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单薄的蜜蜂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以下是我爱学习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匆匆》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匆匆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⑴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a.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4个问句,作者在问谁?可以理解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问我们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c.理解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在学生感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自己感受融进去朗读课文

②可适时补充台湾作家林清玄《与时间赛跑》一文中,父子俩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教师也可以适时谈谈自己的变化,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③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⑵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是: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c.“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d.“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

②指导朗读:a.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b.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

篇二:匆匆

一、继续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

⑴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⑵体会写法:①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②作者通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⑶导读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4)教师小结: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才让我们感受时间就在身边,而且来去匆匆

二、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过渡)面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

三、试答追问,延伸拓展

1.学习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⑴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⑵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⑶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四、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

五、拓展思路,深化认识

1.读书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可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桃花当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

2.出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师生齐读这首诗,深化认识。

附:

1.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我问着。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

2.朱自清简介(略)

3.珍惜时间的名句格言(略)

篇三:匆匆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确乎、挪移、涔涔、潸潸、徘徊、遮挽、蒸融”等词语, 理解生词意思;正确书写“蒸”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积累具体描写“时间匆匆,一 去不返”的语句,体会作者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和惋惜,懂得时间匆匆流逝,从而珍惜时间。(重点)

3、学习通过不同修辞、不同句式表达情感方法并尝试运用。(难点)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到的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出示第2张幻灯片)

2. 听了这些名言警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揭题:80多年前有一位年轻的作家也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感怀,于是他把“人人心中有却又笔下无”的感受写成了这篇散文《匆匆》, (板书课题,读题。) 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这位作家就是——朱自清.

4. 你了解朱自清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第3张幻灯片,生简介作者)

过渡: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朴素、精炼,文笔清新如水,自然如风,令人回味无穷。咱们今天学习的就是他的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设计意图: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朱自清的生平,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简介作者,为进一步阅读、理解文章奠定基础。由此也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本文自主阅读的状态。】

二、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1、 整体感知:录音朗诵《匆匆》。体会文章的读法(出示第4张幻灯片)。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懂文中的每个自然段。并思考、回答:文中指什么匆匆?这篇文章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这篇文章先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我心中充满无奈和惋惜,向我们说明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3、词语检查:

(1) 师生齐读,老师选择有难度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正音。 (出示幻灯片5)

(2)集体交流,学写“蒸”字。 A、师板演“蒸”字笔画、笔顺。(横、竖、竖、横撇、竖勾、横撇、撇、捺、横、点、点、点、点13画)

B、生在练习本上写三个。

4、理解词语意思。(出示幻灯片6)

【引导学生朗读重点词语,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效果,“蒸”字是书写难点,指导正确规范书写,】

三、 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1.文中作者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虽有问言,却无答应。因为无须回答,他要让读者清醒认识,时间匆匆而过,一去不返。他要让读者深刻思考,怎样对待匆匆日子,怎样对待匆匆的人生。 (我们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出示课件7):

2.指导有侧重点地读好问句。


相关推荐: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

为了让小朋友感受乐曲的欢

练习“走”的游戏教案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好听的电话彩铃

幼儿园教案:感知故事内容,通过动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