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实用资料

高三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单薄的啤酒

高三历史对于文科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们已经做好准备上战场了吗?下面我爱学习网小编整理了高三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高三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一)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1、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

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写到:“科举考试制度还有另外一面,由于它是以只承认一家之学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而这些东西正是若干世纪以后当西方商人和炮舰出现时中国陷人困境的一个原因。”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科举制度的存在导致中国落后挨打

B、独尊儒学始终禁锢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C、八股取士束缚了明清进步思想发展 D、儒家学说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顽固落后

4、《荀子•富国》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我

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男耕女织 C、个体经营 D、精耕细作

5、“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

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

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

A、朝贡制度 B、官营专卖 C、重农抑商 D、市坊制度

6、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末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 之患。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7、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

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

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 B、太平天国、甲午战争、《辛丑条约》

C、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8、《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

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 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鸦片战争爆发 B、抗日战争爆发 C、中华民国建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9、有人形象的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

两个历史片段是①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②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了不平等条约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10、以“中国革命”为 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其中以三大 摇篮即 ①人民

军队的摇篮②中国革命的摇篮③共和国的摇篮 为代表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国红色文化

中的璀璨瑰宝。那么,下面对于这三大摇篮,表述最准确的是( )。

A、①:这支人民军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

B、②:此地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③: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D、①:延安、②:瑞金、③:遵义

11、如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从事对华贸易的

机构——洋行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的情况。对

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②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③表明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

④清政府企图加强对外商的控制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12、我国近代某个工厂刚刚创办时“正厂初办,下走无状,不能得世界之信用”,“既不能昭布信

义、集累亿之赀,又不能速取捷效、执谗谤之口,独立搘拄,呼助无人。” 以下是1840-1956

年我国四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图,符合该工厂形态的是( )。

13、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

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

A、它曾做出工作重心转移的决策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4、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

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

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B、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的新特点

C、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D、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行为

15、1958年,毛泽东外出视察时说:“我们现在有一些同志不愿在工业方面大搞群众运动,他们把

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错误的 。”材料

说的‘不正规’‘农村作风’‘游击习气’实际上指的是( )。

A、 违背经济规律的蛮干 B、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

C、压制广大工人的社会主义 建设积极性 D、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16、党的十五大报告对南方谈话作了一个很深刻很准确的历史评价。“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

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下列属于当时“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

识问题”的是( )。

①厂长负责制是否削弱了党的领导? ②私营经济是否动摇了社会主义?

③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 ④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7、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

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 )。

A、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C、是无视能力差异的国家管理模式 D、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18、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

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19、在近代,欧洲一个国家确立了“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

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这种政体下居于国家

力中心的是( )。

A、议会 B、皇帝 C、内阁 D、总统

20、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宪法》,这反映了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法制化 B、反封建性 C、渐进性 D、普选制

21、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

权力机关——公社委员会;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等等。这些做法

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主要有( )。

①人民民主原则 ②无产阶级专政原则 ③人民公仆原则 ④工农联盟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据某史学著作记载:“当事件发生时,(中苏间的)这种分歧完全公开化了,毛泽东主义者嘲笑苏

联害怕美国这只‘纸老虎’,而莫斯科则谴责北京存心想把世界拖入核战争。”文中的“事件”是( )。

A、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B、柏林墙修筑 C、古巴导弹危机 D、朝鲜战争

23、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时说,“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

调最初在 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

A B C D

24、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

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

映了( )。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D、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5小题14分,第26小题21分,第27 题17分,共52分)

25、十八大报告亮出“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坚定态度后,“既要打老虎,又要拍苍蝇”

就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语句。其实自古以来,反腐倡廉就是一个永不冷却的话题。阅读以下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材料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普通法院的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英国反腐败机制》

材料四自1938年8月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边区政府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毛泽东逐一为每份奖状题字,使受奖者感到莫大的光荣。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建党85周年特稿:五个案例见证党的反腐之路》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3分)

(2)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反腐败的方式。(3分)与材料二相比,英国近代的监察制度有什么进步之处?(4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廉政措施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4分)

26、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区域,又是文明进步的前沿地带。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早期城邦从村落发展而来,是若干村落联合的结果。村落的规模实际上也就决定了早期城邦的规模。小邦寡民不仅仅是城邦的外部表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形成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它使公民的生活更趋稳定,使希腊人在与自然界的抗争 中更具优势。……当然,城邦的小邦寡民性也决定了早期希腊社会的发展空间和资源规模,规定了它们的政治和军事体制模式,从而为形成特色鲜明的希腊文明奠定了基础。

