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怎样的性教育方法
随着最近性教育读本的走红,很多人对于性教育有一个理智的态度,那么在中国,我们需要怎样的性教育方法呢?跟着我爱学习网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国外的性教育,虽然也有专门的教材,但更多的是包含于健康教育课程中。性教育的理念,则侧重于性保护,而不是性行为本身。”浙江教育出版社副总编邱连根说。
他以美国中小学生必修课程教材《健康与幸福》为例,来佐证这一观点。
2010年9月,邱连根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第一次看到它。2012年1月推出了小学和初中的上册。
在这套书中,从五年级开始介绍与“性”相关的话题。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再逐渐延伸深化。
那么,一本性教育教材,是怎么出来的?需要经过教育部门审核吗?国外又是怎么编写的呢?
引发争议教材编写方回应
应自然准确地传递性知识
在网上引起热议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编写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
据《新周刊》报道,这套教材的问世,使中国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本土化,并出版小学全套性教育教材的国家。
这套教材介绍的性知识,包括性器官、青春期生理现象、性行为等知识。其次,引入了性倾向的概念,给孩子们介绍了性倾向歧视的危害。还配有防性侵指南,不再局限于成年男性对女孩侵犯,还包括了成年男性对男孩、成年女性对男孩、成年女性对女孩等多种情况。
3月4日晚,编写此书的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在其官方微信“爱与生命”作出回应。
针对此前家长质疑读本内容中直呼性器官过于直白,回应表示,性教育实践中的确面临一些所谓“敏感”话题。
课题组在回应中说,他们希望性知识能和其它科学知识一样,被自然、准确地传递给儿童,让儿童感觉到认识生殖器官,跟认识身体的其它器官一样,懂得这些器官很重要,一定要保护好。“事实上,孩子在我们的性健康教育课上能自然、大方地说出生殖器官的科学名称,而且年龄越小越自然。”
针对部分父母担心让孩子独自阅读读本的一些内容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的问题,回应称,这套《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本身就是作为一门校本课程的教学材料来设计的,读本中的一些内容确实需要经过培训的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解读、引导,这也正是课题组坚持将该门课程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在学校使用这套读本开设课程之前进行完整的教师培训的原因。
课题组表示,此次性健康教育读本引发的讨论,是课题组自2007年成立以来,经历的范围最大、最热烈的一次讨论。相信坦诚、严谨的研讨,会丰富大家对儿童性教育的认识。
昨天下午,事发学校杭州萧山区高桥小学回应媒体时称,目前已暂时将出现争议的这本性教育读本从学校漂流图书中收回。
浙江还是比较严谨的
我国的中小学教材,分国标教材、地方教材与校本教材三大类。邱连根说,不管是北师大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还是之前江西高校出版社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高中生科学性教育》,都不属于国家强制要求学校必须开设的国标教材,它属于地方教材范畴,一般称为专题教材。
“专题教材是选修教材,并不需要教育部的审查才能出版。但近年来,进入中小学课堂的专题教材,通常需要省级教育部门的审定,才能为学校选用。”邱连根说。
据邱连根了解,各省的专题教材,进课堂情况并不一样。“浙江省是比较严谨的,凡进入中小学课堂的,必须通过省教育厅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而其他有些省份,并没有那么严,可以由学校自己决定。”
“性教育的图书,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因为跟升学没有关系,所以,学校和家长实际并不重视。”邱连根说,“并且,这个内容一直没有进入主流话题,也不可能像语文、数学等教辅书一样,让家长们互相交流教育心得,互相推荐。”
业内人士说,市面上的性教育图书,也是鱼龙混杂,有些思维也很陈腐。
去年六月,江西高校出版社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高中生科学性教育》被爆侮辱女性,其部分内容称女孩婚前性行为“下贱”,并认为婚前发生性行为会使女孩失去爱情。
国外的主流性教育
更关注如何教孩子自我保护
“性教育教材,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有公认的观点。”邱连根曾看到过英国的一套教材,通过漫画的形式,把有关的性器官以及性活动展现出来,但英国的家长对此也并不是全部接受。
他说,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有所顾虑,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情况。“所以,国外的性教育教材,同样偏向保守,网上传播的那些赤裸裸的图片,也是个案,并不能代表国外性教育的现状。”
比如,欧美家庭中,父母常以《小鸟和蜜蜂》的故事来跟孩子解释“我是怎么来的”。有报道说,在《权力的游戏》中饰演“珊莎·史塔克”的苏菲·特纳,15岁时父母才想起要对她讲这个故事。英语中bees(蜜蜂)采蜜用来隐喻男子射精;birds(鸟类)产卵用来隐喻女子排卵。
不过,这种隐喻式的回答,往往让孩子似懂非懂。所以有专家认为,在孩子提出性知识问题时,父母不应太回避,而且直接用人体解剖学术语解释人体生殖系统更有利于孩子对性知识的了解。学者认为在儿童3到6岁期间若问起性知识问题时,父母可以直接向孩子介绍男女生殖器官的医学名词,以使孩子能以较好的心态使用这些名词,而不是将这些名词当作脏词来看。根据调查,美国67%的父母当孩子问起男女之间的区别时,会直接用这些词汇来描述男女的身体部位。
在发达国家的公立学校中,普遍已经建立循序渐进的儿童性教育课程。
瑞典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从简单的生理学,到复杂的心理学和社会学,这是国际教育界认可的性教育方案。
浙江教育出版社引进的这套《健康与幸福》,是美国主流的健康教育教材,儿童性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主要内容是“性保护”,而不是“性行为”。也就是说,它更多的是告诉孩子,如果有了性冲动,要怎么保护自己,包括事前和事后,以及存在的风险。
比如,在六年级上的第5课中,主题是“节制”:
“选择健康行为就是在保护健康,而健康行为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践性节制。性节制(abstinence from sex)是指自愿地远离性行为,这是你和同伴相处时需要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讲完概念,后面还有“实践节制的10个原因”“实践性节制的四个原因是什么?”“设置底线和做决定”等具体措施。
而在七年级、八年级的相关部分,则介绍了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以及预防和治疗办法。
“美国人会认为,性行为其实是本能,本身没有什么可以教育的,而性保护才是需要告诉孩子的。”邱连根说。
并且,在美国的课程设置中,有三类必修课,除了科学、人文社科外,还有一类是健康教育。“性教育是健康课程重要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
频道地图:篇一:是是是造句一、她们一群人天天不是逛街就是打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