朝统治者的欺凌,纷纷组织武装,展开抗金斗争。著名的“八字军”就是上党人王彦组织的。他们在脸上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城”八个大字,以示抗敌救国的决心。八字军很快发展到10多万人,他们联络河北的义军共同抗金,声势浩大,对金人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在太行山以西抗击金兵的义军中,还有经平阳人梁兴为首的“忠义社”,他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活跃于平阳一带。
1127年,红巾军向泽州、潞州一带进兵,猛攻金军统帅粘罕的大营,大败金军。1134年,在一次激战中,梁兴手刃金军大将乌玛喇,给金兵以沉重的打击。1135年冬天,金军疯狂反扑,在平阳一带进行大扫荡。由于敌众我寡,梁兴率领义军,冲出重围,南渡黄河,投奔到岳飞帐下,成为岳飞的一员大将。1140年,岳飞从湖北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县)出师北伐,梁兴奉命率先头部队,重返太行山区,担任起联络北方义军,开展敌后斗争的重任。在“岳家军”取得郾师大捷的同时,梁兴也会合太行山军民,收复了山西南部和河南黄河以北的大片国土,造成两河地区如火如荼的抗金斗争的形势。1141年,南宋统治者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抗金斗争转入低潮。梁兴在此情况下,仍以太行山为根据地坚持斗争,直到1148年,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献身。
另外,五台山僧人善诺杜大师领导的五台山起义军,张横领导的管岑山起义军、王忠植领导的吕梁山起义军以及在中条山等地活跃的岳家军等,也都给了金兵以猛烈打击,为保卫中原的经济文化作出了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