----杨共乐《古代希腊城邦特征探析》

材料二 西周时 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材料

明、清北京城平面图

材料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

——摘自《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五: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英国在城市化初期,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的《住宅与 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标志着规划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和引导城镇化进程的公开政策。同时,政府的公共政策在英国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36年,伦敦郡通过 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由伦敦政府购土地作为“绿化隔离带”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 ——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希腊城邦的特点。(3分)

(2)材料二、三的城市建造分别体现什么特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2分)

(3)请阅读上表,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状况,(2分)并分析其原因。(4分)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2分)以及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4分),并围绕此问题谈谈你对中国城市化有何建议。(2分)

27.20世纪以来,随着各国国家实力的变化,国际关系也随之变化。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

图1 1950年中苏签订友好条约 图2 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指导中国工人

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晚,周恩来举行了欢迎尼克松的宴会。尼克松在祝酒辞中说:“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

——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材料三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四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是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摘自基辛格1993年的谈话

(1)参照材料一中的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支持对建设新中国的主要作用。(4分)

(2)根据材料四回答,尼克松所说的“巨大的分歧”和“鸿沟”主要指什么?(1分)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越过“鸿沟”进行会谈的共同目的(1分)以及对国际形势产生的深远影响。(2分)

(3)材料三中提及“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运用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该观点。(4分)

(4)材料四中基辛格说“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其观点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C D B B C B D B A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B A D C D B A B C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21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25.(1)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3分)

(2)方式:法制反腐;制度反腐;舆论反腐。(3分)

进步之处: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下,体现皇帝的意志以加强皇权为目的(人治);而英国的监察体制则是在近代资本主义政体下,较充分地体现民意的监察体制,以法律来规范监察过程和结果(法治)。(4分)

(3)历史意义:提高了党的威信;赢得了群众拥护支持;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3分。任意三点即可。)

现实意义:廉政建设的经验对今天反腐倡廉有指导和借鉴意义。(1分)

26. (1)希腊城邦是独立的政治单位,建立民主政治;希腊城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小国寡民;文化繁荣 (任意三点即可得分。3分)

(2)(1)特点:材料一体现了等级分明的特点;材料二体现了布局严谨,皇权为中心。(2分)

新现象:专业城市兴起(出现了繁荣的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任意两点即可得分。2分)

(2)整体上发展缓慢;长江下游、南南沿海和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最高。(2分)

原因: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依然占据统治地位;通商口岸聚集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近代企业的兴办,使城市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4分)

(3)特点:注重规划,加强政府干预;注重立法。(2分)

问题:城市化进程过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疾病流行;(4分)

认识:要把环境保护规划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提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建设污水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环境监测网络。(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7. (1)最先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结盟,有助于冲破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2分)帮助中国进行经济建设,有助于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2分)

(2)鸿沟: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1分)

目的:应对苏联的威胁。(1分)

影响: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2分)

(3)亚洲充满火药味是指在二战后亚洲爆发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2分)欧洲的冷战则是指美苏双方通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等来实现没有硝烟的对抗。(2分)(能写到冷战热战的史实即可得分。一点一分。)

(4)不矛盾。(1分)因为在综合国力和军事上 ,美国的实力在世界各国中占据优势,显然是超级大国(2分);但从经济上说,当今世界出现了美、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力量中心。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

高三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有人将“分封制”称为“封建制”,是指古代帝王列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地。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分封制的是

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

B.汉高祖封侄子刘濞为吴王

C.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于燕地

D.康熙封四子胤稹为雍亲王

13.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

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D.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14.史籍记载,西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可见该时期

A.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

B.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超过官营手工业

C.民营作坊采用水力鼓风和高炉炼铁技术

D.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

15.唐朝文学家皮日休在《皮子文薮•汴河铭》中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运河开通后,江都(今江苏扬州)出现许多货场、旅店等,搬运业、商业也开始繁荣起来。由此可见开通运河的直接影响是

A.农副产品成为商品 B.邸店柜坊开始出现

C.沿岸城镇兴盛起来 D.国内市场逐渐形成

16.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了迷信,没有多大价值

B.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

D.“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

17.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 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③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④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8.2010年11月16日,经由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中国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统治阶级的喜好密不可分

