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导游资格证

导游基础知识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英勇的猫咪

2018年导游资格考试即将开始,我爱学习网在这里为考生们整理了“2018年导游资格考试地方文化知识”,希望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本网站的及时更新哦。

2018年导游资格考试地方文化知识:客家百姓镇

位于闽粤赣边界客家地区的福建省武平县,有个乡镇叫中山镇,其中心区域的新城、老城、城中三个村庄,人不愈万,方圆不过十里,却聚居着100多个姓氏人家,并且自清朝以来一直延续至今。 这一文化奇观,不仅与客家地区以聚族而居为特征的社区文化形成强烈反差,而且在全国各地乡镇也绝无仅有,因而备受海内外学术文化界的关注,并被誉为"客家百姓镇"。

当地人士介绍,中山镇在历史居民姓氏最多时达108个, 至今仍尚存102个。其中城中村住家为302户,人口1500余人,姓氏就有61个,平均每姓不及5户。

中山姓氏所以如此之多,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衍生的历史密切相关。武平县位于闽粤赣三省结合部,贯穿武平的武溪河由中山出境南流广东韩江入海。历史上,武溪河是汀江之外闽西另一条沟通闽粤赣边的主要河道,所以,中山自古就有"全汀门户"之称,从唐代闽西始置汀州到北宋武平开县之初,中山一直是镇、场、县的治所。武平县治迁平川(今武平县城)后,明初还在中山设千户所。因此,中山这一历史,使其在明以前理所当然成为武平县的中心,而此前流入武平客家先民自然多聚居于此。这就决定了中山历史上一开始其居民就比武平其他地方繁杂。

更重要的是,中山在明初设千户所时,因为这是一种军事性质的设置,而军籍人氏来自五湖四海,所以姓氏更为繁杂。据《武平县志》和有关牒谱记载,当时迁来中山军籍姓氏可查者有35姓。其后清兵入闽,由于以明军籍为代表的中山居民拒不降清,致使中山"自顺治三年起至五年止,内奸作孽,陷城三次。"为加强防范,当时汀漳道张嶙然又命"岩营原职都司温而嶂、张轸统带乡勇六百名移驻中山。"(杨宗昌(《武所分田碑记》)这600名乡勇的到来,又给中山增加了一些姓氏;加上屠城后随着当地社会的安定,有不少移民乘虚而入,这又使中山居民姓氏进一步增加。

中山镇的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不仅使其赢得"客家百姓镇"的称号,而且在其他文化现象方面也表现得十分奇特。作为客家地区的一个小镇,客家人尊宗敬祖、崇尚文教的观念在中山有着深厚的根基。据考证,客家以追念祖先为目的而刻于门楣的姓氏堂号,在中山流传有75种,镌于厅堂门柱或逢年过节和遇喜庆贴在家门的堂联则有500多对;而当地对于祖先建造的各种名胜古迹,如分别建于元、明、清的"迎恩门"、"相公塔"、"永安桥"等建筑,以及"九井十三灯"、"七鞭打虎"、"丹井温泉"、"龙岩雨霁"等风景名胜,都加以很好保护。更奇特的是,由于中山居民不少祖先是军籍人氏,因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军家文化,如当地军籍后裔中通行一种连附近居民都难以听懂的"军家话";而在古街中至今仍保留着当年只有驻军及其家属才能行走的褐红色石板道。凡此种种,引发了不少海内外有关人士对中山百家姓镇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我爱学习网栏目推荐:

相关推荐:

导游基础知识

2017年导游现场考试考点:三峡大坝

2017年导游资格证现场考试考点:三亚千古情景区

2017年导游资格证考试《基础知识》第三章习题

导游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