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实用资料

党的创新理论及相关知识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任性的心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理论创新。下面是我爱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的创新理论及相关知识,欢迎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我爱学习网


党的创新理论有哪些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江泽民“新三步走”战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5、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马克思主义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

(3)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各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几大亮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体现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理论创新,这无疑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新常态”与供给侧改革。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实现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对我们是一个新的巨大挑战。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谋划和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就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在深刻理解“新常态”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新的重大战略思想的同时,还要深刻把握与经济发展新常态思想紧密联系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的思想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是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提出“四个全面”,并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从而意寓着“四个全面”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更具体地说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一个根本发展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则是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政治保证。

五大发展理念。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并写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所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之中。《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也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讲话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是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集体智慧的结晶,指引着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2016年,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从根本上说,是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使之得到发展并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科学命题,并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作出了深刻论述。他认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页)

怎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正确地结合起来,实现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从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中,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着重注意:

第一,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它的立场、方法。

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这是我们进行理论创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所以我们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1957年3月,毛泽东在一份材料上所说的“党员在理论上怀疑或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个别原理是否允许?如果根本怀疑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经济学或社会主义理论,可否留在党内?”这句话旁边,作了如下批注:“前者是肯定的,后者是否定的。”我们所说的理论创新,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发展。离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创新就根本无从谈起了。

但是,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只需死记硬背、机械复述的教条。所以,“要分清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和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对于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流行过一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绝对化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毛泽东是坚决反对的。他认为:“学习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专门模仿;一种是有独创精神,学习与独创结合。”(《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66页)我们必须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独创、坚持和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毛泽东讲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跟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统一。”(《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26页)

这里所说的中国实际,是指什么呢?这涉及三个基本的方面。

首先,是指中国基本国情。中国基本国情,主要是指中国社会的性质,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上层建筑,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其他矛盾及其特点,社会的阶级阶层结构和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及其相互关系,等等。同时,也是指当前运动、当前工作的特点及其规律性;经济、社会、政治、军事、文化、党务各方面的动态;等等。此外,也应当包括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人口、资源、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包括宗教信仰)等的状况。

还应当注意到,中国本身不是离开世界的一种孤立的存在。要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国情,不能不考虑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及其特点,不能不考虑它在整个国际格局中所处的地位,不能不考虑它与世界上各种力量的关系,等等。

科学认识和把握上述情况,是正确理解和处理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进行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主要是指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以及在这种实践的基础上所积累的经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只有科学地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才有可能进行新的理论创造。这里所说的实践经验,既包括正面的经验即成功的经验,也包括反面的经验即犯错误和遭受挫折、失败的教训。前者指明什么样的想法、做法是可行的,后者指明什么样的想法、做法是不可行的,这样人们的认识才能达到全面毛泽东讲过:“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9页)实际上,进行理论创新,就是毛泽东所说的“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

再次,是指中国的历史文化。这里所说的历史,主要是指中国社会以往的发展过程,以及中国人民在这个过程中所积累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等方面的经验,国家治乱兴衰的教训等等。这里所说的文化,主要是指从事理论创造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的优秀文化遗产,必须有选择地加以利用的以往的思想材料。

1943年5月,中共中央在一个决定中就明确论述了“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的思想。(《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19页)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第三,把调查研究作为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中间环节。

“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要做好这两件事,都离不开调查研究。所以,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期讲过:“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2页)在总结“大跃进”的教训时,他指出,“过去这几年犯错误,首先是因为情况不明”,“不做调查研究了”。为了解决问题,就“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3-254页)

进行调查研究,就是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过程。只有经过调查研究这个中间环节,我们才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正确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新的理论”。脱离实际,闭门造车,或者简单抄袭外国套路,是同理论创新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历史表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通过调查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研究和总结党和人民集体奋斗基础上积累的丰富经验,批判地继承和汲取中国历史文化的优秀遗产,才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从而为中国人民锻造了革命和建设的锐利的思想武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加了新的精神财富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说过:“我们的实践超过了马克思。实践当中是要出道理的。”所以我们“要产生自己的理论”。由于实践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理论也应当随之不断向前发展。所以他还对与会同志说,“你们应当超过我”。

1962年,毛泽东讲过:“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同上书,第302页)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总结这些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鲜经验、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使命。

毛泽东关于理论创新的论述,已经被长期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对于我们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仍然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关推荐:

广东关于取消长途驾驶项目考试的通知

公务员政审个人小结

助学贷款毕业后怎么还

六年级英语毕业试卷带答案

在单亲家庭的个人需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