B.它以北京地方戏为母体而成,故名京剧

C.“文化大革命”中一统天下的“样板戏”大多是现代京剧

D.可以用“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概括它

19.古代雅典政治的一个特点是“公民是轮流地统治或被统治”。下列雅典的机构中,不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议事会 C.民众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20.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B.宗教改革的领导人

C.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 D.近代科学的奠基者

21.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大帝(1762—1796年在位)常常说出启蒙运动的富有代表性的口号,如“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应当平等”、“君主应为其人民服务”、“一个国家若划分成少数大地产是危险的”等。这表明启蒙运动

A.冲击着欧洲的封建统治 B.成为俄国政治革命的理论

C.其影响超出了欧洲范围 D.迫使统治者改变其统治政策

22.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某同学在阅读《世界文明史》时,看到这样一句话:“( )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括号内指的是

A.新航路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斯大林模式 D.第二次工业革命

38.(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罗马向海外扩张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各个行省都派驻总督治理……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钱刮财,提供了便利条件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忽必烈即位初期……委派重臣以中书省官“行某处省事”名义,到地方行使中书省职权……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行省由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逐步过渡为地方最高政府,但仍长期保留着派出机构的性质。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元朝的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仿照汉法,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为前提……地方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成吉思汗时代的法令,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典,在实践中,蒙古部落的习惯法还占据着统治地位。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编成《至元新格》,这是元朝的第一部法典。元仁宗时,编成《风宪宏纲》-元英宗时,以《风宪宏纲》为基础,修成《大元通制》。与此几乎同时,又出现了《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还颁布了《至正条格》,其类目与《大元通制》相似。

元世祖时,明令把全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

——摘编门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在行省设置的背景上,罗马帝国与元朝有何相似之处?(2分)在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上,两者有何不同?(4分)罗马法在当时的作用为何?(2分)请举三例说明罗马法对后世的重大影响。(3分)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当时的作用又为何?对后世有何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一、三回答,在法律演变形式上,罗马和元朝有何相似之处?(2分)分析指出罗马帝国万民法与元朝法律的不同之处?(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度的认识。(4分)

39.(29分)学习中国古代史,宋代是无法绕过的一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国力、财政上面的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竞争,特别是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

材料宋代没有国家分配土地的制度,土地买卖流转频繁。官府热衷于审核土地买卖契约、租佃契约是否齐备。财富流动迅速频繁,“贱不必不贵,贫不必不富”……自古认为务农才是“本”,宋人却提出士农工商皆本业。11世纪前期,非农业税所占的比重,第一次超过了农业税。唐天宝年间一年铸钱大约32万贯,到宋神宗时期已经多达500万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在北宋出现的。

材料三 欧阳修称宋代的科举制度“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居官者得不到世代相承的保障,而缺乏家世背景的平民,若能脱颖而出,则得以进入仕途。欧阳修4岁丧父,买不起纸笔,拿芦苇秆在地上画着学字。范仲淹也是断齑画粥,坚持学业。《宝祐四年登科录》记载是科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184人,平民出身417人。

——以上材料引自邓小南《宋代是“积贫积弱”,还是历史上最辉煌时期》

材料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五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指出造成材料一所述宋代“积贫积弱”的原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经济繁荣的原因(5分)。除材料二提及的内容外,请从不同角度再举三例说明宋代的经济繁荣。(3分)

(3)从社会变迁过程的角度看,概括材料三最能反映出宋代社会的一个什么特点,并作简要说明。(4分)

(4)结合所学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以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令汤因比、余秋雨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5分)请用一句话表述你对宋代的整体认识。(2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D C D C C D B

A A A D B

38(23分).参考答案:

(1)相似之处:都是在征服了广大区域和多个民族之后设立的。(2分)不同:罗马帝国行省总督拥有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元朝行省长官拥有军事、行政大权,但受中央政府节制。(4分)作用:罗马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了帝国的统治;(2分)成为世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民法典》、《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受罗马法影响;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各种司法原则;罗马法影响远及亚洲(日本、中国)等等。(每例1分,总分3分)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元朝行省制度为后世所沿用。(2分)

(2)相似之处:都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2分)主要区别: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元朝法律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他们在政治待遇和法律地位上都是不平等的。(4分)

(3)认识:罗马法和元朝行省制都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先进的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答对1点2分,总分4分,)

39.(29分)参考答案: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的不断扩充,形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兵权收归中央则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总分4分)

