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社会工作者

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 社工参与支援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失眠的心情

社会工作者行业动态和资讯又更新了哦!我爱学习网为大家提供“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 社工参与支援注意事项”,本网站将会继续为大家更新更多资讯,请各位考生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 社工参与支援注意事项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3.20度,东经103.82度。截至9日5时左右,地震已致9人遇难、164人受伤。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了解核实九寨沟7.0级地震灾情,迅速组织力量救灾,全力以赴抢救伤员,疏散安置好游客和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目前正值主汛期,又处旅游旺季,要进一步加强气象预警和地质监测,密切防范各类灾害,切实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要求抓紧核实灾情,全力组织抢险救援,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加强震情监测,防范次生灾害。

根据习近平指示和李克强要求,国务院已派出由国家减灾委、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的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已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四川省、阿坝州已启动Ⅰ级地震应急响应。目前,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震中地形

震中5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3827米。

热力人口

地震人口热力大数据分析,震中20公里范围内人口数约2.1万,50公里范围内约6.3万,100公里范围内约30万。

本次地震人口热力图。

当前九寨沟景区正迎来暑期旅游旺季,8月8日接待游客38799人,比上年同天增加5483人次,很多游客可能受到地震和余震的影响,情势危急。

据8日晚11时四川省地震局震后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九寨沟干海子景区附近有100余游客被困。当地居民称,震感强烈,周围山上出现山石滚落现象。

周边村镇

本次地震周边5公里内的村庄有比芒,20公里内的乡镇有漳扎镇。

周边县区

震中九寨沟县39公里、距松潘县66公里、距舟曲县83公里、距文县85公里、距若尔盖县90公里,距陇南市105公里,距成都市285公里。

历史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142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按震级大小前50次历史地震分布如图。

震中简介

九寨沟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与甘肃省文县、舟曲、迭部三县连界。地势西高东低,海拔在2000米以上。矿产资源较丰富,地处中国六大金成矿带之一的川西北金三角区内。境内九寨沟风景区是享誉中外的旅游景点。该县面积5290平方公里,下辖3镇14乡,2015年人口约8.1万人,2015年GDP达24亿元。

根据灾难发生的及救助过程来看,社会工作介入的领域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协调心理工作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与悲伤辅导。

第二、针对特殊人群,如老人、儿童、单亲家庭、失亲家庭、残疾人士、致残人士的服务;

第三、受灾人员心理排查、物质需要、社会支持网络、提供社会服务介入与评估,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第四、协调志愿者服务,与临时救济与志愿服务临时训练。

第五、对新增孤儿、孤老等等安置救助工作及灾后工作决策建议。

第六、建立受灾人员自助、互助及正式、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

第七、救灾、救助政策、程序过程评估与及时修正政策建议,进行社会倡导。

第八、协调不同的NGO组织、社会服务机构参与救助、救灾工作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九、关注来自震区川外大学生的生活,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物质支持,心理预警体系,信息咨询等。

地震发生后,作为一名社工,有什么好的方法参与灾区支援工作中去,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如何做好充分准备理性地介入灾区行动,不给灾区添堵添乱,发挥社工应有的作用,的确是应该提前想清楚的。

对于灾后不同的阶段社工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因此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以地震为例,地震发生后,通常会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紧急救援阶段,生命救援、临时安置、危机处理、需求评估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第二阶段即过渡安置期,板房适应、情绪安抚、赈灾及资源协调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在第三阶段,即恢复重建期,主要任务为生活重建、关怀弱势、心理重建和新的环境适应;

第四阶段,重建完成期,也即防灾备灾阶段,知识宣传、防灾演练、政策倡导等预防性工作便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

介入方法上,在动态了解灾区需求的基础之上,介入行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资源协调分配为主的介入行动,另一类是以服务提供为主的介入行动。

前者多发生在灾后的第一、第二阶段,后者多集中在第二、第三、第四阶段

而根据社工的专业特长和专业角色,往往在紧急救援阶段之后,社工的资源链接者、陪伴者、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便突显出来,能够为灾区的百姓提供物资链接、及时的哀伤辅导以及为弱势群体提供灾后适应及其他适切服务

比较有效的介入经验

第一,采取“学校—家庭—社区”的服务模式,有助于迅速在灾区建立服务关系,并为后来回应动态变化着的灾区需求提供服务保障。启创在汶川地震介入水磨灾区时,首先从青少年领域出发,与当地的水磨小学达成合作关系,一方面为学校积极对外链接复课等所需的急需物资,另一方面集中为当地学生提供各种灾后适应服务和情绪支持工作。然后,通过与学生和学校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家庭探访,在深入了解学生成长背景和家庭需求时,建立与家长的关系。这便为灾后恢复重建阶段的社区文化重建奠定了较好的社区关系,也为后来回应动态变化着的社区需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定时定点定服务。在不断变化着的灾后环境中,一般而言,青壮年参与灾后救援和重建的工作任务较多,而此时的儿童、老人、残障人士的照顾和灾后适应就显得尤为重要,灵活、随机应变地结合灾区实际情况,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提供固定的服务,一方面非常有助于回应这些弱势群体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协助解决青壮年的后顾之忧。

由于是介入急剧变化的灾害环境,建议不要单独采取行动,最好能以团队或加入组织的方式集体行动。

对于个人而言

其一,在决定进入灾区之前,要和父母沟通,让父母知晓并获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让彼此安心。

其二,要在心理上有充足准备,做好随时适应灾区艰苦环境,不能正常睡觉、正常洗澡的预期。

其三,随机应变、主动了解、积极行动是灾区服务需具备的很重要的个人素质。

其四,个人的行动目标最好基于组织或机构的能力与擅长之处,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对于组织或机构而言

配备专门的督导,在情绪上和工作上给予及时的支持,同时建立团队工作的机制,对于在灾区一线工作社工很有必要。另外,机构如能多鼓励社工多走出灾区环境,调节自己的状态,对于促进社工能量的持续发挥也是不错的方法。

相关推荐:

社会工作者行业动态

社工题材电影《米花之味》入围威尼斯影展

成都将用3到5年时间,推进“五大社区”建设!

社会工作者报名

2019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基础题1