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导游资格证

导游基础知识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悦耳的烤鸡

我爱学习网在此为考生们整理了“2018年导游资格考试历史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考试资讯,请关注小编的及时更新哦。

2018年导游资格考试历史知识:山东戏曲文化

山东是我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其戏剧艺术的孕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齐鲁诸国。

隋代齐倡名动全国,到了唐代参军戏在山东地区流行。可以说长期流行的歌舞百戏,俳优活动,是山东戏曲孕育发展所必不可缺的重要过程。 宋杂剧形成后亦波及山东,金末元初产生用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即元杂剧,山东是主要流行地区之一,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明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篇》中记载的山东戏曲作家共28人,能歌擅唱者4人。 戏曲最盛之地是东平,单东平籍元曲作家就有高文秀、张时起等10人,最突出的当推高文秀,所作《黑旋风双献头》深得人民的喜爱。

山东戏曲到明清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李开先的《宝剑记》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成就突出,影响最大。在演出方面,职业戏班增多,活动频繁。

到清代中叶已有数十个不同的戏曲剧种同时活跃在山东境内。大致可分为梆子剧种弦索剧种肘鼓子腔剧种等。

现在在山东境内流行戏曲剧种多达30多种,大致可以划分为梆子腔系弦索腔系肘鼓腔系和民间歌舞及说唱形成的戏曲剧种这几种类型。

山东流行梆子剧种,有豫剧(即河南梆子)、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枣梆、两夹弦、东路梆子、河北梆子等多种。流行区域包括菏泽、济宁、临沂、枣庄、泰安、济南、聊城、德州、莱芜、滨州等十余个市地。 获得梅花奖的豫剧演员章兰、朱桂琴、李新花等还活跃在山东各地的舞台上。

弦索腔由民间流传的俗曲小令,经过弦索清唱阶段,进而发展为戏曲声腔。由于流传地域和伴奏乐器的不同,及受其他艺术的影响弦索腔形成了风格不同的戏曲剧种流行山东的主要有柳子戏、大弦子戏、罗子戏。号称“东柳”的柳子戏是弦索剧种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剧种之一。代表剧目有《李亚仙思夫》、《貂蝉思夫》、《莺莺思夫》、《李三娘思夫》等 “十大思夫戏”。

肘鼓子腔,是在流行于民间的花鼓秧歌的基础上,以“娘娘腔”为其主要腔调逐渐演化而成的戏曲声腔。所包含的剧种有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柳腔、灯腔、东路肘鼓子等。

由说唱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有:吕剧、坠剧、渔鼓戏、八仙戏、蓝关戏等。

我爱学习网栏目推荐:

相关推荐:

旅游政策与法规

2017年导游基础知识考点:突发事件的处理

2018年导游资格考试导游词:云台山

导游业务

导游资格证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