(2)原因:土地买卖流转频繁(不抑兼并),财富流动频繁;商业环境相对宽松,(4分,每点2分);人们观念改变;社会相对稳定;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等(任答1点1分,本问总分5分)

商品种类增加;市坊不再分离;商品交易时间限制被打破;“草市”更加普遍;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市镇;瓷窑遍布全国,出现五大名窑;丝织品品种繁多;同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等。(每点1分,总分3分)

(3)平民化,居官者得不到世代相承的保障,而平民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考中进士的平民出身者多于官僚出身者。(4分,如答公平等方面得2分)

(4)活字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火药被广泛运用于军事,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了封建专制;指南针被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或新航路的开辟)中起了重要作用。(名称和说明各1分,答其它方面言之成理也可得分,总分6分)

(5)丰富的物质生活;发达的科技;自由的生活方式;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社会;通过奋斗能够获得成功的社会;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市民素质高;开阔的对外视野等。(其它言之成理也可得分,第1点2分,余每点1分,总分5分)

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如“宋代虽积贫积弱,却是历史上最辉煌时期”,(2分,仅答一方面得1分)

高三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

A.分封制崩溃 B.宗法制强化

C.君主专制制度崩溃 D.中央集权制形成

13.《管子》中说“民乃知时日之早晏(晚),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早起……民不惮劳苦”。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动力源于

A.土地私有制形成 B.铁犁牛耕的使用

C.分封制瓦解 D.中央集权制建立

14.秦朝丞相李斯在峄山的纪功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攻战日作。流血於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秦朝实行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什伍连坐制 D.焚书坑儒

15.唐太宗时,全国分为十个道,每个道包括若干个州,以便于皇帝派官员视察各州的行政工作。与“道”职能相当的是

A.秦朝的郡 B.西汉的州 C.宋朝的谏院 D.元朝的中书省

16.资料记载:元月十五日,京城中几个主要佛寺竞相举办法会,吸引人群;大街上百姓提灯游行,争奇斗艳,四处张灯结彩,好不热闹。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发生于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17.“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它的价值十分显著: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需要300张羊皮。”文中提到的技术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司南 D.火药

18.汤因比说:统一中国的统治者们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他们要防止帝国再次因为地方军阀的兴起而分裂,并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但代价却是牺牲了军事实力,这使他们在处理与富于进攻性的蛮族邻居的关系时,处于不利的地位。汤因比所说的这一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汉朝 C.宋朝 D.清朝

19.有考古专家表示,在汕头海域发现的“南澳Ⅰ号”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唯一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贸船,船上装载的瓷器主要出自福建漳州平和窑。下列对“平和窑”的判断正确的是

A.属于家庭手工业 B.属于私营手工业

C.属于官营手工业 D.不可能采用雇佣劳动

20.清政府曾规定:第一:严禁火药、铁器外销。第二:夷商到岸必须起卸武器。第三:不准夷商购买中国书籍、学习中国语言文字。这些规定反映出清政府

A.努力保护国内市场 B.对西方持防范态度

C.禁止与西方交往 D.消极执行与列强所签条约

21.随罗马的扩张,罗马从一个小城邦发展为地中海霸主。这对罗马法的影响不包括

A.罗马法的内容日益庞杂 B.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扩展到帝国内所有自由民

C.《十二铜表法》逐渐被废除 D.使罗马法逐渐具有了世界影响

22.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伯利克里的这种自信源于

A.领袖地位 B.充裕的物质生活

C.雅典人所受的良好教育 D.雅典的民主制

2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第一步 第二步

甲 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乙 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 寻找到当时用于投票的陶片作证据

丙 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史料 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

丁 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 得出这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

A.甲 B.乙 C.丙 D.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160分。

38.(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派张骞建立与西域的联系后)汉朝丝绸的出口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亚、西亚运到罗马帝国,成了罗马元老院议员和其他贵族的夫人的珍贵服饰;罗马的铁制品、玻璃、金银由西向东,流入了汉朝。

材料二:就以澳门——果阿(印度城市)——里斯本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的商品中生丝量最大。而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当时的欧洲商人们说,葡萄牙人从里斯本运往果阿的白银几乎全部经澳门进入了中国

——以上材料据樊树志《国史概要》整理

材料三:公元1793年(即乾隆五十八年),大英帝国向中国派出马嘎尔尼勋爵率领的庞大使团,名义是庆贺乾隆皇帝80寿辰,实际上是希望通过直接同中国皇帝谈判,要求开放通商口岸,扩大中英贸易,但乾隆帝断然拒绝了马嘎尔尼提出的全部要求。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及意义。(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东西方“丝—银贸易”形成的背景。简要分析白银在葡萄牙和中国间流动对两国产生的影响。(1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乾隆帝拒绝英国要求的原因,并分析这一决定对中国的影响。(7分)

39.(25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8分)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8分)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9分)

参考答案

12.A 13.A 14.B 15.B 16.B 17.A 18.C 19.B 20.B 21.C 22.D 23.C

38.(1)条件:①汉武帝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强化。②经济繁荣,国力强大。③中国丝织业发展,丝绸产量大。④西方对中国的丝绸有巨大需求。⑤中华文明水平高,具有强大吸引力。(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给6分)

意义:密切了沿路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2分)

(2)背景:新航路开辟,欧洲人到达亚洲;葡萄牙在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白银;中国丝纺织业发达。(4分)

影响:对葡萄牙:获得中国的丝绸,满足了贵族的奢侈享乐;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葡萄牙后来衰落。(4分)

中国: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

(3)原因:天朝上国思想;中国农耕经济高涨;(3分)

影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丧失利用国际市场、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4分)

39.(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8分)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8分)

(3)考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

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 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 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9分)

高三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四)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到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

A.中央监 察机构更加完善 B.中央放松了对地方的监察

C.汉代官僚队伍廉洁高效 D.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2.元世祖诏立“中书省”总理全国军务,所谓“中书政本也,军国之务,大小由之”,不仅总管内外,而且也统辖六部,三省制变成名副其实的一省制。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由三省向一省的转变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B.有效防止重大决策的失误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力图解决宰相专权的问题

3.“旧设南北两会同馆,接待番夷使客。遇有各处贡夷到京,主客司员外郎、主事轮赴会同馆,点视方物,讥防出入。”从《大明会典》的这则记载可以窥见明朝的

A.开放外交 B.朝贡贸易 C.特务制度 D.文化专制

4. 唐代《田令》中规定:“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此规定

A.保护了农民 的土地所有权 B.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

C.防止了豪强占农民的土地 D.防止了农民卖地逃税

5.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6. 明 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B.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C.政府确立重商政策 D.手工业演变成主流产业

高三历史试题 第1页(共6页)

7.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8.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9.据说,宋朝哲宗皇帝曾听程颐讲道并赐茶。皇帝当时折断了一截枝柳。程颐遽起谏曰:“方春万物生荣,不可无故摧折”,哲宗虽面露怒容,但只是“掷枝而走”。这表明

A.两人哲学立场不同 B.宋哲宗善于纳谏

C.程颐具有人文精神 D.当时政治环境宽松

10.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11.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情况,称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A.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发展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12.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上发现大量古代的遗迹、遗物。下列遗物中 ,可能出现在汉代的是

A.葛布、曲辕犁 B.玉米种子、水排

C.绒类织物、罗马金币 D.丝绸、定窑孩儿枕

13.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 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高三历史试题 第2页(共6页)

14.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15.自1789年到2003年,美国总统共用了1484次常规否决,国会推翻的否决为106次,大约有7.5%的总统否决被国会推翻。这表明

A.美国总统权力不断扩大 B.美国难以实现权力制衡

C.政府遵循美国宪法原则 D.联邦总统维护选民利益

16.“义和团运 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

A. 爱国与保守 B.反帝与反封建

C. “灭洋”与“扶清” D.正义与非正义

17.“11月8日,国民党冯治安部张克侠、何基沣两位军长在徐州东北贾汪、台儿庄地区率部起义,我军迅即兵临徐州城下,切断黄百韬兵团与徐州的联系。”以上这位解放军战士的日记记载的战事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8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19.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国家方面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急事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洲政策

A. 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 促成了欧洲平等伙伴关系

C.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 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20.“巴黎公社的诞生与法国当时的政治环境、法兰西国家的民族传统等方面是紧密联系的。”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法国人民热爱民主自由 B.法国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C.法国工人对民主制失望 D.法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21.《国际信使报》刊登了下面一幅漫画,此漫画基本反映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引起

高三历史试题 第3页(共6页)

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忧。其担忧的理由主要是

A.俄欧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致世界经济复苏放缓

B.美国在俄后院建反导系统会引爆世界新冷战

C.美俄之间的核军备竞赛将使世界充满核恐怖

D.北约和俄国争夺中东将致地区形势迅速恶化

22.1975年3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的《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难以接受。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这一现象说明了

A.美国反对一个中国原则 B.“文革”左倾错误影响中国外交

C.美国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 D.美国对外政策坚持霸权主义

23.1958年7月,《红旗》杂志报道,“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以供给制为主,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几个月后,原宣传的许多优越性开始走向反面。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各阶层组合为一体与专业化分层相背离

B.公社忽视了农民的生存需求和发展需要

C.社会生活单一化与多样发展方向相背离

D.农民身份固定化与社会身份流动相背离

24.钱乘旦先生对世界史的定义有两种:一是“世界的历史(history of the world)”,这是一种“整体史”或“全球史”;二是各国历史的相加(history of all countries),事实上是一种组合起来的国别史。下面 属于第二种定义的是

A.用多元价值观研究各民族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

B.物种——疾病的传播与交流

C.《双城记》把世界分成“光明之城”和“黑暗之城”

D.近代前期以白银为媒介的世界市场的孕育

高三历史试题 第4页(共6页)

25(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 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 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 出。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商人和王权终于走到一起,商人在金钱上支持国王,国王在政治上确认商人的地位, 在英国、法国、德国,富有的商人作为市民的代表出席了国会。不仅在政治上,在思想观念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在庄园经济时代,基督教卑视财富,而在货币经济时代,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宣扬:人是尘世的上帝,财富是国家富强的基础。与庄园不同,城市国家的财富,来自商业的利润。所以商人有着崇高的地位,尤其把海外经商看成是人们具 有崇高身份的象征。

——张椿年《海洋文明与中世纪西欧社会转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徽商财富流向的主要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西欧商人的主要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根源。(1 4分)

(3)综上所述,概述商人群体对近代社会转型作用的认识。(3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高三历史试题 第5页(共6页)

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末书院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整顿、改良旧书院:主张裁减旧的诗文词章之学,在保证传统的经史之学的基础上,“兼习算学,凡天文、地舆、农务、兵事,与夫一切有用之学,统归格致之中,分门探索,务臻其奥”。(二)另建新型书院:如上海格致书院,聘请西方学者教授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技术),后分为矿务、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学,学生可任取某学,逐次讲习。(三)将旧书院改造为新式学堂:始于1896年刑部侍郎李端菜在《请推广学校折》中建议:“令每省 每县各改其一院,推广功课,变通章程,以为学堂。”然后再逐渐推广。于1901年8月下令将各地所有书院一律改为学堂。至此,延续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书院即告结束,以后虽仍有以书院命名的,但已是属于新教育范畴了。

——摘编自《中国教育史》网络课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书院教育的新变化。(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书院教育的影响。 (6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DCBBB AACDC ACDBC ABDAD BDBC

非选择题:

25、(1)特点:大量财富投向非生产领;官场消费;科举消费;买田置地;公益消费(建祠、助学、济贫等);没有将大量商业利润用来扩大再生产。(任意四点得8分)

(2)差异:中国:经商致富依靠权钱交易,权力支撑;商人缙绅化;商业资本封建化;消费畸形。(任意三点得6分)

西欧:商人与王权相互依赖;参与国家管理,政治和社会地位高(任意二点得4分)

根源: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导;西欧以商品经济为主导(4分)

(3)认识:商人群体受制于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在社会转型中所起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3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6、(12分)

观点一: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2分)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6分)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2分)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2分)

观点二:宋代是积贫积弱的朝代。(2分)宋代民族政权并立,辽、西夏、金威胁着两宋安全,宋初由于过分集中军权导致军队战斗力不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失利,两宋政府通过签订屈辱和约换取边境安宁;(5分)宋代虽然经济繁荣,但宋初的制度革新导致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财政入不敷出,民富国不强;虽经王安石变法也未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5分)

27.(15分)

(1)新变化:由新旧书院并存到一律改为新式学堂;新书院聘请西方学者,中西兼学;教学面向现实,以培养新式人才为目标;分门教学,学生可自由选择课程。(9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亦可)

(2)影响:冲击了封建守旧思想;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文化;有利于培养实用性新式人才;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等。(6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亦可)


本内容由栏目提供。

本内容由栏目提供。

相关推荐:

十三五期间是哪几年(十三五规划内容)

计算机与电脑有什么区别?

【七夕虐狗调查】最受“单身狗”喜欢的10大旅游城市!

师生聚会发言稿

2019二婚婚礼致辞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